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零钱岁月长(散文)

我儿子远在云南昆明上大学,有时在联系中他告诉我姑姑、二爷等亲戚又给他几百元的红包作为零花钱。我让他尽量不要收。同时在向姐姐等人表示感谢的同时,郑重告诉他们不需要在平时给我儿子零钱,我已经根据儿子的正常需要给够各种费用。再多给钱会让他感觉钱到手太容易,从而拿钱不当回事。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坚持认为应当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金钱观。妻子和我的观念有些相左,曾反问我:“难道你小时候不想手里多有点零花钱吗?”妻子一句话勾起我对关于零钱的回忆。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初农村,从小就缺吃少穿,人口馋。稍微大点之后,就认识到钱的重要作用。为什么?钱能买到许多好吃好玩的,什么糖果、冰棍、麻花、糕点及各种小玩具。可惜家长手中也没有什么钱,他们不肯把手中秤盐买油的钱用于这方面。我们能得到零钱的机会极少,主要来源有机会极少的压岁钱,,一个春节下来,连家长带亲戚给的能有几块钱已是大收获,装在钱包里,睡觉时都放在枕头下,满满的都是幸福。另一个渠道就是自力更生,买废品,当时农村经常去收废品的,烂鞋底、麻绳头、大骨头、牙膏皮,破塑料、废铁碎铜都要。卖的钱归孩子自己支配。

等到1980年后,淮北地区实行土地承包,农民日子开始好转,大人手中钱多了些。但钱多也不是随便给孩子的,我们家里是需要积极参加各项劳动,喂家禽牲口,春种夏管秋收庄稼,待到卖粮、卖猪羊、卖树时父母会拿出一些零头给孩子。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种地化肥紧缺,只有多积农家肥,母亲让我每天一大早起来捡粪,够一百斤给我两块钱。家里还喂了几只大白兔,由我和四姐妹妹承包一切,一年可卖几次兔毛,钱归我们。这样一年下来可得零钱几十甚至成百元。对一个孩子来说算得上一笔“巨款”了。

毕竟这些钱来得不容易,是不能随便乱花的,要花在自己最喜欢的事上。我不贪吃,几乎没有用零钱买过零食,任何零食都很难吸引我。也不买玩具,农村孩子的玩具差不多都是就地取材,泥捏的、纸叠的、木头做的多得很。但我喜欢看书,我们学校里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流动书摊来卖书。因为做教师的父亲很早就教我识字,给我讲故事,文字给我的吸引力远远超过零食玩具。我愿意把自己支配的钱花在这方面。80年代的连环画非常多,《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英雄传》古典名著系列,《红日》《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色经典系列无一不紧紧吸引着我,买下。稍大些,我又喜欢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学生》《辽宁青年》等书刊,买下。再大些我开始读更多的人物传记、军事历史、天文地理以及原版名著,买下。只要有机会去县城,新华书店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我至今保留着青少年时代买下的几百本书,见证着我一路走来的痕迹。回头看来,正因为大量的阅读,给我打下坚实的学文科的底子,我的零钱花的值。

还有一次我的零钱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上初一,三姐上高中每月需要回来拿生活费,一次农忙季节,三姐回来急需拿钱回学校,母亲手中的钱刚买化肥种子,父亲工资还没发,家中一点钱也没有。在当时农村家庭不好借着钱,三姐正着急期间,我突然想起平时积攒好长时间的二十多元,我赶紧取出储蓄瓶,四姐和妹妹也把自己的零钱都拿出来,一下凑够四十多元,解了三姐燃眉之急。三姐后来多次提起此事,并在工作之后不断拿自己的工资帮助我们上学,使我们几个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后来日子更好过些,我手中的零钱也随之又多了些,除了买书之外,到了暑假,父亲答应带我们出去旅游,前提是用自己的零钱买车票、门票。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费用极低,从我保留下来的各种票据来看,1988年从符离集到泰安的车票是6元。而泰山的门票是2元。就这样我连续几年去了徐州、泰山、南京、合肥等地,与同学相比,算是“行万里路”,眼界开阔的了。如此我的零钱功不可没。

总的说来,我的零钱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培养了我如何对待使用金钱,就是花自己挣得钱更幸福,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才值。但我同时也发现一个让我不知道人生悲哀还是有幸的现象,已经面临知天命之年的我对大钱几乎不感兴趣,工作近三十年的我对工资的多少从不在意,什么绩效工资、一次性奖励的,我看过一眼后不会问第二句,随妻子怎么安排好了。若来了一笔稿费,文章获得一笔奖金,家中废品卖得几十元,虽然都不高,我仍然会很开心,依然用这钱买自己喜欢的书,或和几个知己小酌,幸福感极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观念已深入我的骨髓,对金钱没有强烈的追求欲望,使我这辈子都没有成为富翁的可能,这样的人生也许在世人眼中,不算成功。但知足常乐,我已经能用心体会生活本身之美。

岁月不居,现在日子更好,我已经有足够的零花钱供应儿子,但还是想让他明白:生活幸福不是靠金钱的多少来决定的,不要幻想一辈子靠别人,另外一个人奢侈了就会缺少勤勉心,唯有勤,才有幸福生活;唯有俭,才能守住幸福。

作者简介:


朱良启,男,现年48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行参菩提》新媒体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三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40余篇,60万余字。


(0)

相关推荐

  • 孩子上小学,一个月给100元零花钱,合适吗?

    在问答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一个月给孩子一百元零花钱钱,合适吗? 夫妻双方生活都不容易,一个做女工,一个打零工,对上小学的儿子却有求必应.宁可省自己,也要大方孩子.零花钱一百一百给,到底合不合适? 这 ...

  • 山东作家‖【乞讨】◆张阳阳

    作者简介   张阳阳,女,莘县张寨镇实验小学教师.我有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他们教会我赤诚与热爱.愿用我的笔触靠近你的灵魂! 乞  讨 端午节这天,我和家人去市区办事儿.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到傍晚,我 ...

  • 我的实操经验: 5岁的妞妞,从零花钱里学到的东西,可比看书深刻多了

    财商这个东西,我是和诞姐认识之后,才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我还跟诞姐偷师了很多培养孩子财商的方法,比如说给孩子零花钱. 记得我从小就有零花钱,可以自由支配,也需要规划怎么花. 工作之后,我从不&quo ...

  • 莫让“零钱”“花掉“了孩子

    [第198期]教孩子学会学习(99) 莫让"零钱""花掉"了孩子 1 孩子大方爱花钱,出手动辄上百元    有一位妈妈,发现上初二儿子要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要钱 ...

  • 一袋盐一百块?女儿买盐花百元,妈妈怒斥老板,不料却被监控打脸

    女儿悠悠上了小学后经常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妈妈对此十分欣慰.这天,妈妈像往常一样叫女儿去小卖铺买一袋盐,因为没有零钱,她就给了悠悠一百块,谁知女儿回来后却没有把零钱给自己. 妈妈觉得奇怪,谁知 ...

  • 朱良启丨树梢“百灵”(散文)

    课间休息时,我习惯地抓过近期的几份报纸浏览,<安徽日报>上一则题为<"大喇叭"又响起来了>的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内容是安徽省明光市为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基层 ...

  • 朱良启丨贺哥(散文)

    我们曾经那么要好,最后还是败给了时间和现实--题记 知乎上有有一个问题:好朋友为什么逐渐疏远?有一个回答被数万人点赞: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听起来很是扎心,却又让人无奈和不甘心.在思索这个问题时, ...

  • 朱良启丨难忘毕业季(散文)

    一九九四年六月中旬,淮北煤师院.校园的各种花草长势正旺,天气已经开始燥热,和天气一样火热的是我们躁动的心,又是一届学生毕业时.我就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 其实早在五月时,毕业的骊歌已经奏响,学校给我们每 ...

  • 朱良启丨病房记事(散文)

    2019年1月31日,我的48岁生日这天没有鲜花蛋糕,妻子本来要为我买蛋糕祝贺的.但我却无口福来享受,干脆不要买了.我是在医院病房里度过的这一天. 就像一台持续跑了几十万公里却很久没有保养的车会出现问 ...

  • 朱良启丨买书(散文)

    中午放学后,我到附近街上办点事.在回去时,我被街角一处书摊吸引住了.这是我几十年不曾改掉的一个习惯:只要见了书摊便走不动,一定浏览全摊,看看有没有我感兴趣的书籍,因为书摊不比正规书店,大部分都是旧书或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散文)

    1987年8月初,正值盛夏酷暑,草木葳蕤.我们家里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味道,因为就在7月,我和三姐.妹妹分别参加了中考.高考和小升初考试,当时除了小升初容易些,高中大学都难考.当时即使是一所农村高中也不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中的初中岁月(散文)

    人生总有些事情让你难以忘怀.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求学时的经历.在我人生整个求学阶段,记忆中最清晰的不是大学时期,反而是更遥远的初中时光.也许是因为条件艰苦难忘,也许是因为学习刻苦难忘,也许是因为那些教过我 ...

  • 朱良启丨我的骑行岁月(散文)

    中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度成为结婚必备三大件之一(另外两件是缝纫机.手表).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要凭票购买,在农 ...

  • 朱良启丨难忘和村岁月(散文)

    2019年的4月5日,趁着清明假日的明媚春光,我携妻前往阔别12年的皖北名村和村踏青赏花. 和村,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东南部,地理位置偏僻,早期名不见经传.村西是一列十余里长的丘陵,正好把和村与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