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武胜】好久没到走马来
不知不觉在武胜呆了三十多年,慢慢与这个小城纠结共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旅行,其实也就是在人生里的旅行,情绪无法言喻,只好随手按下快门......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十年了,又到走马,感叹光阴似箭。
我关注走马,是因为2007年我在东西关的博客里读了一篇题为《奇弥的赛马镇》的文章,有了去走马看看的冲动。于是,2007、2008连续两年到走马去拍了一些照片,先后以《走马场的传说》、《走马人物谱》为题发在了我的微信公众号里,没想到在走马人的朋友圈里引起了轰动,阅读量达到了38000多次,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创下了之最,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也许这就是走马人的性情使然吧。
许多走马的朋友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说走马现在变化可大了,希望我能再去拍一拍他们的走马场,为了不辜负这么多走马微友的殷切希望,我于上月底有了一次走马之行。不过这次走马之行由于身体有病,精神状态不太好,所以只带了一个小相机在一些主要街道拍了一些照片就返回了。今天发出来算是给走马微友的一个交待吧。
十年了,走马的变化真大。我们停车这个位置记得在十年前还是荒凉一片,只有远远的那一栋独楼,我还在这里拍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照片呢。
这时候才早上七点半,走马场街上两边已经停满了车子。
街名挺直白:政府街
漂亮的西瓜西施,面带微笑任我们拍摄。
同行的几个影友都有这种感觉,走马人面对镜头总是面带微笑
这标语与街名一样的直白,让人没得假大空的感觉。
高速公路通了以后,走马场的交通方便程度已经超过烈面了。
正在候客的摩的司机
一直牵挂着走马这条老街,终于找到了。
但老街的变化却很大,大多数已经进行了旧房改造。
街边的算命先生手摇蒲扇,给人一种当下流行的大师模样的感觉,把周围的听众点拨得一愣一愣的。
远望一下,不晓得在做什
老街上也许就这一小段还残留着当年的印记
总觉得这个红衣老人有点面熟,但想不起他的名字了。
改造后的老街有一点上海弄堂的感觉
远望一下,不晓得在做什
走马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牙科诊所比较多,可能除了沿口,就是走马了,上一次拍摄遭到拒绝,这次就不打算拍了。
老街成了一线天,不过看到这些鸽笼式的住宅,还是对它的安全性担忧的。
走出老街了
好悠闲的推推车,匆忙抓拍了一张
副食店的品种多呢
好气派的大药房
是不是有点点城市的元素了呢
第一次在乡镇看到伴驾
好悠闲的生活
世界杯,让走马人看到了商机
突然感觉走马美女多
东方魔鸭与时尚美女
这对母子有意思
走马场有一种特色小吃叫油坨坨,十年前到走马老街上一下子就被这满街的金黄色的油坨坨吸引了,当时还拍了许多照片呢。
可是这次来发现摊摊上的油坨坨都很少了
问了一下老板才知道,现在走马场卖油坨坨是边炸边卖,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炸一大堆放在摊摊上卖
从我们摄影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像过去那样,在摊摊上放上一大堆金灿灿的油砣砣,拍起来是挺爽的,但是从卫生的角度来说,现在这种方式更好一些。
一不小心撞上一个吃油砣砣的小美女,居然还抓拍上了一张照片。
当时正是吃早饭的时候,买油砣砣的人还是挺多的,看得出这是走马人最喜爱的早餐小吃。
一些到走马来赶场的人也在馆子里吃油砣砣。
走马场上卖早餐的馆子挺多,除了卖油砣砣的,主要还是稀饭、馒头和包子。
看见一个小朋友一直守在蒸笼边,想跟他拍张照片,没想到刚按快门的时候,他突然打了一个呵欠,看样子是等得有点累了。
正在吃早餐的老人
两位刀削面师傅刀功不错呢
走马场和其他乡镇一样,逢场天也有一些街头剃头匠为赶场的人服务。
没有刻意去拍细节,还是以拍人物为主吧,
这个小巷里聚集了4个剃头匠,旁边还有一个理发店呢,算是走马理发中心了吧。
对面有个剃胎毛的,我过去时已经剃完了,就给两娘母拍了一张合影照。
理发店比过去的要大一些、亮堂得多了。
一直想把这理发店和外面的剃头匠联系起来,但没有成功。后来看了同行影友拍的,才发现自己方向没有搞对。
最后发一组走马场赶场的照片吧,主要集中在建设街这一带。我一直比较喜欢拍乡镇赶场的照片,因为目前农村都流行赶场,赶场在农村是人们仅次于婚宴嫁娶和喜庆佳节的一项活动。
村民们赶场都有自己的打算,钱多钱少的人都要去。男人有去的理由,女人有去的想法,老人、小孩也都各想所需,甚至很多人家到了逢场的日子还门户紧锁全家出动。
对于他们来说,不奢望能买到什么东西,主要是凑凑热闹而己。
印象中走马场的篾货市场过去好像在老街上,现在也摆在大街上了。
赶场属于传统的民风民俗,是一个时期农村社会生活的精彩缩影。通过今天观察走马赶场,可以感觉到这里依然是武胜重要的经济活跃区。
相关内容,点击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