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中国6100万儿童,正在经历这些痛!

中国农村共有6100万留守儿童,
其中约40%一年与父母见面的次数不超过2次,
约20%一年与父母联系的次数不超过4次。
被留守家乡的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没有父母陪伴的他们,在对父母撒娇打滚的年纪,学会了独立;在任性叛逆的年纪,学会了理解与坚强。同时也尝遍了孤独,谎言都成了他们表达爱的形式。
电影《念书的孩子》关于留守儿童的懂事,让人心疼。
开开今年9岁,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生活所迫,爸妈都在外地打工。开开只好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爷爷患有肺心病,一直咳嗽,哮喘。

一老一幼,爷孙两人相依为命。

家里条件不富裕,有线电视费一直没交,开开还是想看电视。
于是他带着自己捡的流浪狗“小胆儿”,去邻居燕子家看。燕子正在看动画片,开开想换个台,两人争起了遥控器。

燕子喊着说你给我调回来,你回你家看去。

燕子的姥姥也说,你要是不想看就回你家。开开只好悻悻地带着小胆儿离开,满眼的失落让人心疼。
回到爷爷屋里,开开只能和小胆儿玩了。

爸爸来电话了,叫开开好好学习,让他听老师的话,听爷爷的话。开开认真告诉爸爸:“我听话了,没调皮,爸爸,我想你了。”

爷爷咳嗽越来越厉害了。开开懂事的主动学起做饭,学着替爷爷分担。
开开一脸认真的说:爷爷,等我长大了挣很多很多的钱,买一辆像火车一样的汽车,你想坐哪一节就坐哪一节。
开开担心自己去上学的时候,爷爷一个人在家遇见什么突发事件。他把110、120、119等急救电话,还有爸爸的手机号码,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告诉爷爷万一有事可以打电话。
开开在爷爷面前很懂事,但他毕竟只是个9岁的孩子。
没有朋友,没有父母的陪伴,捡来的流浪狗“小胆儿”是他情绪唯一的出口,有一天他和“小胆儿”哭着说心里话:
“小胆儿,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比方说,夜里做梦,梦见了爸爸妈妈,他们疼你,亲你,给你买了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可你怎么抱都抱不住。你正在着急,突然发现,爸爸妈妈丢了。
刚才还在,怎么突然丢了呢?你就找啊找啊,却没有一个人理你。
小胆儿,你如果像我一样,经常想念爸爸妈妈,经常在夜里流了很长很长的眼泪,那我们就是朋友,好朋友。”
爸妈虽然不在身边,所有的事,开开只能和小胆儿分享。但爸妈时时刻刻都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作文里,开开写到:
“我有一个好朋友,上学时它跟在我的后边,放学时它走在我的前边。
它不会像爸爸那样,老打电话嘱咐我不准调皮,更不会像邻居家女孩那样,总是对我说,回你家看电视去。
它从不嘲弄我的鼻涕,也不乱讲我的秘密,虽然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知道,它的爸爸妈妈现在在哪儿。
但是我知道他和我一样,会常常想起,会在做梦的时候,留下很多很长的眼泪,他是我的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小胆儿,它是一只狗。”
开开放学回家,发现爷爷不在。总感觉自己把爸爸妈妈丢了的开开,惊慌不安的以为把爷爷也丢了。
原来爷爷是去喝喜酒了,忘了告诉开开。

找到爷爷后,开开撇着嘴委屈的哭了。缺失陪伴,开开没有安全感,甚至时刻都怕被抛弃。

燕子爸爸回来了,开开跑去问爷爷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爷爷说:过年啊,你爸也回来,等着啊。开开听完一下子开心了。
爸妈不在身边,孩子真的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盼,盼爸妈回家。
开开为了照顾爷爷,把靠炭火近的屋子让给爷爷睡,他想让爷爷暖和点,但爷爷却因此煤气中毒昏迷了。
开开给爸妈打电话,但是都关机。无助的开开,一个人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只有流浪狗小胆儿陪伴左右。
万幸的是,爷爷被抢救回来,开开流着泪,给医生磕了一个头。
出院后,爷爷身体更虚弱了。开开懂事的照顾着爷爷,给爷爷做饭、端水递药,从东屋搬回来和爷爷一起睡。
开开每天给爷爷做饭、念书,爷爷给开开暖手、暖脚。

日子一天天过去。下雪了,天也越来越冷。爷爷说下雪好啊,瑞雪兆丰年,下了大雪就该过年了,过年爸爸妈妈就会回来。

但是爷爷没能活过这个冬天。

一天早上,开开起床做早饭。小胆反常地叫起来,咬着开开裤脚往屋里拽。开开赶紧跑去看爷爷,发现爷爷已经离开了人世……

开开的爸妈,回来安葬了爷爷,想带开开一起进城。开开不想走,想在原来学校继续读书。
爸妈商量后,觉得上学不能耽误,在城里也很难快速找到学校,所以决定先留开开一个人在家上学。
爸爸给开开买好面粉、大米、油、青菜,给电话冲了200块钱,也给电视交上了有线电视费。爸爸一直嘱咐开开,一天三顿饭也要好好吃饭,开开懂事地点头答应。
因为早上客车走得很早,醒来的开开,发现爸爸妈妈都已经离开,他拼命追赶,声嘶力竭的喊着妈妈……

这个家,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爷爷走了,没人等开开回家了。进屋也害怕,开开索性放学后不进屋,趴在屋门口台阶上写作业。
逐渐的,开开也不做饭了,饿了就和小胆儿一起啃几口馒头,渴了就喝几口凉水。
有一天晚上,开开半夜突然惊醒,他很害怕,给妈妈拨通了电话。可一听到妈妈声音,他一句话也说不出,任由眼泪一阵一阵涌出来。
终于,爸爸给开开找好了学校,回来接开开进城上学。远远的,爸爸就看见趴在门口的开开。啃一口又冷又硬的馒头,喝几口凉水,已经成了开开的日常。
进城前,开开去和爷爷告别。开开流着眼泪在爷爷墓前说到:
“爷爷,您的咳嗽好了吗?燕子的姥姥说,人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一死,就都好了,爷爷,你好了吗?

开开想你,你想我吗?爷爷,我知道你自己在这里很孤单,想开开的时候,就给我托梦吧,过年的时候,我一定回来看你。”

看完《念书的孩子》,大脑中总是浮现出不公两个字。
电影中的主人公开开,虽然只有九岁,却一直在面临各种告别。和爷爷告别,和爸爸妈妈告别,和心爱的小狗告别,和家乡告别。

虽然人的一生都是在和过去告别,但这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有些过分残酷。

而比起留守本身,被贴上“留守儿童”的标签更让人难受。
知友@张三金说,他从小知道自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因为全宇宙都在向他释放同一个信息:你是留守儿童,你父母不在身边。
当被打上了“留守儿童”的标签,大人眼中的绝对正确的关心和可怜,只会成为小孩心里的刺。
一个孩子曾说,妈妈总趁我午睡的时候走,后来我就很少午睡了,我还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她留下。
在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他们不一定都长成了厌学辍学、心理扭曲或者受过伤害的问题青年,他们有的也成为了一个开朗稳重的成年人,但他们都没办法甩掉原生家庭与童年经历对当下生活带来的影响。
生而不养,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错误,却也是很多留守儿童父母最大的无奈。但只要有可能,请别让留守发生。

电影之外,希望没有孩子再一个人住空荡荡的院子。

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