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十六)

此事从龚垭发端。说到龚垭,不得不说到上年我们在那里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前面说到中央统战部郭朋同志十分看重的一份材料,就是我们在龚垭调查后写成的一份简报。那是在1957年秋收的时候,李春芳书记要我随他一起去德格,了解民主改革中执行政策的情况,特别是划分阶级成份的问题;到德格后,我们住在县委。有天,在吃午饭的时候,龚垭乡工作组干部来给县委书记钦绕汇报说,他们那里发生一重要情况,八邦寺的管家来收租要粮食,被群众赶走了。那八邦寺可是个大庙子,有土地租给群众,要收租;有钱粮放高利贷,要收债*。寺庙有枪,管家又凶,往天老百姓谁也惹他不起。今年和 往常一样,群众刚刚把粮食打下来,他们就来了。哪知一来就被赶了,双方形成对立,形势十分紧张。李春芳一听,就对我说:“马开祥,你去看一下。”还叫驾驶员胡定克开车送我去。龚垭乡离县城不远,坐上书记的小车一会就到了。龚垭区委的书记是个女同志,我去后她就召集基层干部开会,一些民改积极分子和骨干也来了,参加会的有二三十人。我问他们事情是怎样生起的?这一问就像一砣石头丢到水里,顿时激起阵阵浪花。会上群情激奋,大家愤怒地说:“我们的粮食刚打下他们就来了,拿走了我们吃什么?”“民主改革,我们要翻身,再不能忍了。”“我们把他们赶走了,那凶狠的管家威胁说还要来,说这粮食是拿去供菩萨的。”

我问,“你们信不信菩萨嘛?”

大家说,“信呀,咱个不信呢。”

这时一个人先指指自己的脑壳说:“信菩萨是这个。”后又拍拍肚皮说:“粮食嘛是为这个。”还说:“你看到哪个菩萨吃了我们一颗青稞?哪个菩萨尝过一点酥油?都给那些个喇嘛干(吃)了!”

参加会的群众都一致赞同这个指脑壳、拍肚皮的群众的发言。道理很简单,信仰菩萨是“脑壳”(思想)问题;要吃粮食是“肚皮”(温饱)问题。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宗教信仰脑袋问题,交租还债是肚皮问题”。他们将封建剥削与宗教信仰分得一清二楚。

群众觉悟了!

我感到这点非常重要,激动不已,就叫拥西(女区委书记)好好翻译,当场对大家说:“我是代表人民政府来的,八邦寺的管家若再来问你们要粮食,你们就把他扭到县政府,有人民政府给你们作主!”

我哪有那么大胆子敢当场表这样的态呢?这是因为州委有文件:民改中寺庙暂时不动,但不准他们逼租逼债。

听说有人民政府给他们作主,大家激动得吼了起来。

我回来后给李春芳书记汇报,他也激动得坐不住,不停地在寝室头走过来,走过去,不禁冒出一句:“朴素的唯物主义!”来。他走着走着,又自言自语地说:“这个问题(拍拍肚皮)终究要战胜这个(指指脑袋)问题!”他马上叫我写个简报,以李春芳之名用电报报告州委。

(0)

相关推荐

  • 张体学省长在蕲春县半夜赶走警卫员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1958年春节刚过,省财贸部宋益三处长来蕲春,对我讲,省里要在蕲春县召开全省财贸工作现场会.并说领导对这个会议十分重视,省委书记和省长有可能出席.我把宋处长带到县委向董舒汇报. & ...

  • 敞开肚皮使劲吃喝的免费食堂 不到半年就后悔了

    1958年粮食夏收的时候,全国争相放卫星,粮食一片"高产",举国下下都沉浸在粮食多到吃不完的虚幻之中,对于按需分配充满了向往.于是"吃饭不要钱"便提上了社队食堂 ...

  • 【脱贫攻坚】扶贫路上的“二孩爸妈” ‖ 唐雪莲

    扶贫路上的"二孩爸妈" 唐雪莲 全国放开二胎.今天这个有了,明天那家生了."晒娃"是朋友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在乡镇负责扶贫工作,今年已36岁了,再不计划老二 ...

  • 恩高月假:教师丢下教鞭,转战扶贫点

    从恩施市龙凤镇到咸丰县清坪镇杨家庄村,路程不算太长,但因为一路上有不少陡坡急弯,开车需要2个半小时. 今年2月18日,恩施高中党委书记邱建华调研杨家庄时曾说,"切实推进各项工作,抓好管长远. ...

  • 《红色记忆》(三十七):开辟淇县山区的回忆

    编者按: 从2020年4月16日开始,文艺朝歌陆续推送<红色记忆--淇县革命回忆录资料汇编>,让我们一起走进炮声隆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共同感受这片遍布红色基因土地上的光辉 ...

  • 新塬大牧官岔记忆 || 作者 辛俊烈

    新塬大牧官岔记忆 作者  |  辛俊烈 作者辛俊烈,中学一级教师,现退休居平川区.喜欢写作,有作品在<白银文学>和<陇上风情><平川在线><天南地北会宁人&g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五:1975年滔河特大洪水灾情纪实

    1975年8月5日至8日,滔河全境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在300-400毫米,洪峰流量达3400m3%秒,丹江发生历史上罕见特大洪水.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五 1975年滔河特大洪水灾情纪实 文/朱吉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六)

    讲到这里,扎西多吉带着几分崇敬的神情对我们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建印经院的土司,还特地为他绘了一幅彩像.这时,外面有事叫他,他便趁此邀我们同他一道下到佛堂,去拜谒却吉. 登巴泽仁的圣容.进到昏暗的佛堂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十)

    选择什么样的纸张.什么样的墨,才能印出上乘的书,精美的画,也是大事.土司把这份差事,交给了柏垭和卡松地方.两个地方的差民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一种叫"阿交如交"的野草根作原料,造出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十二)

    边看边听,耳濡目染,着实让人领略到了这个文化宝库昔日的辉煌,方明白那些虔诚的信徒和有志于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为何以能得到一部刻工精到.印刷讲究.资料珍贵的德格印经院版本的藏文典籍为美事.往日,这里印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十四)

    郭朋还说,英国研究藏学的人的眼睛也盯到了德格印经院,因为在印度已失传的版本这里有.我对他讲,听说有个白玉人,叫迷荒谌布,他有30几部著作,也在这里. 郭朋对我说,只有北京图书馆提出印一套,同意了.他们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十五)

    会议一完,州委就分成几个小组下去领导"运动".州委分工由李春芳书记负责邓.德.白三县,很快组成一个领导小组坐阵德格.李要我和他一起去.实际上我就成了他的秘书.不久,我们就到了德格.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一)

    雪山深处的藏族文化宝库      --访德格印经院并德格藏医院 访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以珍藏着丰富的藏文典籍而闻名中外.我虽不是个佛教信徒,也早有造访这座藏族宗教文化宝库的宿愿.一个难得的机会,使我得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二)

    一座不同于周边土屋的藏式高楼,恰好矗立在"扇"把上,分外引人注目.绿树森森,将它半遍半掩,给人几分神秘之感.我不禁向身边一位德格同志问道:"那是座喇嘛寺吧?"&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三)

    还不到开放时间,我就急着去扣那吊着一对铜环的黑漆院门.抬头一看,只见那门眉上用藏文书写着一行蓝色的大字,随行的当地同志告诉我们,把它译成汉语,便是"德格吉祥聚慧经院"之意.随着笃笃 ...

  • 炉边漫话之德格印经院(四)

    偌大的院中,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收储书版的藏版库了.我们跟随主人一库一库细心观看,间间库房都整整齐齐地排立着密密麻麻的陈版架子,人只能在架间穿行.那特制的多层架子上,分门别类插满了书版,上上下下,井然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