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田(河北省)
在那些岁月里,洪鸭屯村其他人家没有果树,只有在村西北部的老崔家有一棵树龄有好几十年的果树—枣树。这棵树是崔家祖宗崔凤自己亲手栽植的,崔凤在离世时和家人们说:这棵树别人谁也不能给,只能留给老三家,让老三家和后人日子早些甜起来,为了老三的婚姻,我内心有愧于老三家……老三家,也就是我的母亲,扑通跪倒在爷爷炕前:爹爹,不用愧疚,爱子心切人之常理,儿媳懂得……逝者愧对儿媳的那番话此前从未说过,只是到临走之前略表忏悔。在母亲17岁那年,北上坎的姨兄周占齐,来到赵家和姨弟赵括谈起姨妹的婚事。当时,母亲的双亲已离世多年,家里大事小情均由兄长赵括做主。他说:我想把姨妹嫁给山北的小舅子家,人品好,生活条件又不错,啥都知根知底,保证不会挨了糊弄的。为人厚道的大舅就相信了大姨兄的话:那说啥我们也得看看人呢。周占齐满口答应。一切按程序进行。但背后一切却都是骗局。这骗局都源自爷爷崔凤的神机妙算。爷爷共有三儿两女,除了老三都结了婚。老三的眼神不太好,又有些傻,想找像样的人家确实很困难。爷爷给儿女们开会说:也该你三弟找个对象了,媒人说对方人长得不错,聪明伶俐,日子数一数二,要看人喽,我琢磨着让老二代替去相亲,这样才有希望成功。此事千万不能走漏风声。此事就按爷爷的计划逐步成为了现实,苦就苦在让妈妈委屈了一辈子。爷爷知道对不起妈妈,就在弥留之际将这棵枣树分给老三家,希望让这一家也早些甜起来,也算老人的临终心愿。崔家就这一棵枣树,也是整个村子唯一的一棵枣树,因此就显得十分珍贵。枣树长在崔家的后院。树的主干长得有小盘子那么粗,枝杈像一把大伞伸展开去。每当四五月份的时候,枣树开始开花展叶,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待到秋天枣由青变半红,再变全红,一树绿叶丹果,远观近看煞是喜人,而且给全家带来喜庆。特别是1949年秋十月,枣树用那红艳艳的丰收硕果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也迎来了崔家三儿子“三儿头”的出世,崔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地好了起来。老三家用笼子盛着枣儿到大伯、二伯家,到左右邻居家让他们品尝枣子的美味,并特意留出一口袋给厚道的大舅、二舅,表达对他们多年无私关照的真诚心意。大舅、二舅的无私关照妈妈是不能忘记的,困难时候都是他们两家鼎力相助,帮助种地蒿苗,过年过节还送来米、面肉、菜等,粮食接不上顿了,及时送来粮食。同是一奶同胞啊,虽然他们粮食也比较紧张,一想到就这么一个妹妹,结婚又遭此不幸,作为哥哥的,总认为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对妹妹的幸福负责到底。母亲很看重亲情。每年收获了栆儿时,除了让邻居们分享外,母亲都要精心地挑选些品质上乘的留给舅舅们。回想起来,这枣树也曾引起过一些麻烦。有一次,村里的两个嘴馋的顽童趁母亲不在家之际,偷偷地拿着棍子到树下打栆儿,不幸的是树叶上可怕的洋辣子落到了一个孩子的脖子上,疼得孩子哭着跑回了家。后来,不依不饶的孩子家长找到崔家:你们崔家有责任,得给我孩子治疗,要是洋辣子挨到孩子的眼睛那还了得?了解事情真像后,母亲特意从生产队找来些氨水,用水稀释了后,对孩子进行了及时救治,才使孩子脱离了危险。母亲认为,自是有责任的,崔家若没有枣树,怎么引来孩子打枣?村里开大会,大队长讲:不能欺负老实人,有的人家孩子去老三家的栆树下打栆,挨了洋辣子的伤害,还让人家担责任,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自家的孩子要自家管,可不能护犊子,老三家不提异意,不是人家傻,是思想境界高,是考虑全村乡里乡亲的亲情。如果都不相互体谅,全村不都生分啦。第二天,那位家长拎着10个鸡蛋来到老三家家里:对不起,对不起……老三家拉着那位家长的手说:乡里乡亲呢,赶紧把鸡蛋拿回去,以后孩子们想吃枣了,尽管找我,我给你们打,这树上可怕的洋辣子对孩子来说可是要命的威胁。全村就这一棵枣树,孩子嘴馋了,不吃我的吃谁的?这么多年全村乡亲都这么帮助我,时时念及大家的好呢,你要这样做,我真是过意不去的。枣儿是一年比一年结得多,崔家的日子也越见红火。崔家的三个孩子都说上了媳妇,而且事业有成,尤其是三儿子崔俊田中师毕业到国有企业黄金六队上班,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整编时,成为武警中校副团职干部,老三家也被三儿子接去住上了高楼大厦。崔凤给老三家留下的这棵枣树,见证了几个小家和和谐相助,演绎着忠厚传家的古训,引来了洪鸭屯乡亲们的一致夸赞。一滴水蕴含着太阳的光芒。这棵枣树,同样也见证了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乡村百姓摆脱贫穷愚昧,走上富裕幸福康庄大道的历程。火红的太阳照耀着繁茂的枣树,照耀着美丽富饶的家乡,千家万户多年来的梦想都圆满的实现了。太阳最红,共产党最亲,真心祝愿我们的日子像丰收的大枣一样,红红的,甜甜的,幸福安康一辈子。
作者简介
崔俊田,中国散文网会员 唐山市作协会员 73岁,82年开始在《工人日报》《武警报》 《中国散文网 》 河北《老人世界》《首都文学》《河南文学》《湖南文学》发表作品,2021年发表诗文集《铭心往事》 第二部文集《迟到的青春》已交付出版社 第三部文集《华山新编寓言故事》已完稿三分之一。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