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绵远的思念/王少辉

“少年不知愁滋味”,小孩子家,天性爱吃、贪玩,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时,有好吃的,好玩的,可以疯上一阵子。那时,很少考虑家里生活的苦楚。

后来,长大了,每到过年时,就有点惶恐,感觉岁月飞掷,手里空落落的,怎么也抓不紧飞逝的日子。仿佛还没有开头,一年就收尾了,什么也没来得及做。后来,结婚后, 为人父母,渐渐懂得日子的艰辛。有了家庭的责任时,等到过年,自然有了平常心,无悲也不喜。

那年春节,父母和我们一起在县城过年。

平时,街上总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得很。可是,一到大年三十,街上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几乎所有的门店的都在贴对联,放鞭炮,然后停止营业,回家过年了。从家里出来,走到大街上,车少了,人也少了,分外冷落,街道也仿佛比以前宽广了许多。

那年,天降大雪,白皑皑的,铺天盖地。雪后的县城,显得更加静谧,没了农村过年的嘈杂,也失去了过年的味道。以前,父母都在老家过年,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那时的年过得忙碌而充实。他们没想到,县城的年味这么淡。坐在家里,也显得十分寂寥,看电视也提不起兴趣。

大年初一早上,吃过饺子。我对父亲说,我们去上山吧!父亲说,好。

于是,我们就沿着步道上山去。

山上行人很少。很多地方,都能数得清人走过的脚印。

一路上,我和父亲回忆起了许多老家的旧事,也回忆起以前老家过年的热闹劲。有时,也展望一下家里的小日子,想想明年会过得怎么样,做点什么事情。

本来也没有打算走多远。却不知不觉间竟上到了嵩山山顶。山上空气较为稀薄,四周更是一片洁白,只有登山步道上依稀可见行人的脚步。有些山凹处,雪堆积得很厚,只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去。

很快,我们竟到了气象站。还好,气象站里的小卖部里还有人,我和父亲一起吃了碗泡面。饭后,父亲还让人加了点热水,喝了点汤。

谁知,这个春节,和父亲一起爬山的画面竟成了我和父亲最温馨的记忆。那年之后,父亲患病,病床上躺了四个多月,就离我们而去了。

父亲走时,年仅56岁。

父亲姊妹五人,只有他是男孩。爷爷身体不好,他少年时期即开始操持家务,一生勤俭,任劳任怨。伺候爷爷奶奶安享晚年,直至去世;又把我们姐俩安顿好,儿孙满堂。他的身体早被淘空了,总觉得累。父亲常说,最好的日子就是能一觉睡到自然醒。可是,当生活渐渐变得安适时,他却撒手而去了。

再想见到父亲,只能是在梦里。那年白雪铺满大地的春节,父亲和我两人一起爬山的场景也就成了我最温暖的回忆。

随后的春节,再也没有了父亲的身影,家里总觉得缺了一个角,每个春节都过得郁闷和伤感。有时,也想把家人召集一起,吃顿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可是,当一家人坐在桌前,我很快就想到了父亲。家里少了父亲,我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心里一阵堵,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孔老夫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老夫子所说的“孝”是“大孝”,不仅仅在生活上照顾老人,更重要的是继承家风,弘扬家业。

父亲在时,总想着有座山可以依靠,但没有立下自己的志向,可谓不孝。父亲走了,就常常惦记父亲的好。有时,也把这种惦记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作为孩子,有义务要把父辈好的家风继承下去。于是,我常把父亲作为一面镜子,勉励自己前行;我也常把父亲的懿德讲给子女,让他们学会坚韧,向上,向善。

父亲离开我们已十年了。近些年来,日子在隐忍中前行。有些许的欢愉也有抑郁和挫伤。但我坚持正向而行,无论工作和生活,都尽力调整好了心态。每次选择,都逼近最真实的自己。

生活在继续。今年,外甥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女儿也考上了大学。前行路上,虽然坎坷,但是一家人都积极向上。

今年春节,我要带家人郑重向逝去的父辈祭祀。这种祭祀,既是对先辈的怀念,诚敬缅怀他们为家族所做的努力,也是对自己及后辈的激励,积极向上,不辱门风,善行天下。我想,这应该是对父辈最为绵远的思念!

作 者 简 介

王少辉,生于1974年,中学语文教师,本科学历,河南省登封市人。因热爱文字,一直笔耕不辍,用文字编织着生活的印记。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