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磁湖而居,你了解她的过去吗?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  ◆

楚尾幽寻

义门张氏:磁湖最早的拓荒者

文|刘远芳

史书关于黄石市区地名最早的记载,是流沂垒、黄石矶,见于《江表传》《水经注》诸书。磁湖之名,则始见于北宋时期的苏轼笔下。

当时磁湖地区最著名的人物,是程氏家族,控制着磁湖铁务的管理和经营。比苏轼略早的,是邓中庸和郭氏夫妇,生活于北宋初年,其墓志1992年在黄石港的王家里(墓志称慈湖)出土。

除此而外,磁湖地区其他居民的姓氏、经历,则概莫能知。而张氏家族是一个例外,他们自五代末宋初徙居磁湖之滨,瓜瓞绵绵,繁衍至今,众至数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张志和纪念馆

落业兴家

后唐五代时期,张九皋徙居于长江南岸、黄荆山北麓的高椅山下,成为本支张氏在大冶的开基始祖。

北宋中期,张九皋四世孙张佑自广东海道来归。张佑任南海县令,清廉不苟,北归时行李萧然,仅载罗浮石以镇船,后人尊其为张氏落业祖,其压船之罗浮石,现仍存于张氏荆山支的宗祠内。

至张九皋十世孙张彪,时在南宋理宗年间(1201-1260),张氏发迹,成为地方大户。至九皋第十七世孙荣四出生,张氏宗族在石灰窑及黄荆山北麓中端一带繁衍十八代,主要在今中窑-上窑-王家湾-李家坊一线发展。

其间,张氏十二世张志仁开始由湖外向湖内拓殖。古时磁湖与长江相通,后来,地方政府建设胜阳港至石灰窑的江堤,1917年张氏家族又领首续建戴司湾至胜阳港的江堤,磁湖才成为真正的内湖。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元朝行将灭亡,湖广兵燹连绵。张志仁六世孙荣四为避兵乱,由湖南岸官道边的大张儒迁居磁湖中间的团山西南麓今台商会馆处,建仙湾(又称新湾),以此为家族新的中心和拓展基地。

自此,张氏家族呈散发式由湖外向湖内发展。传至荣四六世孙“大”字辈,形成庞大的族群和产业,闻名一邑。张荣四被尊为张家湖张氏一世祖。

张荣四生四子:儒一、儒二、儒三、儒四。儒二、儒三无子嗣。儒一生伯还、伯远、伯通,伯通无子。儒四生伯道、伯遥、伯达,伯达无子。

明永乐初年起至正统年间,张氏由伯还主持家政。鉴于亲弟弟伯远迁至碧石渡另立基业,为均衡分配张家湖产业,张伯还作出家族决议,由长孙文达承继长房为第一大份,次孙文义、三孙文倡承祧二房为第二大份,三弟伯道、四弟伯遥分别为第三、第四大份。由于第一、第二大份为长房儒一的后人,第三、第四大份为四房儒四的后人,故俗称:“长二房是一家,三四房不分家。”家族内称四大房或五大份(张伯远系为一份)。

荣四、儒一之后,张氏辈派为:“伯明文崇大,尚道自其士,一本绵清芳,德茂嗣隆昌,家声宜克振,先必定伦常。”随着家族的发展,后来又增加了“福善天心见,安良国运兴,贤才逢际会,万代庆同登”20个字。

位于磁湖中的鲶鱼墩

环湖皆张

明朝中期(1500年以前),张荣四之四世孙“文”字辈成为宗族顶梁柱。长房文达建庄于下庄基(湾);二房文义、文倡建庄于大泉塘庄,后文义再迁建枫叶山下;三房文魁之孙大厦复迁回大张儒,文俊之子崇麟迁建上张儒庄,次子崇俸留居仙湾;四房文高、文通建长湾庄,后文高又迁建樟树岭庄。

四大房各湾庄再次分支,形成宗族统领下的房份管理。张荣四传至十世到十二世,明神宗当政(1572-1620)之际至清顺治年间(约1600-1660),各房“自、其、士”三世族众激增,开始新一轮大分支,向张家湖四周建立新庄。

清乾隆年间(1721-1780),张荣四十三至十七世,再次大分支,“士”字辈各房由“一本绵清芳”五代人逐次向湖的南岸、西岸、北岸发展,依山傍湖垦荒立业,建立新庄。尤其是“本、绵、清”三代,村落和人口呈爆发式增长。至19世纪末期,张氏村落已遍及磁湖的东、南、西、北和湖内,一时有“罗家的山、何家的窑、张家的湖”之说。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土地湖面资源不足,一部分族人先后外迁湖北其他地方和川、陕、晋、豫、赣、皖各省建庄立业。

自唐末五代至鼎革之际,张氏历900余年,建80余座村庄,繁衍子孙42代,人口数万之众。村落之多,聚居之密,实属少见。由于环湖而居者以张姓为主,数百年间,黄石市区的这一片湖泊,被称为张家湖。大泉塘、团山湾、鲶鱼墩等多处,张氏祖坟和祖堂至今仍保存完好。

自198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位于团城山和张家湖四周的大部分村庄先后拆迁,拆迁后的张氏村庄往往亦聚族而居,大垅、楠竹林、皇姑岭、一扩山庄、柯尔山东、西村、湖景花园、青龙家园、才子家园、蓄美庄宏维新都、柯尔山新区等众多还建小区,均以张姓为主。

张氏荆山支宗祠

旌表义门

明代,国家多事,灾荒不断,政府财力不足,无力赈济,自宣德以后,政府发动民间力量,预备积谷,应需发赈,以民救民。劝赈的主要激励措施便是旌表。《明会典》卷二二《预备仓》载:明正统五年(1440),朝廷定纳谷免役之法:“凡民人纳谷一千五百石,请敕奖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泛差役;纳谷三百石以上者,立石题名,免本户杂泛差役三年。又令各处预备仓,凡民人自愿纳米面细粮一千石之上,杂粮两千石之上,请敕奖谕。”

就在正统五年,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大水,江河外溢,被灾者众,饿殍遍野,朝廷号召天下富民出手救援。此时的张氏家族,已经富甲一方,掌舵人仍是张伯还。他响应政府号召,出仓库积谷,以船队运送至南京,交有司赈济被水灾民。

次年四月二十八日,朝廷下敕书对其义举予以表彰,文曰:

敕湖广武昌府大冶县民张儒:国家施仁,养民为首,尔能出谷一千一十余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杂泛差役三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

张伯还输谷赈灾,为何朝廷嘉奖的却是张儒呢?笔者揣测,张伯还并非以个人而是以家族的名义捐输粮谷。明代百姓缴纳税粮,以“户”为单元。明初核定户籍时,张氏由“儒”字辈当家,儒一兄弟四人尚未分家,户名通常为两个字,故定为“张儒”。(鄂祖“丁祖”,得名原因类此。)

至张伯还时,户名未变,故嘉奖的对象是“县民张儒”。纳谷一千五百石可长期免除杂泛差役,纳谷三百石免除杂泛差役三年,而张家纳谷一千一十余石,远多于三百石,却不足一千五百石,故只免三年,似乎不划算,不过,仍然敕奖为“义民”,这却是极高的政治荣誉。张家修建了圣旨牌坊,世代守护。

“义门张氏”之称,即来源于此。

三娶郡主

张伯还的四世孙张大祥,生于明成化年间,富而好学,诗书传家,又有仁义之风,凡族中子弟,“不能读者成之,不能娶者助之”。长子尚吉,字克修,号团山,明嘉靖间岁贡生,为理刑官,升云南永昌府通判,授中宪大夫。生有五子:通道、遵道、进道、造道、近道。

第四子造道,字爱山,由庠生入国子监。醉吟窝为古时黄石一景,就在今市区临江处的绝壁之上,张造道屡次往游,曾作诗云:

谁人吟醉俯江门,万里云山入吐吞。

好为乾坤开道眼,相看片石是昆仑。

张造道玉树临风,一表人才,虽未中举,却被东方山富户陆古东相中,将女儿嫁给了他。他与陆氏育有二子。长子自化为南京国子监监生。次子自佺,字太极,庠生。被武昌楚王招为女婿,先后四娶:娶卫氏,生一子一女,女儿嫁给御史向日红之孙、知县大有之子。续娶楚王养女宋氏,再娶楚王宗女朱氏,复娶楚王养女宋氏。

不知张自佺有何过人之处,竟得三为楚府仪宾?清嘉庆十三年,阳新进士张联奎为张伯还作传,其中有云:

奉直卓卓,玉海之家声丕振;

仪宾双双,鸣珂之里风益昌。

上联说的是张尚吉,下联说的是尚吉的孙子自佺。

张氏作为本地大家族,屡次助力公益事业,至少三次参与东方山景观建设。早在明初,张儒四捐资修建山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弘化禅寺毁于大火,三年后重建,张自佺作为陆氏外孙,捐巨资清理寺院的白莲池,并在池之南改建山门,面北额书“白莲净域”,乃其亲笔。清嘉庆年间,张氏又捐资增饰山门。

今磁湖西北角、湖北理工学院十字路口附近,有地名曰皇姑岭。据说,张自佺夫妇当时随父亲居于其地,故后人称其地为“皇姑岭”。不过另有一说:因其山表为黄土,山形似黄牯牛,故名黄牯岭,后讹为黄姑岭。考山上旧墓碑文,以“黄姑岭”居多。但该处当年确为张遵道、张造道兄弟居处,后遭火灾,迁建胡家庄、杨夏庄、蓄美庄诸处。

两个张志和

磁湖西岸青龙山南麓,有一座张志和纪念馆,同时也是张氏文化礼堂。这个张志和,与名扬天下的唐代道士张志和是同一人吗?与磁湖张氏又有何渊源?

《义门张氏宗谱》记载:张彪,娶何氏,生二子,长志仁,次志和。张家湖张氏,均为志仁裔孙。关于志和,有小传:

张志和,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唐之名翰林。宝应初,为亲丧致仕,肃宗赐奴婢各一,男曰渔童,女曰椎青,公令配为夫妇。遂与兄同隐,以舟为居,行虞无常。后至茅山学法九春,在飞云洞、桃花洞潜修数十载,成道,至九宫山飞升,庙貌庄严,灵迹素著,朝谒者不知几百万千,盖由道成仙。今人修法相二尊,供于宗祠,威灵应迹不胜书。凡我同胞,理应敬之效之事之如生如存焉。

宗谱所载,前半部分是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的事迹,后半部分却是另一个同名者的故事。首先,籍贯不同。唐张志和系安徽祁门人,史有明载。其次,时代不同。磁湖张志和是张九皋的第十一代孙,张九皋是五代末宋初人,以一代25年计,他生活于南宋中期,去唐代相去很远。第三,唐张志和虽然自称烟波钓徒,但他并未赴茅山学道,更未成仙,而是于唐大历四年(774)在湖州因醉溺水而亡。

显然,张氏旧谱将唐代张志和与其先辈张志和的生平合而为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离奇的舛错和附会呢?其实也不难理解。一者二人同名;二者据说唐张志和曾游历鄂东并在西塞山结庐隐居(西塞山玄真子钓台为全国十大钓台之一);三者唐张志和泛舟江湖,踪迹无定,又自号玄真子,颇似世外仙道。而磁湖张志和或许正是受唐张志和佚闻的影响,立志出家修道,可能真的去过茅山学法,且在张氏家族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世远年湮,张氏后裔不究其详,将二人混为一谈了。

张氏新修宗谱又载:张志和“十四岁入黉门,二十三岁重登魁,后至茅山学法九春……成道后,赴九宫山拜在开山祖师张道清门下……”张道清是九宫山御制道派祖师,被宋宁宗封为“太平护国真牧真人”。但他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去世,不大可能与张志和有交集。重登魁,或是“登重魁”之误。登重魁,意思是乡试第一,并且会试第一?或者会试和殿试均为第一?地方志上没有相关记载,只能算是无稽之谈。

其实,张家湖义门张氏的叔太公张志和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张家数代人修道传道,自成体系,名闻一方,可以深入挖掘整理其生平事迹,大力弘扬祖德,而不必借名于唐代的张志和,贻笑后世。

圣旨

各建庙宇

自明朝初年张氏分成四大房,各房陆续修建祖堂的同时,还各自建了一座庙宇。——这恰好代表着中国人的两种信仰:祖宗崇拜和神祇崇拜。

长房建的是太尉庙,其地在今团城山玉龙湾小区旁的小山间。

二房建的是南岳庙。南岳庙起先是建在湖内,房长张文义奉父祖之命,于明万历年间迁建于牛头山之上,今已是黄石市区一景。

三房建的是法源寺,在岳家坳今黄石市实验中学之后山窝。

四房建的是义丰寺,原在白马山南侧山窝,后因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建设需要,迁至白马山西麓,在今环保局和怡康花园小区后山。

四座寺院,均在宗教管理部门办理了登记。

人文胜景

磁湖中有一组低矮的山丘,从团城山公园大门到磁湖山庄,名叫团山墩。磁湖西岸有青龙山。黄石海关所在地原是一座百米见方的土墩,据说这是一颗龙珠。两山一珠,构成“二龙戏珠”地形,堪舆家称为风水吉地。

元代,张氏一世祖张荣四生四子,仅儒一和儒四有嫡传后裔。此后张氏各房各代,无论同胞几人,往往只有二人最为发达。人们说,因为这块风水之地只能容得下两条龙。这自然是传说。

自张荣四由黄荆山北麓迁居于湖心,其后裔多次修建宗祠,清嘉庆年间又在青龙山麓大屋湾重建张氏宗祠。1990年代和2003年两次重建和扩建。张氏祠堂同时又是张志和纪念馆(和公观),按照道教规制,大门上部为圆形,前进供奉叔太祖张志和,后进供奉一世祖张荣四等。

张志和纪念馆已经成为黄石市区一处人文胜景。纪念馆所在的大屋湾,是黄石市区除铁山盛家湾(盛洪卿)之外,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村落。村子的三面为低矮葱茏的青龙山环护,一面朝向风水塘,周围有古樟林、万年台,是都市中的一块静地。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宗祠内除了圣旨牌坊,还有一座字藏塔。古时凡带字纸张焚毁,必经字藏塔,以体现对文化的尊崇。该塔建造于清光绪十年(1884),三层六角,青石砌成,底径2.7米,通高5.75米。作为黄石地区唯一的字藏塔,已被列为市级文物,由张氏家族保护。

位于鲶鱼墩上的张氏祖墓

本文首发东楚晚报2021年8月18日第15-16版。

更多原创,敬请阅读

鯚鱼地往事:“大冶第一人家”的兴衰

东方山下一片陆:千年唐户的五大秘密

大冶胡氏:读书大族,科举名家

猜猜看,谁是大冶最“牛”的家族?

宋朝最后一位战神的生前身后事

您的赞赏或分享,都是最好的鼓励!

(0)

相关推荐

  • 张连俄 张氏宗祠

    张连俄 张氏宗祠

  • 澄海冠山张氏大宗祠

    张氏大宗祠世德堂,位于宋元古村澄海冠山,按其祠内清光绪二十八年重修之碑记而知,张氏太始祖自宋景炎年间由福建漳浦移居来潮,置创冠山:建造宗祠,遇世变三次,至康熙庚寅年再为重修-- 据冠山村人介绍,张氏大 ...

  • [特别推荐]冯强生的诗《六月六》(外二首)

    六月六 六月六,晒红绿 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说 六月六,吃狗肉 大补之物,躁性 有热毒,众生之灵 以毒攻毒,以毒护体 二郎神,在今天痛哭 流出三行泪 这烟火人间啊 已无可救药 湖山颂 湖山,名符其实 手牵 ...

  • 各地张氏宗祠合集(三)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后宅街道鹤田村张氏宗祠

  • 各地张氏宗祠合集(一)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石井口村张氏宗祠

  • 古城村张氏宗祠遗址

    相关文章: 杜家村覃氏支祠 [长阳碑刻]青岩村郑氏宗祠碑 [长阳旧影]1909年,高家堰向氏宗祠远景 [姓氏志]长阳章氏 [长阳旧影]1907年,高家堰杨氏民居及人物 [长阳古民居]中西合璧的邓国瓛老 ...

  • 普宁溪南周氏宗祠追远堂

    周氏宗祠追远堂,位于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溪南村大寨北门内,系为溪南周氏始祖南益公之祠,其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后历有修缮,于1999年进行大修. 祠坐西朝东,为三间二进兼抱印拜亭格局.其前有大埕 ...

  • 【古文探奇】西子湖拾翠余谈-古朴山房记

    品 READ 读 古朴山房记 崇祯庚午秋,多士试会城.渊儿虽幼冲,亦乐观其盛,况西湖风景,时切梦怀,遂于八月十三日携儿下舟,吴友好之,附载书画玩好.时天朗气清,风顺帆饱,自学绣而万寿山,自皂林而石门镇 ...

  • 各地张氏宗祠合集(二)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城区新华东路张氏宗祠

  • 安庄张氏宗祠

    ​劳心劳德建祠堂, 安庄宗亲志气扬. 张氏宗祠凝众志, 进如后裔也解囊. 文峰山下添圣地, 功德无量福泽长. 灵兽归位呈祥瑞, 朱墙金瓦应山水. 碑林石刻序井然, 松柏挺拔冲霄汉. 数千英烈名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