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世最早的第一幅山水画?——展子虔《云阁松聚图》
从目前已公开的资料中社会公众得知,中国存世最古老的青绿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该画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属该院镇馆之宝,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它的存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艺术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先生评价《游春图》说:“它成为唐代山水画的先河,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光芒四射!在绘画史上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这也是当前大部分学者的观点。
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绘画大师,汉族,渤海(今山东惠民何坊街道展家村)人。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到隋代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擅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宋徽宗题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最早经宋徽宗题鉴收藏,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1924年10月,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大量故宫珍宝包括1300件以上的精品书画被溥仪带到天津,后再被携至“伪满洲国”首都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不少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不久,这些珍宝又陆续现身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
张伯驹先生
“民国四公子”之一爱国收藏大家张伯驹某日得知装裱名匠马霁川得到了《游春图》,便心急火燎去找马霁川,决定自己买下来,以免这件珍宝流到国外。张伯驹又到故宫博物院,报告马衡院长,建议院方收购此画,而马衡以院方经费不足无力收购作为回应。张伯驹无奈之下卖掉自己的占地13亩原为大太监李莲英的三进四合院,换取了200两黄金,再加上变卖夫人的首饰,最终还欠卖家30两黄金,向卖家承诺日后补足欠款,购得《游春图》。买下《游春图》后,张伯驹把自己的住所更名为“展春园”,后来他还自号“春游主人”。
张伯驹(1898—1982年),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父亲张镇芳是河南都督,袁世凯的表侄。张伯驹一生痴迷于收藏,为此不惜倾家荡产。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曾评价张伯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不仅如此,张伯驹在书法、诗词、戏曲等艺术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享有盛名。
文化部长沈雁冰亲笔签署的“褒奖状”
1956年,张伯驹从30年的收藏中选出晋代陆机的《平复帖》、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杜牧的《张好好诗》、宋代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等8件稀世珍宝,无偿捐献给国家,同年7月,国家文化部特颁发“褒奖状”给张伯驹伉俪,表彰他为文物保护与捐献的卓著贡献。张伯驹曾说,“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之后又将《游春图》转让给国家,通常人们都知道《游春图》是张伯驹无偿捐献给国家的,但徐邦达先生在《徐邦达集八》第八页这样记载:“此卷亦为溥仪盗运长春伪满物之一,后为张丛碧(张伯驹字丛碧)购得,建国初张又售予中央国家文物局,余为办理此事,或讹传张氏捐献者,误也”。只是徐邦达没有说明张伯驹把《游春图》售给国家的价格是1钱黄金还是200两黄金乃至更多,让人感到张伯驹在捐赠《游春图》给国家这件事上有从中获利之感,或许微少的有偿捐赠冲淡了无偿捐赠的崇高人格。传说张伯驹在病危时因为无钱,只能住在医院病房的走廊上,如手中有钱何会如此?令人扼腕叹息!国家文物局或故宫博物院应该有记录档案可查,如能公之于众,让社会公众知晓为好。
1978年,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傅熹年,时年45岁,在《文物》1978年第11期发表了《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的文章,认为《游春图》是北宋的复制品,而非隋代绘画,也非展子虔原作。此后,徐邦达也认同此说。1979年,82岁的张伯驹回应傅熹年,写了《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一点浅见》,刊在《文物》1979年第5期上,张伯驹这样写道:“以上余简略之言,不敢断定图非隋画,或必为隋画,只对傅同志之文,表示存疑而已。”张伯驹不惜倾家荡产保护下来的《游春图》捐赠给国家22年后,真假却被一个青年建筑设计技术员质疑,还得到故宫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的支持肯定,耄耋之年的张老先生当时痛苦郁闷五味杂存之心情可想而知。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真伪问题 ,自1978年傅熹年的质疑文章开始,40多年来,争论之声一直不断,正反两方多人发表文章,都言之凿凿,但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这说明书画鉴定在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让全社会真正信服的权威机构。其实换个思路解决这个难题应该不是不可能。国有博物馆既然有权力资格有能力判断来自民间的古代艺术品来源不明或是不合法,也就能采取公安部门破案使用的痕迹鉴定方法对古代书画上的印章予以鉴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印章真假比鉴定人的笔迹更为轻而易举。1987年,上海博物馆编写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对当时能够收集到的上自唐代、下迄现代已故著名书画家及收藏家共1220人的印鉴和款识约23000多件汇集成册,《游春图》上的数十人的印章都可以使用痕迹比较法予以比对,如使用此方法,确定《游春图》是否真迹当不是难事。
令当今众多文博专家感到遗憾的是,迄今国有博物馆还没有隋代之前的书画真迹入藏,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之前有165位书画家,唐代当朝书画家有206人,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迭更,历朝历代留下了数不清的书画艺术品,随着大清王朝的崩溃,清王朝集聚了267年的文化财富仅就书画而言,乾隆、嘉庆皇帝花了74年编撰了《石渠宝笈》,把清宫内收藏的数百万幅书画精心挑选出10000幅录入其中,如今已公开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者所收藏的《石渠宝笈》不过2000幅,其余8000幅现在何处?可想而知,不是被战争、灾害、人为等原因损毁便还是深藏民间,只是不为他人所知或是不被公众所认识承认而已。
国内民藏有件落有展子虔款和印章的《云阁松聚图》,此画上有展子虔手书“仁寿二年壬戌六月展子虔画”字样,宋徽宗手书手书瘦金体题款“展子虔妙笔神品 宣和殿御笔 天下一人”字样,清高宗乾隆题款“云阁松聚 乾隆丙午六月御笔”字样,尺寸:横42厘米、纵87厘米 22枚印章,画面略大于《游春图》,由于多年来关于《游春图》的各类艺术评价文章如汗牛充栋,故而本人对民藏本展子虔《云阁松聚图》的艺术造诣水平不作评价,只是多上些照片,为众多古画爱好者研究提供方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历史终究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眼下国内书法爱好者众多,但对古代书画有所研究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如何去欣赏判断古代书画?张珩先生、谢稚柳先生的简要观点如下,共同学习。
我国老一辈的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在《怎样鉴定书画》一书中说:鉴定一件作品首先看它的时代风格,再看个人风格,然后看各项辅助条件。对此,他还强调指出:两项主要依据和多项辅助每一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各有联系的。
谢稚柳先生在《鉴余杂稿》说得更为明白:“上面列举的这些方法(指印章、题跋、著录等),一般说来,不能不承认都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这种鉴别方法的根本缺点,在于抛开了书画的本身,而完全以利用书画的外围为主,强使书画本身处于被动地位,始终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所运用的依据,仅仅是旁证,是片面的,是喧宾夺主,因而是非常危险的。”
展子虔《云阁松聚图》
《云阁松聚图》是由乾隆皇帝命名,上有21人的印章,这21人都是中国书画收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鉴定家,其中有八位皇帝,共23枚印章,此画历经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皇宫收藏保管,最后一位收藏者钤印的是道光年间的戴植,确确实实的传承有序。
按照年代排序如下:
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绘画大师,汉族,渤海(今山东惠民何坊街道展家村)人。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到隋代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印文《展子虔印》
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年)南唐开国皇帝。
印文《建業文房之印》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69-1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印文《貞觀》 钟银兰主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印文《開元》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78-1
唐代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 )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印文《端居室》 顾惠敏编著《印章鉴赏与收藏》
宋代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印文《米芾之印》《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318-4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印文
《御書》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346-18
《宣和中秘》《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342-11
清高宗赵构(1107—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
印文《紹興》 P1358-13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年)金朝第六位皇帝
印文《明昌》 工具书未记载
南宋贾似道 (1213-1275年)南宋晚期权相
印文《長》《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286-8
元代赵孟頫 (1254-1322年)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印文《松雪齋圖書印》 顾惠敏编著《印章鉴赏与收藏》
图帖睦尔(1304-1332年)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
《天曆》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372-4
朱棡(?-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
印文《晉國奎章》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280-2
华夏 (公元十五世纪)字中甫,江苏无锡人,著名鉴藏家,和文徵明、祝允明、都穆等著名书画鉴藏家友善,经常过从。他世居东沙,斋名'真赏斋’,其中贮藏古物金石书画极富。
印文《華夏》《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171-3
项元汴(1525-1590年)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印文《項墨林鑑賞章》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110-98
孙承泽(1593-1676年)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印文《退谷老人》《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856-11
索额图 (1636-1703年)清代康熙年间权臣,康熙八年(1669年)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印文《也園珍賞》《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736
耿昭忠(1640~1686)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继茂次子。
印文《信公珍賞》 钟银兰主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
安岐(1683~?)清代著名书画鉴藏家。
印文《儀周珍藏》 林申清编著《中国藏书家印鉴》
清太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印文
《乾隆御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249-165
《乾隆御覽之寶》 故宫博物院编 《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第六页
戴植 清道光间书画家、藏书家、书画收藏家。
印文《芝農珍賞》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545-28
图上
图中
图下
展子虔(约545-618年)
《展子虔印》
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年)
《建業文房之印》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69-1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
《貞觀》 钟银兰主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
《開元》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378-1
唐代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 。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端居室》 顾惠敏编著《印章鉴赏与收藏》
宋代米芾(1051年-1107年)
《米芾之印》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318-4
宋代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
《御書》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346-18
《宣和中秘》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342-11
南宋赵构(1107—1187年)
《紹興》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358-13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年)
《明昌》 工具书未记载
南宋贾似道 (1213-1275年)
《長》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286-8
元代赵孟頫 (1254-1322年)
《松雪齋圖書印》 顾惠敏编著《印章鉴赏与收藏》
图帖睦尔(1304-1332年)
《天曆》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372-4
朱棡(?-1398年)
《晉國奎章》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280-2
华夏 明代藏书家
字中父,一字中甫,号补庵,又号东沙子
《華夏》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171-3
项元汴(1525-1590年)
《項墨林鑑賞章》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1110-98
孙承泽(1593-1676年)
《退谷老人》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856-11
索额图 (1636-1703年)
《也園珍賞》 现有工具书无记载
耿昭忠(1640~1686)
《信公珍賞》 钟银兰主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
安岐(1683~?)
《儀周珍藏》 林申清编著《中国藏书家印鉴》
清太宗弘历(1711-1799年)
《乾隆御筆》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P249-165
《乾隆御覽之寶》 故宫博物院编 《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第六页
戴植 清书画家、藏书家、书画收藏家。字培之,号芝农清道光间收藏家。书画所藏甚富,家藏《文徵明石湖清胜图卷》、《汪士慎梅竹图册》、《金农杂书册》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芝農珍賞》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545-28
据笔者所知,溥仪从北京紫禁城带到长春1300件书画精品,绝大部分都流失在民间,从文博部门公开的资料分析,国有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不足20%,国内收藏家收藏了其余大部分,具体数量不可能统计出来,因为民间收藏家为国家保护下来的清宫宝藏溥仪藏品,依据现行法规,大多都可能因藏家提供不出购买发票而被定为“来源不明”,所以很多藏家只能深藏手中不露于世。
《文物保护法》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被一句“国有博物馆拒收来源不明或来源不合法的文物”规定,成为落不到实处的一句口号,什么叫保护?什么叫抢救?什么叫为主?什么叫第一?每个人的理解却不一定一致。如果说连古代艺术品的真假都无能力鉴定,又如何去保护和抢救呢?这从30多年来各级国有博物馆从国内民间所征集的寥寥无几文物数量即可知道。
对流失在民间存藏的真假古代艺术品,现行政策规定是文博部门需三个以上的文博专家就能确定,代表了国有博物馆、国家最高文物权力机构行使行政行为,同时也决定了流失在民间的中华民族国宝价值及其归宿去向,如果在没有充分证据或鉴定人员水平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去轻易否定、拒绝保护这些流失在民间的文化文物瑰宝,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国宝流出国门散落海外是必然出现的结果,这涉及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来源和强大的根本问题。
《云阁松聚图》是中国存世最早的第一山水画吗?
是的,准确地说,是目前公众所知晓的古代第一山水画。
目前没有发现历史上有记载的书画,只是国有博物馆没有而已。早于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必定存在,就如成熟的甲骨文之前必有文字一样,1924年溥仪带出宫流失民间的1000多件清宫精品书画,如果一旦在民间发现,国家是否予以抢救性地保护把国宝留在国内?而不是以“来源不合法来源不明”作为理由推出门外,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没有经费收购《游春图》,若没有张伯驹当年的爱国壮举,这中国第一画就无从谈起。要做好这项工作,取决于当下人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感,以及认知能力和水平的高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