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人生丨二姑家的饺子\龚秀枝
2012年国庆长假,我和丈夫去张家口,又一次成为二姑婆家的座上客。10月3日那天下午,我们去了二姑家,正好碰上从锡林浩特市来和二姑享天伦之乐的大婊小叔。我们互相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之后,二姑就吩咐小叔子为我们准备晚餐。那天小叔子为我们做了最拿手的菜——鸡腿勾兔。确实,那道菜做得很有特色。就餐中,大家一个劲夸小叔子的特色菜做得好,可称得上中国美食了。听到我们的赞扬小叔子那个自豪劲儿无法形容。
第二天中午我们办完事情回到二姑家,热腾腾的饭菜正等着我们。主食是饺子,饺皮是用莜面和粉面合制而成;饺馅是肉、大葱、山药块。我们洗漱完毕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就餐。那顿饭我觉得特别可口好吃,我吃的比平时加了量,直到最后丈夫制止我才停住吃。
我从小到大一直是个馋嘴猫,爱吃好的。每每看到别人家的饭,总是觉得比自己家的香。梁实秋说他小的时候总是感觉别人家的饭好吃。而我至今还是感觉吃别人家的饭更香,偶尔去到亲戚朋友家,正赶上吃饭,只要主人诚心诚意邀请,我拿起筷子就吃,哪怕是尝一尝,毫不推辞,因为我是个痛快老实的人。丈夫与我截然不同,他轻易不吃别人家的东西,我们夫妻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天晚饭后,我和丈夫去逛张家口的夜市,走着走着,我俩不约而同地走到一个书摊前,我们各自选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看上了《精美散文》,他选了《于丹全集》。买好书,我俩捧着心爱的书回到二姑家,一进门我被二老的忙乎吸引了过去。二姑夫在拌馅子,二姑在和面。他们知道我们明天要搭顺车回家,就为我们准备明天的早餐——饺子。北方有句俗语: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确实,饺子是北方人的美食,也是全中国人的美食。想想自己自成家以来,只要有客人到家,我再忙也要为他们做顿饺子吃。我觉得吃饺子有一种热闹的气氛,有一种过节的感觉,有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觉。剁馅、和面,所有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叙往事,拉家常,其乐无穷。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在农村,那时家家都不富裕,最好的人家一年也只能吃上两次饺子,那就是中秋和春节。生活好一点的人家,饺子里有些肉丝;生活差一点的人家,尽管也是在吃饺子,肉真是少的可怜。那时多数人家三五斤肉过个年,有的人家竟然过素大年——因为没有买肉的钱。吃饺子调料只有葱、酱、盐、油。有的人家一年四季也舍不得买一角钱的调味品。
成家后,我在乡下工作,有一次,我到商店买花椒,正好碰到一位同事,他问我要炖肉吗?我告诉他做菜用,他多少有些尴尬。他每月只有7元的民办教师津贴,要维持一家的生活。平时做菜只有盐和酱面面(炒熟的胡麻磨成面)。所以只有过年炖肉的时候才买一点花椒。
那天,二姑夫拌好饺馅后,丈夫又另加了西红柿、白糖、白酒。两家的做法合二为一,使饺馅更具特色。准备工作就绪,面饧好后,我们五人围在一起,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一边包饺子,一边唠嗑。二姑夫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能和偌大年龄的二老一起包饺子,既有一种享天伦的快乐,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看得出每个人都沉浸在浓浓的温馨的亲情氛围中。这次相聚比我们一家三口过年那天还热闹,真是其乐融融。
亲戚们还是应该多走动,更能增进彼此的友谊与感情。
作 者 简 介
龚秀枝,女,1956年出生在内蒙古偏僻的农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80年毕业于乌盟师范语文班,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退休,喜欢写记事散文、游记等。2013年有散文开始发表,分别刊登《北方新报》、《东方散文》。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