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姐论诗花絮】第八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八)

靜水流深 音乐: 巫娜 - 禪踪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各位诗友学习,非常感谢田园先生!

包德珍简介: 包德珍先生,女,满族。1940年12月生。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华诗词论坛坛主,中华诗词网络学院导师,中华诗词学会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萧乡诗社、关东诗阵创始人之一。2015年荣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2015年度获中华诗词论坛优秀管理员奖,2016年获中华诗词论坛特别贡献奖。

情  与  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所运用的技巧。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技巧: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是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的,也涉及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如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时候

请  与  志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褒与贬(似褒实贬、似贬实褒)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情  与  物

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诗须多改方可定论

大凡诗成须多次修改方可定论。

第一步须先从“定意”上加以修正,看看其内容是否己经全部表达了诗人要表达之意。  

其二是诗的合理情,既诗中用料是否是最合适、最恰当、最能借以说明问题的,也就是说要把“比”与“兴”炼的最有说服力,在绝句中这点尤为突出。  

其三是筛词,既每一个辞汇是否最准确、所用之词会不会使读者“曲解人意”,辞与辞之间是不是“声”“色”俱全,如未如意须在不害已定诗意的前题下修饰,但不能顾此失彼。  

其四是炼字,所炼之字又往往须先从“副”“助”辞中着手,看看所用的这些“副”“助”辞,是否足能把意引活,把味勾出,以取得最佳效果。  

其五是朗声,一定要念出声来,把诗多念几遍,感其韵味,因为诗意已立,辞汇也炼就了,我们再从诗的形式上加以完善,使其达你自己认为的最佳境界。

杜甫炼字的故事

杜甫炼字:在宋代,有一个寺院的墙上,题有杜诗《曲江对雨》。其中,有一句“林花著雨胭脂X”句中的末一字,已被雨水长时浸渍,字迹模糊,已认不清。有一天,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佛云四位诗家同游寺院,看见了这首诗。大家都很感兴趣,试着想为它增补所缺的字。最后,各人都提出了自己增补的字。苏东坡讲了个“润”字,黄山谷说了个“老”字,秦少游却提了个“嫩”字,而佛云称为一个“落”字。这样,大家又都互不认为是佳字、妙字。最后,回去去翻阅了一本叫《杜工部集》(即是《杜甫诗全集》),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湿”字。就是说全诗为“林花著雨胭脂湿”。相辩比之下,“老”字与“落”字,缺乏生气;“嫩”字显得色彩太浅,不够鲜艳;“润”字,仅仅是潮润而已,份量显得不足。而杜甫的这个“湿”字,正出现了林花被雨所浸,犹如胭脂被人用水沾湿之后那般鲜艳,楚楚动人。对此,大家都一致称赞:杜甫的这个“湿”字太完美了。一字之差,但所表示的意韵却大不同。足见诗圣杜甫炼字的独到之处、绝异之处。
        相传,宋代有一个名叫陈从易的人,有一次,他在读古刻本《杜诗》。在读到一首《送蔡都尉》诗时,其中有“身轻一鸟X”一句中的末一字,被蠹虫所蚀。于是,他特地去请了几位诗人共同来研讨一下,请大家试着为这句“身轻一鸟X”中的末一字,进行补缀一字。因为这首诗句“身轻一鸟X”,所以要补的字,必然要写出鸟飞行瞬间,或表示起始,或表示终止。因此,有人添了个“起”字,有的增了个“落”字,还有加了个“下”字,再有补了个“疾”字。然而,大字又互不相让,互不以为然,都说自己的最好。实在争执不下,后来有人找来了一本《杜诗》善本。大家急忙翻阅查批。结果,这首诗句“身轻一鸟X”的末字为“过”字,系为“身轻一鸟过”。相比起来,这个“过”字,同前面大家所添增的几个字看,尽管看似平淡,却展示了鸟飞行的全过程,比较富于动态。这下大家都心服口服,为之钦佩杜甫原诗的用字精到。

包德珍大姐評诗

艾诗人《秋凉》

晚风檐外拨商秋,一曲清凉入小楼。

十里纷尘偏不走,半桥斜日却难收。

已无情境怜花落,尚有心声荐水流。

倚着阑干作长调,谁知老格失群鸥。

渔艇丽人简评:
      晚风檐外拨商秋,一曲清凉入小楼。
     商秋:秋天,古以五音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所以称秋为商秋。晚风在拨弄秋曲,清凉进入小楼,其中:“晚、秋、清凉”其季节感觉,主人感物起兴,淡淡之忧触景油然而生。
     十里纷尘偏不走,半桥斜日却难收。
      “纷尘偏不走,斜日却难收。”语言风格出新而瘦硬由“偏”字与“却”字突显而出。意象峭健,笔触老道,意蕴奇警,寄托遥深。表面看明白但细品其味无穷,颇见几分感慨。
      已无情境怜花落,尚有心声荐水流。
      交互、综合使用移情、通感和暗喻等手法,直率袒露毫无顾忌地抒发个人此时的情感,天然真淳,反应出内心含郁深沉复杂的起落情致。
      倚着阑干作长调,谁知老格失群鸥。
      结联以格律诗之一的特点:“孤雁出群格”来形容内心秋之无比的寂寥,难解难化,悲慨委婉深隐清切,意在言外,读之别有一番风味。
      这首的背景,或许近期个人身体不适之心绪,或许刚刚过去的火热天气各地之水灾,等等导致入秋之凉意,以“凉”拓展心灵深处之感慨,此意深广颇费一番心绪解读。
       但这首诗让我们体品了诗的哲理感悟是以哲理感物和以物感悟。如果说情感还不仅仅是诗人的直感,那么哲理则是诗人透脱了诗感的对象,由表及里发现了其内在的哲理。这首律如钱钟书先生说过的一样:“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因之耐品则使之动笔略谈读诗的点滴感受,与作者共切磋。

编者(田园先生)按 :
       包德珍大姐在微信群《丽人学诗(3)》,循循善诱的施教中,时常针对某个学员提出的具体问题,或作品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给予”靶向”式的指导。但针对具体问题的简要论述,皆含诗词要义,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为防止这些宝贵的随机论述散失,编者特将这些金玉良言,汇集编辑了这个美篇,以供各位诗友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