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的流浪者:是“国学大师”,还是精神疾患?

近日,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出现了一位靠捡拾食物度日的男子沈某,据悉他已在外流浪多年,因其与所处环境反差极大的言谈,以及略显传奇的身份而一夜走红。

他到底是隐藏在民间的智者,抑或是深藏不露的“国学大师”,甚至是精神上异于常人的病患?一时间众说纷纭。

作为一名资深精神科医师,今天我们就从专业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这位传奇色彩流浪者的言行举止。

捡拾废物的习惯

从网上披露的已有信息中我们可以得知,沈某是上海本地人,具有大学文化,个性应该是较为温和,但也存在固执的一面。沈某从小就有捡拾废物的习惯。当然,对于年幼的沈某来说,捡拾废物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换取钱财来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纸板被沈某写满毛笔字后,才会被卖掉

真正让沈某表现出明显异于常人的举动,应该是在其工作以后。沈某自己也直言,工作以后有了收入,无需再捡拾废品换钱,但还是觉得诸如用了一面的打印纸等东西丢了可惜,所以就捡拾起来。

至于捡拾的这些东西存放在何处,沈某没有告知,但是从单位领导及同事的反应中不难看出,应该是堆积在单位的某个地方了。

因为这样明显异于常人的行为举止,让沈某被认为“精神不正常”,他一度住进了精神病院,并因此失去工作,长期处于病假状态。

病态的囤积行为

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沈某本应对自己捡拾废物的行为有所收敛,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从网络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即使是住到家人给其安排的房子里,沈某仍然被投诉两次,最终无家可归。

沈某会把捡来的食物喂给流浪猫

即使是流浪街头,沈某仍继续捡拾废物,并将其堆积在自己蜗居的绿化带中,虽然沈某以垃圾分类等理由一再粉饰,但其自我的言论里却反映出,对于自己囤积的物品,他其实并没有多少分类以后再变卖或其他处理的想法,而只是一味的囤积而已。

沈某对废物的病态囤积行为,哪怕是对于附近商户,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从网上披露的情况看,周围的商户其实对此是颇有微词的。

囤积障碍的表现

沈某的种种表现,让我想到美国曾经报道过的一个真实案例。

一对老夫妇报警,称自己的儿子失踪,警方反复查找未果,直至老夫妻双双过世,外人在整理老夫妇遗留的物品时,惊奇地发现老夫妇家中各种垃圾堆积如山,在清理出数十吨垃圾后,老夫妻儿子的遗骸在垃圾堆的深处被发现,后期的法医鉴定认为,其儿子应属于自然死亡,只是死后被垃圾遮掩,导致一直未被人发现。

这个案例,直接使得一种疾病进入大众视野,这种疾病,精神病学界给其命名“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

囤积障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患者无法控制自己囤积的欲望,常表现为过度收集,对丢弃或放弃显然无价值的对象存在持续困难; 大量物品凌乱堆积、填满家中生活活动区域或工作场所,虽然这些垃圾不可能再使用,但无疑,患者从未有过丢弃这些垃圾的想法及行为。

囤积障碍的危害

这种囤积的行为导致了患者社交、职业或者其他重要社会功能的损害。

在沈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典型的囤积障碍的表现,从其工作时囤积废纸甚至卫生间的纸张,到在居住区囤积物品(此点仍需询问证明),到在流浪地囤积物品。伴随沈某的,一直是其囤积的那些废品而非其他任何东西。

可以这么说,沈某对于自己囤积物品的行为,是导致他二十多年无家可归的主要原因。

囤积障碍作为一种确定的疾病分类,已被纳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系统,定义为一种强迫症谱系的精神障碍。国外普遍的认同点是,如果患者有痛苦体验或者其囤积的行为对其自身或周围人产生影响,应予以治疗。

其治疗的方式包括具有抗强迫效果的药物以及认知-行为的心理治疗。

在我国长期以来,收集并保存物品一直被认为是勤俭生活的表现。故而即使是状如沈某这样的,因为病态的囤积丢失了工作,丢失了亲情,甚至丢失了自己,其囤积行为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大众更关心的是:“为何这样的一个人,潦倒如此,却保留着较高的国学修养?”。

对于沈某这个个案而言,数十年的囤积行为,已使得他和这种行为融为一体,他自己也没有任何改变的愿望。

但是对于很多症状相对较轻,或有摆脱囤积行为的想法的病患而言,如何较早的从精神病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对他们提供帮助,避免他们在病态囤积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孤单,才是撰写此文的最终目的。

沈某相关材料获取地址:

https://news.ifeng.com/c/7lDA8qxXH6W_share=weixin&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本文参考文献:

1.阳中明 王道金 张恩 囤积障碍当前进展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17-30-2

2.叶增杰 梁木子 武凤震等  囤积障碍诊治的研究进展 医学与哲学2017-10-38

3.Is the DSM-5 hoarding disorder diagnosis valid in China?  Zhen WANG, Yuan WANG, Qing ZHAO, Kaida JIANG*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2016, Vol. 28, No. 2

专家介绍

杨永春

 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中华医学会芜湖市精神医学分会秘书,芜湖市心理学会委员。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男病房科主任。1998年参加工作,2006年晋升精神科主治医师,2008年取得中级心理治疗师资质。200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修,主研方向认知行为治疗。2017年12月晋升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擅长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以及各类神经症的药物及认知行为治疗。

(0)

相关推荐

  • 精神病有哪些种类

    郭玫|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三甲 病情分析:精神病分为10个大类,300多种疾病,比如因为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导致的精神障碍,就属于器质性的精神障碍:如果长期喝酒, ...

  • 豫章书院:恶魔在人间

    豫章书院再次引热议 上个月,知乎大V @温柔发表了一篇文章<因为曝光豫章书院,我朋友被报复到自杀>,称曝光豫章书院恶行的志愿者受到了死亡威胁,这志愿者一度想自杀. 没想到,时隔两年后,豫章 ...

  • 边缘型人格、反社会人格和精神病态人格

    边缘型人格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 当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虐待寻 ...

  • 自恋是因为过度自信导致的?大错特错,因为缺乏这个

    Science_北京 不惧过往,不畏将来!昨天 10:10 日前,一项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恋并非由自我膨胀感驱动,而是由不安全感驱动的. 这项研究不仅为"自恋"这一受到长期关注 ...

  • 热衷买买买的你,分得清是喜爱还是病态吗?

    今年的618购物节轰轰烈烈持续了一个月,你剁手了吗?你每天花在买买买上的时间有多少?热爱购物和病态的购物需求之间是有区别的,然而专家说,后一种现象正在上升,而且严重程度与其他成瘾现象一样. 茱莉娅的生 ...

  • 《藏着的武林》 第三集 藏·大隐于市

    千拳归一路,从我接触的武术来看,没有错: 中国武术不能擂台的原因基本上:1.现在的传统武术专业,基本上以花式为主:2.现在传统武术,有对抗训练的基本上很少(对练套路不算):3.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松.沉. ...

  • 成都人必须收藏!大隐于市的50位名中医!(修)

    本文修正于:搜狐健康 成都人必须收藏!大隐于市的50位名中医! 从<甄嬛传>到<琅琊榜>,再到<芈月传>,这一一部热播古装剧中,总少不了中医药的身影. 中医,博大精 ...

  • 历史上有一个真正修仙的门派,大隐于市,逍遥自在!

    玄学之中最正统的门派是哪一门呢?可能汉朝时期的人觉得是正一派,元朝时期的人觉得是全真派,也确实,这也是道教之中发展最大的两个门派,但其实,修真者比较尊奉的还是隐士文化,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修仙者的门派 ...

  • 大隐于市的百味川菜,不只有辣!兰明路大师独家新川味!

    厨师行业人才辈出,如果你不努力,或许就会被努力的人超过,坚持看一年我们的菜单内容,我们给你保证,涨工资绝不是梦想,只要你经常把在我们平台看到的菜,在工作中多练习,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厨师是一个做到 ...

  • 大隐于市,一曲静心!

    大隐于市,一曲静心!

  • 成都大隐于市的16位名中医

    对于中医,一直以来观感都有些微妙,一方面觉得中医"阴阳五行"之类的说法不太靠谱,没科学依据难以自证:但另一方面,各类疑难杂症被"国粹"中医给奇迹般治好的消息也不 ...

  • 大隐于市┃江北新区最大的未来在这里!

    今天,突然感慨:六朝时期衣冠南渡后,南京第一次以一己之力保存了华夏文化正朔: 隋唐两代虽受到刻意打压但仍凭借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积蓄力量,为下一次拯救民族做准备: 北宋靖康之耻后,南京又一次拯救了汉人政 ...

  • 银川这店大隐于市,得预约!

    冬日寒气未退,但隐约已有春天的征兆.傍晚时分,拖着忙碌了一整天的身体离开办公室.隐隐约约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样的傍晚,灯火四起,头脑里蹦出日剧中的画面,路灯下不远处的街角,昏黄灯光中透出暖意. 一家有 ...

  • 拾遗记丨12. 大隐于市

    拾遗记丨12. 大隐于市 其实,老太爷身上也有异香,是一种奇异的香味. 侯道长说,这种香味平时闻不到,什么时候能闻到呢?老太爷带着道长下山的时候,坐上车,就能闻到了. 道长说,在山上呆久了,闻不得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