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回忆杀!仁寿七旬老人,收藏1000多台收音机!

/留住时光/

- 01 -

“这是什么收音机,看上去好古老?”“我喜欢这款收音机,有一种很复古的感觉。”近日,在仁寿县城区一小学校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上,学生们围着一台台各式各样的收音机,充满了好奇。

这些收音机的拥有者是七旬老人朱纯一。风风雨雨几十年春秋,朱纯一共收藏了1000多台收音机,种类齐全,从矿石收音机到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应有尽有,款式繁多,从台式、座式、落地式、便携式到袖珍式琳琅满目。

T I M E

“我的收音机每台都能放得响。”朱纯一从中学时代自己动手组装第一台收音机开始,见证了收音机从奢侈品到必需品、收藏品的历史转变。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在仁寿开一个收音机收藏博物馆,永远地留住声音的电波。

- 02 -

用一生时间 完成一件事情

说起对收音机的感情,还得追溯到朱纯一上小学的时候。在小学四年级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讲课的内容是《神奇的收音机》,方方正正的矿石,小巧精致的电容器,长长的天线和耳机,让他懂得了收音机的原理,老师还在课堂上演示了组装收音机的全过程。

从此,朱纯一对收音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收音机,他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进入初中后,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朱纯一懂得了声波传送原理,并产生了亲自动手组装收音机的想法。

当时,父亲的工资每个月23元,母亲的工资才14元,朱纯一向父亲提过一次组装收音机的想法后,也知道不太现实,就没有再说。谁料在不久后的一个夜里,出差回家的父亲带了用一个月工资购买的收音机组装零件,放在朱纯一的枕边。

“朱纯一牌”第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就这样在父亲的支持中成功组装了。后来,朱纯一将单管、双管、多管、高放、外差等收音机,一发不可收拾地装了个遍,所有经费来源于他捡炭花的收入。

由于技术过硬,朱纯一成为知青的两年里便被安排在公社广播站,随后,又被特招到仁寿县一个乡镇的无线电机电厂任技师,负责全厂技术和产品开发。名气越来越大,1978年,朱纯一顶班退休的父亲,到国营建材厂当上了主管全厂电气的国企正式员工。

T I M E

“我内心一直还是舍不下对收音机的热爱,总觉得当时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朱纯一告诉记者,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他辞去了国有企业正式工身份,到军工厂打工,到电子管厂学习,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深造,创办全县电子产品销售维修中心,培训新人,干出了一番自己喜欢的事业。

- 03-

岁月变迁 希望年轻人了解消失的历史

在与收音机为伴的岁月里,朱纯一也遭遇过家人的反对,前妻还因此与他离婚,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
曾经有一台朋友因修不好而准备丢弃的收音机,朱纯一“捡”了回家。从配零件到彻底修好,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收藏,不仅仅是只要一个外表,我还要它们每一台都能具备原来的功能。”朱纯一笑着说,必须“修旧如旧,换新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收音机的体积越来小,生产成本也越来越低。20世纪70至80年代,国产收音机达到8000多万台,年轻人结婚以拥有“三转一响”为时髦,其中的 “一响”就是收音机。

T I M E

与科学共同“成长”的,还有朱纯一对收音机的执着,他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随着时代一起进步。2010年退休后,凭借这个声望和精湛的技术,朱纯一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开始了收音机及无线电产品大量的收藏之路。

“‘爱国光荣’牌收音机,专门为抗美援朝生产,表达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红旗6204C型电子管收音机,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产化收音机,标志着中国无线电工业的起步;2008年,为汶川震区缺电环境专产的手摇式袖珍收音机,是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历史定格……”说起收音机,朱纯一滔滔不绝,他也把这些知识带进了校园,希望年轻一辈愿意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更加热爱祖国。

“朱老年事已高,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办一个收音机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收音机发展历史。”仁寿县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杜光泽说,怀抱“初心”的朱纯一不仅留住了岁月的痕迹,还丰富了仁寿的科学文化底蕴。

- 素材:大美仁寿-
- 编辑:仁寿在线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