【读书日】老周实践出来的高效读书法

【结论】老周自己总结出的高效读书法

01主题阅读、群文阅读

02问题出发、尝试架构

03拿来主义、抽取精要

04要想拿来、不能细读

05整合内容、自成一派

06不断更新、不断迭代

————————————————————

【引子】医学上的诊治指南厉害在哪里

先不说读书

先说医学中的《诊治指南》

一般人可能不清楚什么是《诊治指南》

简单来说

《诊治指南》是医生手中的指导手册

在医院你会听医生谈到《指南》怎样怎样

因为医生是用指南来指导看病和用药的

尤其是临床

很多时候都是按照指南看病

我不懂医学

但是我最近研究了几种疾病的《诊治指南》

发现这些诊治指南真的非常厉害

设计得非常科学

厉害在哪里呢?

科学在哪里?

我从教法的角度来给大家说说

指南在医院都是开水一样的存在

厉害点之一:组织逻辑就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为例

这个诊治指南的逻辑就是按照实际问题解决的逻辑

  1. 院前处理

  2. 急诊室处理

  3. 卒中单元

  4. 急诊期诊断与治疗

而在每一个部分里面

也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组织的

不需要医生再翻译

不需要进行再整合

按图索骥

照猫画猫

直接可以解决问题

例如在急诊期诊断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我们一看就知道

医生们就可以按照这个进行诊断了

多清晰啊

多明白啊

  1. 病史与体征

  2.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5. 病因分型

  6. 诊断流程

  7. 流程很清晰

厉害点之二:整合最新最全研究结论

毫无疑问

《诊治指南》不是一个医院或者一名医生撰写的

而是代表当前对于该疾病的最权威的研究结论

《诊治指南》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更新一个版本

在新的版本中

会把最近重要的研究和实验结论整合

所以呢

围绕着问题解决

不断地优化

不断地迭代

不断地升级认知

这种“六经注我”的策略太有效了

不断修订、不断迭代

厉害点之三:系统性非常强,考虑到各种情形

一般处理

  • 呼吸与吸氧

  •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 体温控制

  • 血压控制

  • 血糖

  • 营养支持

特异治疗

  • 改善脑血循环

  • 神经保护

  • 其他疗法

  • 中医中药

厉害点之四:给出处方性的意见

在《诊治指南》中

所有涉及的内容

几乎都有处方性的意见

而不是解释性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

都喜欢程序性的知识

因为程序性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

不仅是解释、更有处方

厉害点之五:引用的数据来自循证实践验证

指南中的观点

都是实验证实过的

都来自专业期刊和相关研究

循证实践的项目结论

秉承的是

有一份数据说一份话

不能弄虚作假

不能也许大概可能

不能草菅人命

不能乱说话,得有实验数据

————————————————————

【从诊治指南到如何看书】

老周是怎么看书的呢?

从上面的诊治指南的特点

我们就明白了怎么看书有效

按照以下的几种原则进行看书

绝对有效

老周也是亲自实践验证过的

01主题阅读、群文阅读

02问题出发、尝试架构

03拿来主义、抽取精要

04要想拿来、不能细读

05整合内容、自成一派

06不断更新、不断迭代

01主题阅读、群文阅读

我认为真正的读书是输出型的读书

或者说一定是为了解决问题

一定是为了找到解决方案而读书

这个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要做《学生赋能与教学设计》

那我就得找20本书左右

做主题阅读

没有20-30本书的阅读量

很难说真正弄懂一个东西

就像诊治指南也是集合很多研究结论

当然

单本书我也会去读

不能说每次都是主题阅读

并且后面我会说单本书的读书方法

老周的书架,所言不虚啊

02问题出发,尝试架构

那么要解决一个问题

我能想到方法是什么

我能想到的路径是什么

我得想

当然,可以瞎想

可以胡想

可以乱想

但是不能不想

或者说我一开始觉着是要造一条船

最后造出来发现是一座房子

但是有雏形是很重要的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这个问题解决的尝试

也是边读书边思考边清晰的

每一种疾病的诊治

也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

大框架是差不多的

但是如果诊治会不断地清晰

03拿来主义,抽出精要

坦白说

关于目标问题的解决

有的书可能只有几页帮到这个主题

有的书可能只有一个观点能启发我

当然也有的书,我会大段使用

那么我就开始抽取了

这个抽取的工作

我觉着是一个工具和方法的问题

比如我列出7个部分

我会把看到的零零碎碎的放到相应的部分

说白了就是归类

把一类的放到一起

诊治指南也是把精要集中分类

只有分类才能为意义化奠定基础

我有时候会用大白纸画出来

04要想拿来,不能细读

如果想达成上面所说的

拿来主义,抽其精要

则必然需要速读

快读阅读

快速阅读很多书都在说

但是很多人都学不会

到底该怎么做这种快速阅读呢

我告诉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而且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这种方法就是

贴出来

我最奢侈的做法就是

看到管用的拍照

比如一本书拍照七八张

然后,我打印出来这些照片

当然,不奢侈的时候用海报纸

或者用便利贴

但是

一定要从书中摘出来

不能再翻书

否则注意力会被书带走

一本书

我一般会在一个小时之内翻完

有些书我会反复读

但是每次也就读一个小时

一页纸我就看几个段首语

大致知道作者要说的是啥

遇到特别重要的,先折起来

翻一遍后再细读

拍下来,打印出来

05整合内容,自成一派

这一步不能要求大家都做到

已经是课程开发的做派了

但是如果能做到这一步

也是通往大师之路了

整合内容

最重要的三个标志是

第一,整体逻辑是你自己的

第二,其他内容被有机整合

第三,尝试去解决问题

有时候懒一点,就直接改编别人的

06不断更新,不断迭代

这一步更是高标准了

如果关于一个内容

你看到一些新的资料都融入进去了

不断迭代,那就越来越厉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为什么很多人读书效率低

我印象很深刻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

一位学长说的一句话

他说自己读书不成

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其一,被书中的观点带跑,被沉浸

读小说可以沉浸

读历史可以沉浸

读故事可以沉浸

不沉浸不好

分分钟出戏影响体验

但是为了增长认知增长学问读书

却不可以沉浸

要更加功利一些

为啥我强调切割出来

主要是害怕沉浸被书带跑

其二,只看书,但是不解构

解构就是弄清楚三个问题

作者想说啥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你觉着有啥用

这个就是解构

要超越文字看框架

要超越细节看整体

如果不解构

是没有办法快速阅读的

打个比喻

如果你吃自助餐

不能被眼前的一盘花生米困住

你要看海鲜在哪里

看饮料在哪里

看火锅在哪里

看蛋糕点心在哪里

要看看大结构

知道每一部分是干啥的

才能更好地选取自助食物

其三,不输出,不归纳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

归纳是自我加工和生成

如果没有输出和归纳

嘿嘿,建不成自己的大厦

一本书

哪怕你就用了一个小点

把一句话用到自己的东西中

都是极好的

光看着一本书好

不去结合自己的东西去吸收

没啥效果的

其四,看书太慢,妄图一次看完

看书慢!

很完蛋!

我觉着看书

一定要快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

唯快不破

但是这个快吧

也不是为了快而快

是为了“抓东西而快”

要学会快速抓取

快和精读也不矛盾

一本书我可以十天看十遍

但是我不允许十天看一遍

——————————————————

【解读】为什么我的方法有效

第一,思想还是亲生的好

如果思想不是你的

即便这个思想再正确、再伟大

都不是你的

除非你自己主动去构建

第二,框架还是围绕问题好

问题解决是组织概念最好的方式

问题解决是意义化最好的方式

问题解决是程序性的前提

问题解决是传递观点的依仗

第三,用逻辑去整合资源

所要看的书

哪怕是再牛的书

在我这里

都是我的将领

都是我的演员

都归我调遣

都是为我演出

我是大元帅

我是总导演

我想用谁就用谁

我想怎么排兵布阵都可以

我想怎样的节目组合都可以

我想怎么改编都可以

一句话

我说了算

第四,处方性的才有行动价值

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读书的唯一标准

那么只有处方性的

只有程序性的

才有实践指导意义

只有你自己实践过

知道效果

才是真正的会用了

否则永远只停留在纸面上

虽然我们不必像医学那样严谨

但是也得有实践

——————————————————

总结:

01主题阅读、群文阅读

02问题出发、尝试架构

03拿来主义、抽取精要

04要想拿来、不能细读

05整合内容、自成一派

06不断更新、不断迭代

如果大家记不住

就记住一句话

把有用的信息从书中快速抓出来

一个关键词

“快-抓出来!!”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