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畜生不如
今天看到一篇《苏联曾开展人猿杂交实验,重金找来的五名女性志愿者,后来怎样了?》一文,着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严重鄙夷这种丑恶行为。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战结束之后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有着一位名叫伊利亚·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的科学家,他于1896年毕业于苏联合尔科高校,在毕业之后前往法国留学深造。在校期间,他一直专攻于生物学以及以人工授精的方式让哺乳动物杂交这一科学领域,在这一领域可谓是大师级别的存在。
通过与其他科学家的合作,伊万诺夫成功的杂交出了一种由斑马与驴所杂交出来的新物种——斑驴。这一次的实验成功也让伊万诺夫有了不小的名气。,但是他并不满足育才,他在一次科学会上,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想要将人类与猩猩进行杂交,从而诞生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全新物种——人猿。
不用说这简直就是典型的人格分裂。说的好听点就是自我膨胀,已经不知天高地厚,或者说是地球已经容不下他了,这是要上天。
过程不想陈述,结果实验开始前的一个礼拜,伊万诺夫私自开展实验的风声走漏,苏联政府上门逮捕了伊万诺夫以及那五名参与实验的志愿者。最终,伊万诺夫与那五名志愿者都被流放到了哈萨克斯坦,两年之后伊万诺夫病死,那五名志愿者也不知所踪。
结果还好,终于制止了一场变态行为。
又联想了近来频频事发的虐待动物事件。
虐待动物的人,大多数是在施暴过程中,从动物惊恐的表情和撕心裂肺的嚎叫中获取快感,用这种残暴的欢愉,来满足内心的变态需要。同时会有施虐者把过程上传到网上,来获取更多的满足感和被关注感。
英国犯罪学家曾有调查表明,世界上百分之97%的变态/连锁杀人犯,曾在幼时或者青年时期表现出强烈的虐待/虐杀动物倾向。
芝加哥警察局发表的一项更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倾向:被指控虐待动物的罪犯,也倾向于对人类受害者实施暴力侵犯。”一项对家庭暴力庇护所收容女性的调查表明,71%的受访者的伴侣曾经虐待或者威胁要虐待宠物。
今天虐待动物,未来就可能杀人,危害社会!古今中外这类人真不少,我不是专家学者,也无法知晓这些人的变态由来。
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源自于孟子的“性善论”,因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又或者是天性是善良的,因此才有了《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一说,
而正是因为这句话的存在,一直以来给人造成一个误区,很多人都只记住了“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却忘了后面还有一句话—— “苟不教,性乃迁”,而这句话才是重点。
生活就是这样,不会说跟你想的那样,一切静好,因为很多时候,你根本无法控制情绪,转而气愤,总会因为一些正常人都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而让你大跌眼镜。
这是昨天一位患者家属的聊天截图,你们能看到其中的话,我骂人了!
病人去年五月做过病理切片,已明确诊断了的,在我们这里治疗一段时间后,我让病人去复查,这位医生居然让病人又做一次病理切片。这显然是欺负山村的农民文化底子浅,认识面窄。又是切又是化验的花了一万多块钱,但重新刺激肿瘤组织,害病人又要受多少痛苦、还要多花多少钱啊!
这医生真畜生!
当手指按下快捷键的时候,才发现“畜生”这两个字用的不太恰当,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把这个医生说成畜生不如,很显然侮辱了动物。再者畜生还有一点点良心,他是连一丁点的良心都没有。居然还是某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确切的讲,这是典型的人渣,根本不配做人,连动物也没得比。
大家都知道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不会轻易和人发生冲突,因此说脏话的几率较少。至于故意骂人,那要看他是什么考虑,如果莫名其妙骂人,那是发泄,固然毫无修养,但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对于看不惯的东西忍不住要有所批评,就是正能量。
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山本,我日你仙人,到底投不投降,给句痛快话!” 在攻打县城的时候说了一句爆粗口的话,真的是无比的霸气和有气势!还有“他娘的,人不走运放屁都砸脚后跟!” “看老子捅他楚云飞的腚眼!”
这种正义感的人虽然嘴上有毛病,但心里没毛病,做人没毛病,三观正,有原则,不怕事,担得起责任。
《列子》一书中有这样的内容:一个人心中没有是非,那是没有原则;口中没有利害,那是没有魄力。因此一个人修养达到一定境界,该骂人的时候就要骂人。
《论语》里记载,孔子骂他的学生宰我“朽木不可雕也”,意思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紧接着,孔子说了一句更狠的,叫“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烂泥扶不上墙”。
孔子给人的感觉,是慈祥、儒雅的一位长者,那这一次为什么会爆粗口呢?难道是因为他不喜欢宰我?错,正是因为喜欢,才更希望他的弟子们个个都很优秀。
今天来整理一篇早先的文字。
吴氏庸医,是骂人吗?吴氏真医也好,吴氏庸医也罢,既不是表扬,也不是骂人。吴氏真医和吴氏庸医都是这么来的:
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为了时刻警醒自己虚心学习,读古今医籍,不执着于中医西医,博采医道、佛道、儒道、哲理、天文地理、人文,以博爱、善良之心处世,是医者之精髓,吴氏中医以此为医道修心之宗旨,故常自自嘲为吴氏庸医。
明·缪希雍说:“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近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
作为医生,应当首先做到虚怀若谷,因为人的真心佛性就象空洞一样,本来无有一物,即所谓“人之初,性本无”。如果只是固执地执著于自己的见解(“我见”),而不谦虚,那么就会使自己和事物对立起来。
“我见”坚固,势必就会轻视别人而产生傲慢之心,执著于“我是人非”,从而与外界对立起来。真心佛性就会被这些执著烦恼的扰动所蒙蔽。这样的医生,即便每天在形式上亲近别人,他最终也难以受益,直到年老还固执己见而不求进步,真是可悲啊。
清·叶天士:“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一艺而三善咸备,医道之有关于世,岂不重且大耶!”
良医处世,不傲慢于自己的名声,不计自己的利益,这反而树立了他的品德形象;能挽救生命,妙手回春,这就建立了他的功劳;阐发深奥的医学理论,著书立说,这就建立了他的言论思想。医生就应该在掌握医学这门手艺的同时具备上述三种善德,可见 “医道”对于世间而言,是非常重大的事情。
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并非读书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它需要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古人云:“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医者仁也,救死扶伤。医者智也,博览医书,医者明也,断病情,解是非,为病者解惑也。何为医,解救病人于苦难之中,助病人圆健康康复之梦。古之医者,人敬之,菩萨之心,神仙之术,病者感激。今之医者,人误之,菩萨之心,神仙之术,不足自保,病者不信之。古今医者,大不同!何也,人心也!
吴氏庸医为什么经常自称自己是吴氏真医呢?
大家都知道张真人张三丰,修道深处为“真人”,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桂林吴氏立志修医立命,以真医为目标,故亦常把吴氏真医挂在嘴边,以激励自己,把真医当作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
清·纳兰性德:“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用一种药来遍治众生之病的是“道”(佛性、天理),能够在众药之中选择药物对一种病进行治疗的是“医”(生)。
元·王好古“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
医生的天职,是帮助延续人们的生命健康的。这种道所体现出来的德和天地长养万物的大公无私之德相一致,它是佛性随缘而生利他妙用的生生之德。作为医生,一刻也不应缺少这种德。
真医也好,庸医也好,随便怎么叫都行,当医生关键是要先正心,心正了自然不在乎怎么称谓了。吴氏常以真医自居,志在进取,向真医看齐,常以庸医自嘲,称自己吴氏庸医志在时刻警醒自己,莫做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