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blingbling:古代首饰潮流十强榜,谁能榜上有名?

本 文 约 8140 字

阅 读 需 要 21 min

各位古装影视剧的资深观众朋友们,想必对大家来说,美人千面、妇女宫怨、帝后离心、错付一生等桥段早已了然于胸。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抓住细节,跟上历朝历代的首饰时尚潮流呢?

比如,曹皇后脸上贴的是啥?

曹皇后。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海报

再比如,如懿指头上戴的“尖套”究竟是作装饰还是有别的什么用呢?

乌拉那拉·如懿。来源/电视剧《如懿传》截图

又比如,木兰相亲前脸上涂的黄色、红色脂粉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

花木兰。来源/电影《花木兰》截图

还有,这种级别的发量,在古代该不会是人均标配吧?

武则天。来源/电视剧《武则天传奇》截图

首饰的故事,长而广,细碎且灿烂夺目。若论我国古代女子的首饰流行风潮,只能以“瀚若星河”来草草概括。所以,为了窥其全貌,我们不妨将各大门类的首饰放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流行的时长、用途和普及情况等,为它们拟一个“古代首饰潮流十强榜”。

由于历史实在太过浩繁,一篇文章难以诉尽,所以此榜暂选主流首饰,对各路珠翠进行罗列,且看谁能称雄——

No.10 护指

护指,就是清宫剧中那个娘娘们标配的巨长手指“尖套”。护指的流行时长不算久,覆盖人群也比较有限,但是它别致。

《诗经》早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表达,可见人们对女子手部美的追求。为了全方位地追求美,女子会将手指甲留长。这种风习最早可见于千年以前,盛于明清。

虽然该时尚原本只属于贵族女性,以彰显她们不用干活、养尊处优的地位,但是在清代,大多数妇女都喜欢留长指甲,连奴婢丫鬟们也不例外。比如《红楼梦》中,万念俱灰的晴雯“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

指甲留长非易事,其间几年光景应当是有的。过于长的指甲在生活中时刻有被折断的风险,所以为了保护长指甲,护指就应运而生了。

清·金镶石珠护指。来源/网络

制作护指的材料最开始为竹,后以金银宝石为佳。清代的很多护指都流传至今,慈禧太后就是当年追求这一时尚的代表人物。她每晚睡觉前,要先将长指甲在热水中浸泡,然后命人对其进行修饰与矫正,最后涂上护理指甲的液体。德龄《清宫二年纪》有载:“(太后)右手罩以金护指,长约三寸。左手两指,罩以玉护指,长短与右手同。”

戴着护指的慈禧太后。来源/网络

而促成护指时尚之风的,除了女性自身的喜好,还有背后显而易见的男性审美意趣。

No.9插梳

插梳,就是在头上插梳子。它比护指的流行时间长、流行范围广,且有一定实用性,但是它并非贯穿几朝历史的时尚单品。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新石器时代就有人把石梳插在头发里过。不过,后来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女士们似乎并没有这种爱好。魏晋以后,尤其至盛唐,插梳作为一种流行审美再次“出圈”。

作为饰品的梳子在工艺上讲求精致,它还有一个好伙伴——“篦”。梳齿粗而疏,篦齿细而密,两者常常同时被插进头发里。

宋·花鸟婴戏纹金发梳。来源/网络

唐代梳篦的制作很讲究,常见材料为金、银、玉,还有犀角与白角;形状以梯形为主。女子们会在高髻前横插一把梳篦,其背梁露于外侧;也有人同时插入好几把小梳篦,如《捣练图》所绘:

《捣练图》局部。来源/网络

中唐后,还流行将两把巨大的梳子插在头上,梳齿上下相对,接近宋代“冠梳”式样。

《挥扇仕女图》局部。来源/网络

至宋代,梳子形状多为半月形,女子们对于插梳这件事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西南一带,未出阁的女孩流行将头发梳成高2尺的“同心髻”,在两侧插入几双银钗,然后将大象牙梳插在后面。而京都妇女则喜欢将好几把白角大梳插在发冠上面,称为“冠梳”。这种时尚是与生活格格不入的,因为冠梳的尺寸极大,长、宽都逾1尺,妇女们坐轿子与走路都很不方便。

江西景德镇郊宋墓出土瓷俑,发髻后插一把大梳。来源/网络

既然以这么大的梳子作发饰,那么这里还要交代一下古代女子发量的问题。其实并非人人都有如此充足的发量,古代有一种叫“假髻”的发饰,也即假发,可以与真发掺杂使用,也可直接在里面放入支架,做成固定形状戴在头上。“巾帼”就是一种假发。

元以后,以插梳为时尚已逐渐成为历史往事,明清时则为世人遗忘。

No.8 额黄与斜红

虽然形式上是妆容,但是额黄与斜红作为古代女子面饰的一种,代表了曾经无数美少女的审美意趣。在电影《花木兰》中,刘亦菲额头涂抹的即为额黄。

就化妆步骤而言,古代女子的面部“全妆”一般分7步: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染额黄(或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脑门涂点黄色是什么审美取向?答案与佛教的传入有关。涂额黄的风习源于南北朝,当时的华夏大地正值佛教之盛,石窟接连而砌,高大的佛像承载了万千善男信女的崇拜。女子们日日跪拜涂成金色的佛像,也将心中这份信仰化作妆容,在额上涂抹黄色的粉末,称“佛妆”。

《北齐校书图》局部,画着额黄妆的妇女们。来源/网络

饰额黄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涂抹,二是粘贴。其中,涂抹又分为平涂和半涂,前者是将整个额头用染料涂成黄色;后者是只涂一半,然后以清水过渡,形成晕染效果。

粘贴法则要方便些,一般是将现成的黄色薄片黏在脸上。有时还可将薄片加以改造,做成花朵的式样,所以这种额黄也称“花黄”。《木兰辞》中即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之描绘,这种式样也是花钿的一种。

那么,斜红又是什么呢?与现在流行的“蜜桃妆”“烟熏妆”一样,千百年前也有一种时髦妆容,曰“晓霞妆”。斜红就是“晓霞妆”的核心面饰,始于三国时期,施妆时女子会在两鬟前或两侧太阳穴处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新月形弯线。

佟丽娅的斜红妆。来源/央视节目《国家宝藏》截图

据说在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叫薛夜来的宫女。一天夜里,曹丕坐在由水晶制成的屏风里看书,薛夜来前来探望,却不慎一头撞上了屏风,鲜血直流。曹丕心疼坏了,立刻唤御医来治。薛夜来痊愈后,两侧的太阳穴处还是留下了疤痕,但是曹丕并未因此冷落她,反而加倍怜惜。

就这样,类似于蹭“欧气”,宫女们争相效仿她,用胭脂涂抹出月牙形疤痕的样式,“晓霞妆”逐渐成时尚潮流。不难看出,斜红风靡一时的原因,与整个古代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女性的生存状态等榫卯相契。

No.7 耳饰与冠饰

耳饰相当普遍,为何只排第七?这是因为古代大部分首饰的流行之势都起于贵族,而耳饰起于贱民。

较为原始的耳饰是玉玦,一般单耳佩戴。而耳环的兴起则源于穿耳之俗,是卑贱者的装扮。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有云:“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因为穿耳、戴耳环的习俗源于少数民族,为了提醒部分不甘居守的少数民族妇女注意操守,有人便想出在她们耳朵上挂珠子的法子。

这种做法后来传入中原,为汉人所效仿。母亲与其他长辈会将年幼的女孩按住,用米粒不断磨碾耳垂以使其知觉麻木,然后用针穿透,将草或细绳穿过其中,最终形成耳洞。在整个过程中,长辈会不断“教导”女孩要守妇道,未来要做一个遵从礼教与规矩的女人。在士庶女子中,依托耳洞来佩戴的耳饰称为“耳珰”。

汉·琉璃耳珰。来源/网络

虽然几乎所有首饰都在唐代大为流行,但是唯独耳环无人问津。或许由于思想开放、不受封建礼教制约,女子们废止了穿耳之习。

而到了宋明,礼教思想抬头,穿耳之风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上至贵胄,下至庶民。宋代的耳环有繁有简,繁者可由金片制成,其上压印复杂花纹,穿耳金丝也做成特殊造型;简者只以一根铜丝弯成圆环。

明代的耳环崇尚轻巧,“葫芦耳环”是彼时“爆品”。这种耳环通常以一根粗3mm的金丝弯成钩状,然后将一大一小两颗玉珠穿于金丝一端,两珠之上再覆金制圆盖。当然,像红宝石、绿宝石、珍珠等原料也常被用来制作精致的耳环,以显尊贵。清代耳环基本也承明制。

明·葫芦形金耳环。来源/网络

除了耳环,还有耳坠。因为耳坠是在耳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除了款式之外与耳环的身世无甚区别,因此不再赘述。

那么,冠饰为何与耳饰并列而谈呢?因为就流行时长来看,二者不相上下,且冠饰的流行也起于宋代。

宋以前,贵族妇女行礼免冠而梳髻;此后则越来越流行冠饰。在所有女性冠饰中,当以凤冠为翘楚,正式将凤冠定为礼冠并纳入管服制度也是在宋代。那时,凤冠的形制为“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冠饰以九翚(五彩山雉)、四凤”。后来,贵妇所戴凤冠增添了龙的形象,名“龙凤花钗冠”。明承宋制,妇女祭祀朝会时也戴凤冠,形制为“凤冠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十二钿”。

仁怀皇后朱琏画像。来源/网络

清代的朝冠与宋明凤冠差异较大,主要以黑色貂皮制成折檐软帽,其上覆以红线,四周缀有7只金凤,帽子正中又叠3只金凤,每只顶部饰珍珠1颗。冠后饰金翟,翟尾分5行缀320颗珍珠,两行之间饰宝石,末端再缀珊瑚。

清·冬朝冠。来源/网络

No.6 面靥、花钿与点唇

此实为女子妆饰的点睛之笔,起于汉、盛于唐,而延续后世。

面靥也称“妆靥”,比较常见的就是在两个酒窝上点个小圆点。这种面饰起于宫廷,当某一后妃正值月事,又不能明确告知皇帝自己不能接受“御幸”时,便会在脸蛋两侧点两个点,女史看到则不安排其侍寝。

热依扎饰演的檀棋,其酒窝处点有面靥,嘴部点唇,额间饰花钿,发髻上方插梳。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后来,面靥传至民间,成为一种妆饰。像额黄一样,面靥也有两种画法:一是用胭脂点染,二是粘贴各种形状的薄片。盛唐后,面靥迎来广阔天地,钱币、杏桃、各式花卉则可成妆,“杏靥”“花靥”等即为此类。图案的位置也不全在嘴角边的酒窝处,有的会饰于鼻翼两侧。

五代以后,虽然服制趋于保守,但是面靥的流行却愈发成势,甚至有些比较“前卫”的女子将花纹贴得满脸都是。

左为莫高窟61窟的五代女供养人,满脸皆面靥;右为临摹敦煌壁画五代女供养人,其酒窝与脸颊处饰飞鸟靥,头上相对而插3对大梳。来源/网络

花钿也是唐代妇女非常喜爱的妆容,通常饰于眉间,简单如圆点状,复杂则包括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等材料制成的花朵形状,其中尤以梅花为美。宋代还流行以珍珠、鱼骨、花饼制成的各种钿,其中珍珠饰面的款式就常见于宋代多位皇后的画像。

电视剧中的曹皇后(左)与宋代皇后画(右),面上所饰即为珍珠花钿。来源/网络

如何粘贴花钿呢?阿胶。相传由鱼鳔制成的胶黏性最大,女子在粘贴时只要对其哈气并蘸一点唾液,就能使之快速溶解,牢牢贴在脸上。卸妆时,用热水敷于其表面,便可一掀而下。

与面靥和花钿相映衬的是点唇,其主要原料是朱砂。从汉代起,每个朝代对女子唇形的审美取向都不太一样,但是以娇小为美的原则恒久未变。所以,女子们有时会在涂粉底时一并把嘴唇也涂了,然后再用唇脂重新点出形状。

历代妇女点唇样式。来源/《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周汛,高春明著

No.5 头巾

同耳环一样,头巾之风尚也起于庶民,从汉末兴起,繁衍出众多花样,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

东汉时,头巾装扮开始流行于贵族。至魏晋,一种带有棱角的头巾开始流行,称“角巾”。

裹角巾的六朝妇女。来源/网络

唐代女性也喜爱裹头巾,但是方式独辟蹊径。她们通常将其裹于头顶,只包裹住高高的发髻,额前的头发、鬓发都露在外面。在当时的吴地,还有一种很新潮的头巾款式,名为“透额罗”。

怎么理解?这种头巾以“纱罗”制成,“纱罗”也称网眼布,其以蚕丝为原料,是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特殊工艺形成的织物。将这种头巾戴在额前,甚至可以看清皮肤的纹理。元稹《赠刘采春》一诗中的“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是对这种时髦头巾的描摹。

莫高窟130窟,段文杰摩,左下与右上两位妇女皆着“透额罗”。来源/网络

唐代的女性还流行戴本为男性之饰的幞头。在那个开放的时代,女子“或有着丈夫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裹幞头的妇女。来源/网络

后来的宋、元时期,戴头巾的时尚经久不衰,尤其流行于士庶女子中间,具体的系法也形态各异。

明清时期流行的包头风俗,也可视作头巾的一种。那时,“勒子”正流行,作为一种头箍,它们有的用较厚的织锦裁成三角状,紧裹于前额;有的将以沙罗工艺织成的窄巾虚掩于前额;也有的在丝带上缀一颗珍珠,将带子系于头部而珍珠自然垂于眉间。冬天时,有钱人家还会用貂鼠、水獭等动物的皮毛制头巾,即保暖又显品位,俗称“貂覆额”“卧兔儿”。

贾母戴着勒子。来源/电视剧《红楼梦》(87版)截图

No.4 簪花与胜

从这里开始,榜单所列首饰皆为古代潮流榜的“常青树”,流行千年而不衰。

以鲜花作发饰的打扮,汉代就已出现。此后,用四季鲜花作簪花的风尚愈发流行,常见的款式有牡丹、茱萸、蔷薇、梅花、菊花、杏花、石榴花、茉莉花、棠梨花等,这些头戴鲜花的女性形象在历朝历代的画作中皆有体现。

《簪花仕女图》局部。来源/网络

但是以鲜花作饰品,毕竟寿命太短,市面上也一度因鲜花簪花的盛行而花价高涨。于是,替代品假花便出现了,其一经问世,便大受追捧。

做假花的材料以罗绢为主,有的也会选用通草或彩纸。有人曾将代表四季的桃、荷、菊、梅全部编成一顶花冠,是为“一年景”之“四季花”。随着工艺的进步,明清时期的簪花愈发逼真,人称“像生花”。

而金钿也是一种簪花,只是用金子制成花型。金钿的一种是在金花背面装上钗梁,可以直接插在发髻中;另一种则是在花蕊或花瓣上留小孔,用时将簪钗插入,固定在头发上。

明·镶玉嵌宝八仙祝寿金钿。来源/微博@浙江省博物馆

唐代的金钿精巧绝伦,除了各式极尽繁复工艺的花朵外,还有折枝花造型。而且,做簪花的原料可远不止金属,“翠钿”即在金钿的基础上贴一层翠鸟的羽毛;也有以宝石嵌在金钿中的做法,为“宝钿”。

“胜”又是什么东西?它也是一种发饰,源于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首饰,以玉胜为多见。原始的玉胜究竟是什么形状,现已无从考证,现在可见的就是秦汉以后的文物了。这东西怎么佩戴呢?胜的造型以圆形为中心,上下有作梯形的两翼,圆形有孔,两胜以“枝”连接,分别固定在簪钗之首,并从左右两侧对插入发髻中。

东汉·四灵玉胜。来源/网络

胜不只玉胜,还有以金制成的“金胜”、刻有花纹的“花胜”等;按形状分,也有方胜、人胜等,其因审美与社会文化不同而在各朝皆有个性。同为发饰,与簪花相比,胜就很重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前者会是诸女子更为青睐的选择。

No.3 串饰与项链

此榜中,串饰年龄最大,它曾与山顶洞人的人骨化石一同出现在后人的视野中。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串饰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饰品了,其早期以贝、螺为材料。后来,串饰以“海纳百川”之势,将动物骨头、陶、金、银、玉、水晶、紫晶、玛瑙、琥珀、琉璃、珊瑚、绿松石等等材料皆制成珠子,串成各式各样的款式。

这些横跨上万年而流行不衰的串饰,其实大同小异,对此不再细说。而其中两个较为独特的存在,值得一提——念珠与朝珠。

念珠是佛教影响下的产物,主要用于统计念经咒次数,常以香木或宝石制成。在佛教盛行的年代,颈部佩挂念珠是一种时髦的装束,在女性之间非常流行。与念珠一脉相承,清代出现了朝珠。朝珠的形制较念珠更为复杂,珊瑚、水晶、蜜蜡、玛瑙、翡翠等为其常用原料,且数量限定严格,必须由108颗珠子组成,其中又须有4颗大珠(名“佛头”)。

平民百姓是不能佩戴朝珠的,贵族官吏们也只在需要行礼的特殊场合佩戴。男子在所有场合都只需戴1串朝珠,而女子则讲究颇多:命妇着吉服参加吉礼时,只配1串朝珠;若逢重大朝会,如接受册封时,则要佩戴3串朝珠,2串交叉而1串挂于胸前。

如懿被册立为皇后时,佩戴3串朝珠。来源/电视剧《如懿传》截图

作为串饰的一种,项链在古代的女性首饰中也颇为常见。由于其需要搭扣工艺,所以相对串饰而言出现较晚,但是在新石器时代也已有类似饰品。不过,由于明清贵族妇女好戴念珠与朝珠,所以那时并未有太多项链传世。

此外,还有著名儿童首饰——长命锁。长命锁一般由金银制成,上面大多刻有“长命富贵”“福寿万年”之类的祝福。这种物件其实是社会生产水平不发达的产物,由于父母害怕孩子早夭,才配此物祈福,不过之后则以某种崇尚美好的风俗而流传后世。

提及长命锁,就不能不说璎珞。它本是佛像装饰,后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璎珞融项链与长命锁为一体,其上部通常是一种金属项圈,项圈周围缀有许多宝石珠玉;有时在靠近人体正胸的部位,还挂有类似锁片的饰物。生活中璎珞的佩戴者主要是宫中舞妓与女侍。

莫高窟57窟的沥粉贴金菩萨。来源/网络

No.2 戒指、手镯与臂钏

戒指,中国古代妇女最喜爱的首饰,起源于石器时代,几乎覆盖所有朝代、所有阶层的女性。

与面靥的起源类似,戒指也是宫中后妃因值月事而不能侍寝,意在表示禁戒而佩戴的饰品,指环也因之得名“戒指”。

与串珠类似,戒指的原材料相当丰富,前后包括骨、石、铜、铁、金、银以及各种宝石。早期的戒指多为环形,东汉后,其形制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变化,宝石作为点睛之笔,被嵌在了圆环之上,后来的戒指也越来越多地围绕这种款式进行花式设计。

明·镶宝石金戒指。来源/网络

除此之外,还有以动物形象装饰的戒指与制成印章形式的戒指。

作为榜单的第2名,戒指绝不只有源远流长与款式繁多这两项优势。作为爱情的见证,它的火花千年不熄。以戒指作爱情信物并非舶来风俗,而是自东汉就有的浪漫,“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六朝时,戒指已被用作定婚礼物。《南史·后妃传》有载:“武帝镇樊城,当登楼以望,见汉滨五采如龙,下有女子擘絖,则贵嬪也……帝赠以金环,纳之,时年十四。”后来,戒指越发广泛地被用作男女定情之物,成为了千年来贯穿始终的通例,今天亦如是。

与戒指并列第二的首饰是手镯与臂钏,臂钏可视为手镯的变体。手镯最早也见于新石器时代,后来在不断的演变中被设计成各种材质与式样的饰品,其中尤以隋唐五代时期的最为精致。

唐·白玉镶金手镯。来源/网络

臂钏就是将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的首饰。最初,臂钏是真的戴在手臂上的,这与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关。至隋唐,其佩戴位置下移,最终落至腕部。臂钏的普及度很高,在河南偃师酒流沟出土的宋代画像砖上,就有几位卷起袖子烫酒的厨娘,其腕部饰有臂钏。

清·镂空人物故事纹鎏金银臂钏。来源/网络

No.1 簪钗与步摇

整个古代首饰潮流十强榜的榜首,非簪钗与步摇莫属!它们和戒指都是无死角覆盖几乎每一位中国古代女性的首饰,但是它们有更高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既奏响了华美古典首饰的乐章,又叙写着平凡女性质朴的生活。

又是在新石器时代,簪的前身“笄”就已经投入使用了。进入封建社会,女子插笄更是被视为成年的标志,源于周代的“笄礼”无疑是女子极为重要的人生重大仪式。

商·骨笄。来源/网络

笄的种类繁多,包括石笄、竹笄、蚌笄、玉笄、铜笄、金笄等。从“笄”的竹字头可知,竹笄是古代发笄的早期主流形式。秦汉以后,笄才被称为“簪”。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簪还是个单纯的束发工具;而后来,簪便成为了贵族阶级炫富与彰显身份的物件,逐步走向奢繁。

从材料上看,更为贵重的玉、金、银等成为制簪主流,玉簪自汉代以后一直是女性的首要发饰。而若论奢华,当以翠羽簪为首。这种簪子先用金银制成特定形状的簪架并高出一圈,中间凹陷的部分用以粘贴鸟羽。粘贴时,需先用胶水点进凹陷的底板,然后根据图案需要来选择羽毛颜色。修剪好羽毛后,则用小镊子将其依次夹贴在涂胶的部位。这种加工方式为“点翠”,其效果甚为华丽。

而历代的发簪形式各异,主要都在簪首做文章,包括圆顶形、花顶形、耳挖形、如意形、动物形等。

宋·金簪。来源/网络

钗与簪的功能、用途与诞生背景都非常类似,只不过它是双股的,有横插、斜插、倒插等多种戴法。

簪钗的奠基,造就了一种灵动无比的首饰——步摇。步摇的底座通常为钗,其缀在发髻一端,走起路来随着脚步而摇动。东汉以后步摇的形制,在《后汉书·舆服志》中有载:“(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

唐·金镶玉步摇。来源/网络

唐代女性对步摇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其中尤以金玉所制鸟雀衔珠串为主流。而后世也多承袭前朝遗风,步摇在万千姝丽的耳侧摇曳于时光中。

结语

说不完道不尽的古代女子首饰,像一幅没有边界的画卷。它们见证了遥远石器时代的无上智慧,勾勒出盛唐无与伦比的开放景象,也讲述着明清极尽奢华却沉抑的女性生存图景。

一个首饰榜单,只是这幅画卷外的零星几笔;而被这些迷人首饰包裹着的各代女性,才是整个画卷的绚丽主角。

参考资料:

[1]周汛,高春明著.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

[2]张道一,保彬编;江苏省工艺美术培训班编.古代首饰[M].南京艺术学院.1974.

[3]许静.宋代女性头饰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END
者丨北辰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臧晓彤、李栋、张斌、古月
排版 | 薛梦缘
(0)

相关推荐

  • 钻饰与服装搭配注意事项

    钻饰与服装搭配会让你在炎炎夏日也显示出清凉与美丽.但是在搭配过程中一些小细节的不注意往往也会给我们的形象打折的哦!首饰品与服装密不可分,首饰有时是一种点缀,是一种点睛,但更多的是金钱和权利的象征.一件 ...

  • 【七夕特稿】1700年前的中国钻戒,你见过吗?

    今天大家之所以相聚在同一家餐厅, 都是为了庆祝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神话主角: 牛郎和织女这一年一度的相聚 为了祝贺他们的相聚,有对象的点起了蜡烛烛光,互相看着对方你侬我侬的磨磨唧唧吃完了这顿饭,然后互相拿 ...

  • 根据体型合理搭配水晶饰品

    大部分人的体型都有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无法像体操运动员一样比例协调.体态健美.常见几种体型如下: 1.丰满型:丰满型的女子由于身材过于圆润,容易显得臃肿.脖子短,所以佩戴水晶珠宝首饰时应该要把别人的视线 ...

  • 婚礼三金一般买什么 结婚三金怎么买划算

    结婚一般都是买三金的,有的是作为定亲的聘礼,有的是作为婚礼的礼物.那么跟我一起来看看婚礼三金一般买什么以及结婚三金怎么买划算吧! 一.婚礼三金一般买什么 传统习俗的三金一般指的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 ...

  • 藏在如懿手镯中的秘密,岂止零陵香?

    ▲<如懿传>一对赤金莲花翡翠珠镯,一对殊途同归的"难姐难妹" 冷宫中,撞破金丝翠润,一地零陵香散落--此一幕,如懿虽是主角,心中却隐隐对高晞月生起一丝不忍.毕竟如懿追随 ...

  • 全球各国铁路里程十强榜1825

    全球各国铁路里程十强榜1825

  • 4月机构密集调研十强榜单。1,海康威视(...

    4月机构密集调研十强榜单. 1,海康威视(002415).931家机构密集调研,被制裁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安防龙头,中国核心资产. 2,歌尔股份(002241).691家机构密集调研,公布了一季度报业 ...

  • 大学生竞赛十强榜:仅有1所211入选,中科大挤不进70强

    每年都有众多的排行榜制作机构,在发布各种大学排行榜.可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大学排行榜,评价的指标,通常都侧重于学校的各种数据.有的排行榜,评价的是学校的科研实力.有的排行榜,是对学校的综合水平进行评 ...

  • 2019年七大时尚首饰潮流

    各位真爱粉可能知道,最近我沉迷于制作串珠首饰,偶尔也会抬起头看看外面的潮流世界,显然今年秀场上出现的首饰搭配新潮流,有许多值得学些的地方,今天我就一边学习,一边和大家分享. 2019年秀场出现的首饰佩 ...

  • 高考为啥不能全国一条线统一录取?古代的南北分榜,究竟用意何在

    高考能不能全国统一划线.统一录取?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就有两位大佬曾争论过. 欧阳修认为,"国家取材,唯才是择",也就是说,选人才吗,你管什么地域籍贯呢,就该全国一盘棋,统一录 ...

  • 2020全球封装测试营收十强榜单

    芯思想研究院(ChipInsights)日前发布全球封测十强榜单.榜单显示,2020年封测整体营收较2019年增长12.36%,超过2100亿元,达到2137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收达到1794亿,较2 ...

  • 古代首饰之女子发饰(高清美图)

    古代首饰之女子发饰(高清美图) 古玩鑫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篦等. [笄 jī]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 ...

  • 集成灶年度销售额十强榜:两大头部企业各具优势

    在一份集成灶企业研报中,开源证券研究所援引奥维云网(AVC)数据指出,2020年,集成灶线上市场销售额额前5品牌合计占据了47%的市场份额:线下市场销售额前5品牌合计占据了71.5%的市场份额. 厨电 ...

  • 祝贺!北京大学“自然指数”超越牛津和剑桥大学,进入前十强榜单

    近期,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杂志主持并发布了"覆盖时间范围从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为止的新一年度全球各国.机构/大学的自然指数榜单".在按国别归类的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