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漫谈|道新拳论之桩法
师父(右)与涂行健先生合影
2012年的夏天,香港的涂行健先生来北京小住,约师父在崇文门他的寓所见面。涂先生是韩星垣先生的弟子,与师父是同门师兄弟,他也是转益多师的人,当年师父曾和他一起到天津拜望赵道新先生。
韩星垣先生与兄长韩星桥先生都是祖师的早期弟子,他们的父亲韩友三先生是张占魁先生的弟子,张占魁先生与祖师是形意拳的同门师兄弟。
赵道新先生原名赵恩庆,「道新」一名为祖师赐名,赵道新先生从张占魁先生习形意八卦,后从祖师习意拳,再往后由祖师推荐,从吴翼翚先生习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
因而遵照老传统,韩星桥先生拜祖师弟子尤彭熙先生为师,韩星垣先生拜赵道新先生为师,这样婉转一下,然后跟祖师学习。
涂先生这次来北京约师父见面,一则是为了叙旧,二则是赠送他的新作《大成拳汇宗》给师父。
1994年,师父代表北京民间武术界到香港访问,大家曾经见过一次,此后的17年间再未谋面。
进城见面的那一天,天气很不错,我们约好了下午的时间,午后,我陪师父一同前往,从山上到城里,有一半的路程是地铁,这样我们可以开车到天通苑北站,然后坐5号线地铁进城,这样既省时也很方便,而崇文门那儿也正好有这一站。
因为时间很紧,晚上还要赶回山上,所以,我们只在涂先生住处待了一个小时,大家就是聊聊天,叙叙旧,照照相,最大的感慨就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其实这也是自然之规律。涂先生较师父年长,如今应该是年过八旬了,我应该称他为师伯才是。
这本《大成拳汇宗》上下两册,足够厚也足够重,我大致翻看了一下,书中所写之内容,拳学方面虽然涉及较多,但真正能入我眼的并不多,毕竟里面的那些套路和招式招法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余者谈的多是一些意拳圈子里的是非长短,算是各人见解,各言其是吧,这就好比大家都在看一样东西,因为站的位置不同。
其中,师承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所以,大家表达的方式不同,你说是方的,他说是圆的,还有说是长的,说来说去,不过就是一个己是而人非,于是乎,问题跟着就出来了,矛盾随之也就出来了,这些当然都不是我所要关心的事情。
虽然涂先生在言谈当中以及看他在书里面,对意拳界颇多言词,大家有机会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但不管他是如何说的,如何写的,对师父总是敬重有加,真实不虚。
书中内容最让我上心的就是其中的历史照片,有的很是珍贵了,还有就是这一篇《道新拳论——桩法》。
早年间,我在回答李紫剑的《大成拳质疑》一文时,曾经提到过这篇文章,但那时还没有看到过这篇文章,只是听说而已,后来总算是看到了,当时确实有点儿兴奋,尤其是对那些认为赵道新先生不是祖师弟子的人,认为赵道新先生根本就不站桩和不讲站桩的人,一句「桩法活动是拳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可以说就是最好的回答。
只是我不曾见过赵道新先生的原稿,因而,也不敢保证文章内容是不是一定确切和完整,个别文字我稍有改动,肯定不会影响原意,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篇值得好好参考和学习的文章,今转录于此,以为共赏。
赵道新先生演武
【道新拳论之桩法】
桩法活动是拳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通过桩法活动,就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认识锻炼身体的内在东西。由桩法获得的一切知识,是不能在抛弃了它的情况下而能够得到的。
桩法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桩法获得的知识概念,它是推理和判断的阶段,它对于整个的锻炼,即拳术锻炼的认识过程中是很重要的阶段,也是理性的认识阶段,由于它达到逐步了解拳术的内在实质东西,了解它规律的发展,因而在了解总体上或离开总体的一切方面的联系。因此,桩法的研求是基本工作,预备工作,无论为了修养身心,变换气质、强壮筋骨,或是在具体生活实践中,都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学习一件东西,我们要强调最初阶段的正确性,不能有些微含糊。果尔,它必然影响着进展的顺利。我们必须弄清楚在各个阶段的方式与方法,如姿式、意识、气的运用等。
首先是姿式。姿式的构成是由肘、腕、肩、膝、胯、踝、颈、脊椎、腰各关节的位置变换而产生不同姿式,也就是肌肉的伸缩做作的。但是决不可过度使关节曲折成死角,这样就使关节的活动变换限制在一定范围,也就影响了它的屈伸性能,另方面也阻碍了气血流通,使气血不能畅通无阻地达到末梢,贯于顶巅,完成全部循环。
脱换意义,姿式的正确,可以使气血循着脉络行走,贯于全身,温养筋骨肌肉,化拙笨为灵敏,变换其性能,也就是去旧生新的意思,渐进达到质量变化自然的境界,这是质变的过程。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血气动行的通路,它的主干是经,旁支是络。一切器官和组织的联络通行,往复循环,周而复始,所有经络又互相衔接,保持完整统一。因之,脉络的传注,所以气血方能营养全身,贯彻上下,运行不息,达于表里。
质变过程需要较多时间的培养,不是三朝两日便可以见到显著的效果,也不能有意地助长它的进度,必须是心安意实,并在实际修养中进行稳定的进步,则得到的效果才是真实可靠的。
姿式的变换,是关节在它活动范围中表现出的动态,我们采取的是有意义的环节,并根据这认识的指导,而规定我们的需要来从事研究与锻炼。在这基础上所生产的姿式尽可能多,也不外乎是关节活动领域中的可能活动。一个人在生存中所表现的姿式活动出不了这个范围。但是我们所需要的、选择的、采取的姿式是有其意义的,就是吻合力的支点,动作性能灵活,有利于生长发展的姿式。
其次是意识的集中,意识集中起主导作用。我们做甚么事要是分心于别处,必不能做成这件事。把精神意念集中于所做的事上,就能慢慢见着事物内部,在桩法练习中,则能得到体验,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不仅是推理的判断而已。
俗说收心,是不叫意念奔驰,心浮意躁是要不得的,那就对于所做的事永远格格不入。这就是要凝聚精神和调气息,扫除杂念,一心一意地守存你所做的事上,按着气息,按着意的注守而进行锻炼。
人们的思想意念不是怎样听你摆布的,它的活动反而可以摆布你,这就需要随时检查,如有外驰现象,立即纠正挽回还于所守的事。它的情况是若即若离,时隐时现,在松静体态中气性活泼。精神意念存在于、周视于通体内外各部,体察背谬,立即解除纠正,归于通顺,并意识着气血循着脉络行走,用以温养内外。
意识的作用,使周身因脉搏的跳动,与呼吸气的推动呈膨胀鼓荡的现象,由表面上看肢体是静止的,体内则作有秩序的、规律的意识剌激,以引起或加强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气的运用,随着意识的作用达于全身,使内部充实和外部恬怡,不简其运用,不繁其意念,不作玄虚幻想,脚踏实地地去做,至少在提高身体素质上有所获得。
注意呼吸方法,先系念注守于气海,待气充盈,腰腹蒸腾发热,转向肩背夹脊,这时以意导之运行于四肢百骸之间,意念专注于一处,不得旁顾,渐及周身,凡意念所注即运气血贯之。
鼓荡和宽松状态交替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也就是促进全身气血的流转,因而加强营养的供给作用,积极地给功能以适当的剌激,消极的则起新物质的补充作用,而得以发育其体质。
吸要静细深长,呼要短促急迫。吸入多,呼出少,吸时以意导之,随意之所之而存注,呼时胸腹作排压动作,短促急排,同时通体呈收缩紧张状,排气后立即回复驰缓松静状态,吸气尽量充实饱满,呼气时要适可而止,必使腔体有留量,不觉有些微空虚感,氤氲回荡,周环于体内,其他呼吸气运方法,不在此例不论。
从整体来说,是内空外松。内空是把内脏安放舒适服贴,心平气稳,意念闲适,这是虚静的前提。外松是筋肉驰张、气血充畅鼓荡,感觉敏锐,是富于弹性反应的前提。内空外松是解除紧张,使精神意志活泼开朗,肢体动作舒放开展的正确方法。内部虚静,可以意念专注于某处,外部宽松,可以收缩灵敏,动作反应迅捷,如此则形与意是相合的,动和静也不相背。
寓静于动作之中,隐动于静止之间,形之变换为意识所支配,意识的冲动则表现在体貌的动态,彼此互为因果,相互促成的统一现象,这就是拳术锻炼上的必然法则。这个锻炼中的对立统一法则,是拳术锻炼的最基本法则,离开了它则无从归依。循此前进,积累经验,总结和整理合于实际,以达到质变量变,丰富了实在性的东西,也就是拳术知识的深化。
训练在一般练习中,我们常见到的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例如,全身各部动作不能协调一致,因之周身不能发展联串的力,即集中的力,盖动作不是能由意识支配的。还有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动作时,意识中没有敌情观念,只是个人在那里作茫无主宰空洞的动作,也许是完全熟练了才丢掉意识的。
这样的练习是不能提高技术水平,更不能意识支配着攻守战术,反而带来对技术的不利因素,影响着技术运用的灵活性、感觉反应能力、变易方向位置、变速、急起旋转反应等的提高。在战术上也影响着进退、虚实、开合、分化、集中等的机动能力,如此种种,我们要有相应的认识。
训练应当以全面发展为主,要有一严肃的态度和严明的训练规定。如研求技术细节,战术的应用,多种素质的提高,随时总结,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论在骨骸、肌肉以及神经中枢各方面都获得改善,尤其是在神经中枢得到提高敏锐、灵活、正确的反应能力。
克服被动,加强时间概念,创造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利于使用。在技术、战术和意识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身体素质与技术达到全面提高。这就是训练方法。
道新
1980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