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底该怎么学才最快?

古人说得好: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是说,如果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学中医就象笼子里抓鸡一样,手到擒来。事实也正是这样,古人学中医,基本上跟师三年就可以临床,还有不少中医纯粹是自学成才的,这足以证明学中医的容易。
需要指出的是,成为一般的中医很容易,要成为大医就难了。中医就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它和管理企业一样,谁都可以去管理,和学历无关。但是,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就难了。这是由于企业家要做的是让企业不断顺应市场变化,可市场变化是无形的,很难判断,企业家也是有偏执性的,它对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认识往往也很难准确,在两个不确定的对象之间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有多难可想而知。中医是用来帮助人体顺应自然的,可人在变,自然也在变,在两个变化的对象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就是大医要做的事情,它和当优秀的企业家一样难。
学中医为什么说很容易呢?原因很简单,中医和西医不一样,西医治病,讲究的是机械的一一对应,它需要西医熟记这些规范严谨的知识,并按照规范熟练操作。而中医治病是万病一法,不管什么病,也不管严重程度,它都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调平衡,因为按照系统学规律,我们只要恢复了整体的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学中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诊断,它需要我们了解身体的五脏六腑它们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一部分是治疗,如果组织功能亢进,我们就抑制它,如果功能低下,我们就扶持它,只要正好能够用中药之偏和量上的组合来平衡五脏六腑之偏,疗效就会立竿见影,效若桴鼓。
当然,对于初学中医者,要诊断五脏六腑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如果要诊断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就难了,它需要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同理,要知道中药偏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要精确掌握中药寒多少,热多少就难了,因为它不仅和产地、种植方法有关,而且还和炮制方法有关,况且这个量是无形的,很难测量,需要中医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
明白了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原理就知道,学中医真的很容易,只要你能诊断出五脏六腑之偏,以及了解一点中药之偏,虚则补,实则泻,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就行了,既使不了解中药之偏,我们也可以从书本上来查。只要治疗的大方向对了,它会有好的效果。
中医是一个需要大量临床经验积累的学问,因为你无论在书本上学的再多知识,那都不是你的,只有经过你临床检验之后,才能够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所以,临床的时间越早,学中医的速度越快,临床的时间越晚,学中医的速度越慢。用最多的时间进入临床就是学好中医的不二法门。
但是,要进入临床,就必须学会中医诊断。如果你不知道五脏六腑的偏性,那就是瞎治。理由是显而易见的,每一个脏腑产生疾病都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功能亢进引起的,一个是功能低下引起的,两者的治疗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功能亢进要泻,功能低下要补。比如,得了肝炎,如果是肝功能亢进引起的,那就要用小柴胡汤;如果是肝功能低下引起的,那就要用芍药甘草汤。现在很多中医满脑子西医思维,只会根据西医病名来治病,其实,在西医同一个病名下往往有完全相反的两种病因,如果你治反了,不仅治不好病,而且会让病人雪上加霜。
那么如何才能够最快速地诊断出五脏六腑的偏性呢?常规的方法是学西医,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等学会了再去临床,就耽误了大量临床时间。其实,在中医学上,还有一个更快的中医诊断的方法,那就是用五运六气去推理,只要了解这个人的生日,不仅可以迅速推理出这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还可以根据发病时间迅速推理出后天的自然变化对先天体质偏性的加剧量,五脏六腑的偏性掌握了,你马上就可以临床了。而学会这种推理方法,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
新书推荐《新科学中医》

《新科学中医》一部从系统科学角度来研究中医的书籍,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学医首要明理,如果你想学好中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本书是你最好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