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注释】
选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别材:亦作别才。指诗人要别有一种才能和素质,即形象思维的才能。
别趣:与“理”相对,指诗人和诗歌要有不同于理论概括的别种情趣,有生动的美感形象,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发议论、讲道理。趣,亦称兴趣,兴致,指诗歌必须具有美感形象,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
不涉理路:就是不以议论为诗,不在诗中讲抽象的理论、概念。理路,指书理议论。
不落言筌:就是不因单纯追求辞藻、韵律,而淹没了诗人的真情性。筌,本义为捕鱼的竹器。庄子有“得鱼忘筌”之说。这里指文字和书本功夫。
【赏析】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论及诗人才能素质时,提出“诗有别才”的观点,而对于诗歌创作,则要求有不同于理论概括的别种情趣,有生动的富于美感的形象,反对在诗中讲抽象的理论、概念。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意思说:诗人要别有一种才能和素质,即形象思维的才能,而不在于读了多少书,有多么广博的学问。诗歌要有不同于理论概括的别种情趣,即有生动的美感形象,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发议论、讲道理。古代诗人未有不读书、不研究道理的。然而他们却不在诗中讲抽象的理论、概念,也不为了追求辞藻、韵律,而淹没了诗人的真情性。这样创作出来的诗歌,才是优秀的。
严羽论诗,重视诗歌的艺术性和抒情特点,讲求“兴趣”,含蓄蕴藉。他称赞“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充分肯定盛唐诗歌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写作,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诗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而宋时理学家有以理语为诗的习气,苏轼、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喜欢“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引经据典,堆垛学问,使诗歌走向议论化、散文化的道路,甚至追求“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的文字和书本功夫,破坏了诗歌意境的创造,违背了诗歌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为此,严羽提出“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的观点,强调诗歌创作要有不同于理性思维的别种才调,而与学问大小无关,“非关书也”。主张诗歌以“吟咏情性”为主,要用形象思维,使有别种旨趣,“非关理也”。同时提出,诗歌创作应该做到“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即是说,诗歌创作要有一种与达书穷理不同的方式,不能循迹理论思维的路子,走向概念化,也不能局限于语言雕琢上,刻意求工。他要求艺术表现不应太实太切,而应不粘不脱,若即若离,创造一种“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但是,严羽并非一概排斥多读书多穷理,而是指出:应当如何读书,如何穷理?他说,作诗迈入“正路”,就是以李、杜为中心,熟读、参透从《楚辞》到盛唐各名家的诗歌,加以精细地参究探索,“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以提高诗人“别材”的水平。反对逞才使事,以文字、才学为诗。他还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评》)可见他并不反对在诗中言理,而是主张通过形象思维来言理,将“理”融于“意兴”之中,以突出形象、意境的创造。严羽的主张,重在突出诗歌的审美特征,抓住了诗歌的本质,对于克服江西诗派的弊端,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