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没劲总疲劳,中医缓解有妙招
立秋之后,早晚天气转凉,气温舒适宜人。
但有些朋友却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倦怠,睡意连绵,呵欠不断,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
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秋乏”。
为什么人会有秋乏?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即使没有大病,身体也会有几分虚弱。
由夏转秋后,机体在夏季时损耗的阴津未恢复。阴津阳气皆不足,故而人们常感疲乏、倦怠、四肢无力,也就是秋乏。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夏季人体出汗量大,水盐代谢失调,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加重,再加上食欲变差,肠胃功能减弱,使机体一直处于一个相对透支的状态。
缓解“秋乏”,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1、应从生活起居上进行调整。夏天晚睡早起,秋凉后应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
2、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补偿夏日的消耗。但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肉食,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还可多喝些茶、咖啡以醒神。秋凉后,应少食生冷及性味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
3、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可开展一些诸如太极拳、慢跑、广播操等体育健身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秋乏”。
4、多晒太阳。秋季阳光照射减弱雨水天增多,导致褪黑素的分泌增多,抑制了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就容易产生秋乏,多晒太阳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心情舒坦更有精神。
5、适度“秋冻”,增强体质。“二八月,乱穿衣。”秋末天气渐凉的时候,不必过早、过多添加衣物,适度对抗“秋寒”。建议随身携带一件长袖衣衫备用,进空调房间、地铁、公交车等温度过低的场所时及时添衣。
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容易疲劳是脾气虚的一大特点,因为脾主肌肉,脾虚的人,肌肉都会无力,而身体是要肌肉支撑的,所以他们最容易疲劳。
甚至包括心脏的心肌力量不足,泵血少,以及由此带来的脑供血不足甚至心脏本身供血不足的心绞痛,都可能是因为脾虚。
这种与肌肉无力相关的脾虚,服用补中益气丸比较合适,因为配伍药物都是入脾经的,可以增加肌肉力量。
中医名方补中益气丸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为治疗脾胃虚弱病的代表方剂,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当归、甘草、升麻、柴胡8味中药组成。
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效。
临床可用于治疗中气下陷证或气虚发热证,临床可见饮食减少、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虚或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中气下陷的表现或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等气虚的表现。
7个动作缓解身体疲劳
早上起床浑身没劲,到了下午就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累”成了越来越多人挂在嘴边的词。
工作累了趴桌子上睡一会儿,做完家务立刻瘫在沙发上,周末索性倒头睡上一整天……
殊不知,这些休息方式可能让你更疲惫。其实,一些常见的疲劳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得到缓解。教你7个缓解疲劳的动作,久坐族们赶快试试吧!
1、眼睛酸痛
应对方法:打个哈欠
用眼时间过长,眼睛就会干涩、疼痛,打哈欠可以刺激泪腺分泌泪液,湿润眼睛,缓解因干涩而引发的各种不适。
打完哈欠后,还可以闭上双眼,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柔按压眼球20秒,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刺激分泌物排出眼睛,视疲劳症状就会得到快速缓解。
2、腰酸背痛
应对方法:伸个懒腰
伸懒腰可使全身大部分肌肉收缩,瘀积的血液被“赶”回心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中的代谢产物,消除腰背甚至是全身的疲劳感。
具体做法是,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向前挺腰和向后弓背各5~10次。
3、犯困
应对方法:揉中指
中指指尖对疼痛较为敏感。困倦时揉捏中指,能起到提神醒脑的功效。
具体方法是,先用左手揉捏右手中指指尖1分钟,再交换双手捏1分钟,然后比较两手的疼痛感,疼痛感较明显的要继续揉捏,直到双手疼痛感相同为止。
4、肩颈紧张
应对方法:绕手臂
久坐或保持同一姿势时间过长,就会觉得肩膀和脖子僵硬、酸痛,这时可以将双腿分开与肩平行站立,然后将双臂以肩为轴向前绕10圈,再向后绕10圈,连续做3~5组。
动作幅度要大,可由慢至快,每次转换方向时要间隔几秒钟,以减少对肩部的冲击。
5、大脑疲劳
应对方法:深呼吸
大脑疲劳主要是由于用脑过多,供能不足。主动地深呼吸能把更多的血液输送给大脑,增加脑部营养物质的供给。
用鼻孔深吸气,令小腹、上腹、胸部依次胀起,不要闭气;再以同样的速度吐尽气体,反复做30次。深呼吸时动作要缓慢连贯,气一定要“吸满吐尽”。
6、双腿胀痛
应对方法:平躺举腿
走了一天路,双腿肿胀酸痛,此时可以不枕枕头平躺在床上,将双腿举起搭在墙上,尽量使腿和身体成90°,保持5~10分钟,可以缓解血液长期充于腿部所带来的损伤,减轻酸胀感。
7、胸闷
应对方法:做扩胸运动
伏案久了就会感觉胸闷气短,工作也提不起劲。这时应该起身做扩胸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肺供血氧能力,减轻肺部压抑感,还能防止胸椎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