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需要阳气!两千年古方,里应外合,补肩膀阳气,治肩周炎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说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网络上,不断有朋友鼓励我。他们的留言,令我振奋——
我知道,我做的事情,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尽管也有人对我以恶言相待,但是我知道 ,一片人间大爱,容得下些许不解和质疑。
好了,闲言少叙吧。
现在,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老师的一张医案。这张医案,对我的教育意义很深。可以说,令我对中医的理解,更进一步。
关于什么的呢?关于这个肩周炎。
有一次,我随老师出诊,来了一个老太太。
老太太一看就可怜见!形体瘦弱,面白无华,步履蹒跚,满头银发。虽是秋季,却已厚衣加身。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肩周炎。
她说,她的右侧肩膀患病已经快20年了,现在别说穿衣了,连梳头都不敢,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她记得,她最初发病,就是右侧肩膀干活的时候受了风寒。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系统医治,这才如此严重。
我老师为其仔细检查,发现双手不温,脉象细涩,舌淡胖苔白滑,整个人伴随气短、乏力、畏风寒等现象。说话的声音也微弱、颤抖。
我老师沉吟良久,道:你这是寒湿入体,卫外不固,所以经脉阻滞。我为你益气通脉,温阳除湿。
患者老太太自然听不懂他的话。但是我在一边,却能领略一二。我心里知道,我老师又该用他的拿手好戏,即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薏苡附子散的合方了。
只见我老师笔走龙蛇之间,已挥就一张配伍。方见——
黄芪20克,桂枝、桑枝各10克,白芍、薏苡仁各15克,制附片(先煎)10克,大枣、牛膝各9克,生姜6克,乳香12克。我老师道:回去用,每日一剂,水煎,每天服3次。
结果,老太太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诸证悉平,肩膀已经抬举,而且不再畏风怕冷,身体有力。
这老太太后来逢人就说:我这身子骨啊,从来没有这么松快过!
这个患者,我老师治完就忘了。但是作为学生的我,却一直记在心里。尤其是老太太那副轻松愉悦的表情,至今想来,也让我心生欢喜。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个配伍,我老师常用。它暗合了两张张仲景的古方。一个是黄芪桂枝五物汤,一个是薏苡附子散。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标准配伍,是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薏苡附子散的配伍,就是薏苡仁和附子。
我老师在其中不过是加入了牛膝、乳香、桑枝而已。
为什么这么用啊?
你看,这老太太,气短乏力,畏风寒,说话声音低微,脉象细涩,这是不是脾肺气虚,卫外不固啊?就是说,由于脾肺之气不足,导致卫气不强盛,不能抵御外邪。于是,寒湿之邪得以侵袭肩膀,盘踞日久,令肩膀处的阳气被削弱,气血能治,不通则痛。患者已发病快20年,可见寒湿已深。舌胖苔白腻,为气血有湿之象。患处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可见寒邪已深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首先,要温阳,还肩膀以阳气,然后把寒湿之邪化散掉。同时,益气固表,温经通脉,增强肢节正气。这才是正道啊。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首先用薏苡附子散。附子温阳散寒,薏苡仁除湿通络。这是散寒湿的做法。同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和桂枝补脾肺之气,行经脉阳气,芍药止痛,生姜大枣固护脾胃,增进气血之化生,以濡养经脉。这是在温阳益气、固表实卫。前者负责治里,后者负责治外。一内一外,里应外合。
在这个基础上,用桑枝来行经脉,活经络,用乳香来止痛,用牛膝来化瘀。这就是基本意图。
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可以说,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薏苡附子散治疗寒湿阻痹、卫气不固型的肩周炎,这办法我学到以后,屡用临床,效果不错。有些人,药量轻点即可。有些人,沉寒痼疾,非重用不可。我见过的,黄芪用到50克,制附子用到30克,可谓势大力沉。
我把这写出来,不为别的,只是供读者朋友参考吧。这配伍,一般人不要直接拿来用。毕竟,附子有毒,须久煎先煎,说道不少。但是,如果患者能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科学应用此法,效果应该是可以期待的。杏林同仁看到此文,不妨收藏,为日后临证做参考。
总之,我写的文章,目的就是为了助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我的这篇文字,能点燃您心头的希望之灯。
全文完。
转自 小药养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