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道家
(注:本文系本人原创,但并非360个人图书馆首发,曾以“灰红太狼1号”、“清瀞流水1号”、本号同名、“冰冰秀”、“侠女1号”、“小绿魔仙小1号”等网名在他站发表)
我的生命,或许还算是很年轻的。当这年轻的生命与一个美好的哲学流派结合时,便仿佛有了两千五百多年的长度。这个哲学流派,像一首回荡在历史天空的长歌,像一股流淌在世人心田的清泉,滋养了人类茂盛的文明之树。
这个哲学流派就是道家。我与道家的缘分,似乎是在冥冥中注定的。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我名字中的“静远”两字,出自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一句“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长大后才知道,“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早在春秋时的道家经典《文子》中就已出现了。这奇妙的联系,引导着我的生活——因为我十分喜欢自己的名字,这使我不断追求“静远”两字的意境,并走向了道家,获得了人生中极大的幸福与愉悦。这种感性的联想,为我选择道家增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但这当然不能用来解释我为什么选择道家,还需要理性的认识才能。
要知道我为什么选择道家,就先要搞清楚道家是什么。道家不是道教。道家是一个春秋时基本成形的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一个东汉时建立的宗教。道教使用道家的经典,以组织的形式传播了“道”的概念,与道家有着一定的关系,但道教也有数量众多的独有的经文。我不是道教徒,这就意味着我不需膜拜道教的神灵、不需举行道教的仪式。事实上,各种宗教、主义都使我享受,它们的著作像一盏盏高悬在我心头的明灯,将我眼中的世界照得五彩斑斓。当我在这五彩斑斓的百花园中徜徉,欣赏着每种花的艳丽和芳香时,忽然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只蝴蝶来自庄子的梦,它向我飞来,并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心尖。
我所选择的道家,为人类的政治、军事、宗教、文艺与养生等做出了贡献。世人常用的“上善若水”、“相濡以沫”、“越俎代庖”、“朝三暮四”、“游刃有余”、“大相径庭”等成语,耳熟能详的“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故事,都出自道家的经典。道家在两千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如今伴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更是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影响。道家没有引起追随者的狂热,而是细水长流,即使有时不盛行,却始终不曾退出历史舞台。两千五百多年间,世界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科技水平在各个时期截然不同,而道家的存在却是这万变中的不变,总是有人在研究、领悟道家。道家的经典不仅有《道德经》、《庄子》、《列子》,还有《关尹子》、《文子》、《亢仓子》、《无能子》、《化书》、《道玄篇》、《妙真经》、《西升经》等。这一部部经典,像一曲曲从遥远的时空飘来的古音,在我心中起伏回响,具有哲学、文学与史学价值。
现在的我还比较年轻,对道家的领悟可能难免有不深刻、甚至不准确的地方。我只是把自己选择道家的原因分享给大家,并且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我选择道家的原因很多,这里只说较主要的三个。
我选择道家,因为道家的风格是朴素自然。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是自然生成的。道家真诚地欣赏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人全身心融入自然,脱去多余的负累,享受纯真的美好,轻松愉悦,一片清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食物与水等自然馈赠,虽说人类能自己制造出工具,但制造工具的材料源于自然,就连制造工具的智慧也是自然的恩赐。当人放下自我,把握自然的规律,就能灵巧地顺势而为,将命运改善。可如果人自以为是,就难免弄巧成拙,遭到自然的嘲弄。
现在的人类科技发达,上天入海无所不能,这种发达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容易让人膨胀欲望。人若狂妄地为了一时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有句流行语是“不作死就不会死”,道家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做、不总是想着自己在做什么,也就是让人“不作死”,如此就“不会死”。自然的力量无穷无尽,即使自然的局部被人类改变了,自然也会在更大的层面按自己的方式运行,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将人类改变。当人懂得谦卑,就会发现大自然并不是跟自己作对的,而是在帮助自己的。
我认为如果按西方的哲学术语来讲,道家是泛神论。泛神论就是以自然为神。有神论者常常指责无神论让人自大,因为无神论不相信神,就会使人不受约束、为所欲为;无神论者常常指责有神论让人自卑,因为有神论那种人格化的神喜怒无常,人害怕这种神就会放不开手脚、错过机会。而泛神论以自然为神,因为遵循的是自然,所以不会拘泥于规矩的约束,又因为是把自然当作神,而不只是普通的自然规律,所以就有了高尚的概念,就不会为了世俗欲望而堕落。
人过上朴素的生活,就会因知足而快乐。物质享受、大鱼大肉等感官刺激,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极其短暂的,它们在满足世人欲望的同时,又激起了更多欲望,人在不断填补这些欲望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麻木,感官迟钝后就无法体验到快乐了。荣华富贵容易让人虚荣,聪明智巧容易让人骄傲,仁义礼仪容易让人伪善,巧言善辩容易让人混乱,劲歌热舞容易让人浮躁,美丽外貌也容易掩盖丑陋内心,这些看似对人有利的东西,如果人过度依赖,都会迷失自性,还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当人刚开始过朴素的生活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应甚至苦涩,一旦适应了朴素,就会觉得这比追求贪欲有意思多了,因为这种生活是本真的、广阔的,也是让人平安的,给人真正长久的快乐。人没有了什么非要不可的东西,心灵就会自由,到哪里都能找到乐趣。
智慧,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静静地体会,不用吃什么、玩儿什么,幸福的感觉自然就从心底升起,巨大到无法描述的快乐自然会笼罩我们。通透安宁,意境深远。我们应当保持身心的有序与清瀞,同大自然和谐,与天地合一。这种身心整体的愉悦,要远远大于感官具体的愉悦。
假如不用“道”这个字来给道家命名,那么最适合道家的,我想应该就是一个“生”字。道家就是让万物生,让世界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给人以生命力,充满灵性。以道家的审美创作的文艺作品,反映并让人欣赏蓬勃生长的事物,既不会呆板高傲,过于冷;又不会激进疯狂,过于热,而是温温润润、清清凉凉,传递出清新的正能量。
自然万物也具有品德,是人应效仿的对象。自然的日夜、四季反复交替,人的祸福也互相转化,所以人不必对一时的处境过于执着;自然的水向低处流、在不同器皿中呈现不同形状、滋润生命,人也应处下不争、懂得变通、利益众生;自然的山谷空虚无物,人也应虚心,领悟“空”、“无”的无限妙用;自然的海容纳百川,人也应心胸宽广。人与万物一同生生不息,永远延续。
我选择道家,因为道家的追求是平等利民。世人总是喜欢富裕,讨厌贫穷;喜欢尊贵,讨厌卑贱;喜欢赞美,讨厌辱骂;喜欢美貌,讨厌丑脸;喜欢顺境,讨厌逆境。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世人往往不能将一切平等看待,所以对被定义成“坏”的事物避之若浼,而对被定义成“好”的事物趋之若鹜,“土豪,我们交个朋友吧”。正是这种不平等的观念,让人的心随着外界而起起落落,在想要什么时被贪欲折磨,在要什么的过程中费尽心机、劳神耗力,在要不到时嗔恨不满,若是在要什么时犯下了罪恶,又会担心自己受到惩罚,被恐惧折磨。得不到了就念念不忘、嫉妒别人,得到了就瞧不起别人;得意时忘乎所以,失意时垂头丧气。这样下去,我们将没有任何时候是安宁的。如果为外在的得失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就十分可惜了。若能像道家一样,将那些不同的事物平等看待,我们就能超然物外,逍遥自在,不把任何事太当真,升起虚无淡泊的心境。得之不喜失之不悲,任何事都不必扰乱内心的安定和愉悦。
这种平等的认识,让我们接纳包容,认同现实的一切都没有错。包容不是为了显得大度,而是更好地品味生命中的每一秒,是很现实地为自己着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万事万物之间的区别是必须承认的。男人当然不是女人,大人当然不是小孩,这都是必须尊重的不同,但我们也要有平等的认识,也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处世。因为我们尊重不同,所以我们在建公共厕所时,要分别建男厕所和女厕所;因为我们有平等的认识,所以我们不会歧视女性,当然也不会歧视男性。
将平等的认识放到国际上,就是国与国之间不分大小、不比优劣,推动霸权消失;将平等的认识放到国内,就是全社会人人享有同等地位,反对以权谋私和贪腐。将平等的认识运用到社会活动中,自然会追求利民,让整个社会不是围绕着顶层的少数贵族运行,而是以整体来运行,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让老百姓享幸福。道家在《文子》、《亢仓子》中都有“兴义兵”的概念,即兴正义之师捍卫和平、保卫人民。也就是说,道家追求的社会不是金字塔结构的,而是地球结构的。
平等的观念对残疾人事业有所启示。这种启示不仅是让人意识到要帮助残疾人,更重要的是让人尊重残疾人的人格。我作为残疾人,每次看到《庄子》中那些残疾人发挥自身所长的部分时,都会深受感动、备受鼓舞,都会明白原来外在的东西并不那么重要。
平等的观念能引导人类去保护动物、植物。人类之所以大肆捕杀动物、毁坏植物,固然有利益驱动的因素,我想也跟人类的傲慢有关系。人类确实比动物高级,但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动物对人类的发展有所推动,对人类的科技、文化都有独特意义。如果过度伤害动物,将危害人类自身。《无能子》十分幽默地列举了多个人类与动物的相同之处,让人在会心一笑后深思。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同样是深远的,涉及各个方面,其光合作用可为人类释放氧气,其美妙身姿让人清心养眼,珍爱植物亦有必要。
如果我们过分看重表面上的强弱,并对所谓强者推崇至极,那我们很可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甚至成为所谓“强者”的陪葬,与所谓“强者”一起被自然之力淘汰摧毁。平等的认识让我们明白,坚硬的东西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厉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柔软的力量连绵不绝,道家让人守柔。
我选择道家,因为道家的思维是守中平衡。精神与物质、传统与新潮、宗教与科学、大我与小我、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利民与利己等等,世界总是提出看似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将事物的两面同时呈现,让人无所适从,不知该选择哪一面好。当感受到选择某一面的好处时,世人往往执着于感受到了好处的这一面,并极端或偏激地推广这一面,等到这一面的坏处出现时,世人又会对这一面极其痛恨,并抛弃这一面,把曾经捧上天的踩在了脚下,转向截然相反的另一面。其实,我们可以不把这种情况当成困扰,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好玩的游戏。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有两面,虽然这样的两面是有很多的,但是道家将这世上的很多两面都归纳为“阴”与“阳”,让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道家让人调和阴阳,在那些两面中找到平衡,将矛盾的事物统一起来。一个有道家思维的人,说出来的话经常是“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或者是“既不要这样,又不要那样”。一个人如果选择道家,他是不会因为这个选择而让自己凭空多出一群敌人,因为道家没有必须消灭的目标,能包容对立面,所以几乎没有人对道家产生仇恨情绪。一个大大方方的“中”字,既是中国的国名,也是世人应当遵守的理念。
这里仅仅举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例子。人的欲望会让人伤害别人,犯下罪恶,虽然自己在满足欲望时会很高兴,但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满足欲望的受害者,因此就有很多人用仁义礼乐,来压制世人的欲望。每个宗教的教理教义都明显不同,一个宗教内部的各个教派也各不相同,但不管它们有多么不同,不管它们之间有多少矛盾,它们都是劝人向善的。虽然宗教不用“仁义礼乐”这些词,但这些宗教与儒家在某个层面上可以归为一类,都是以仁义礼乐为珍宝。世人能感受到仁义礼乐的好处,并将其发扬光大,让社会在善的感召下保持稳定,形成世界各民族的传统。但时间长了,这些传统就会限制发展,会让世人在繁文缛节中受到压迫,得不到世俗的欢乐。这时就有人挑战传统,鼓吹放纵欲望,世人在这些人的引领下,很快就得到了物质享受。那近在眼前的世俗欢乐,是如此真实可信,使人放弃了道德规范,将世界拉向堕落的深渊。在这种人人放纵的情况下,又会有人想起曾经建立的传统,并将传统捡起来,苦苦地为传统发声。
道家在很久以前就看透了这个问题,双管齐下地既让人化解欲望,又让人抛弃礼教。道家让人返璞归真,而贪欲和礼教都有违人的真性。在道家的经典中,经常出现剖析贪欲危害的内容,也经常出现批判礼教虚伪的内容。满足欲望与坚守良善都不能让人拥有最高的快乐,唯有感悟、顺应大自然才是最高的快乐。如果说儒家与各个宗教是来自天堂的天使,各种教人放纵欲望的思潮是来自地狱的恶魔,那道家就是来自大森林的精灵。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简单在矛盾的双方间找一个中心点,并不是有智慧的体现。我们要在矛盾的双方间选择恰当的位置,而不是最中间的位置,有时可以偏向某一面。比如,在精神与物质间,应当偏向精神。因为精神是核心,是统治其他的关键,是人可以主动把握、调整的。如果说现实的情况难以改变,那也只能说明与此相应的精神难以改变,而现实本身是很好改变的。
以上三点是我选择道家的较主要原因。道家思想深邃,其内涵远远不止我所写的这点,值得世人用一生来体悟。道家起源于中华民族,其经典记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因此中国人对那些经典会感到亲切,道家让中国人具有文化自信。道家是全人类的财富,并不局限于中国,全世界都可以运用道家的智慧。
世人为道家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品,如纪录片《问道楼观》、越调《老子》(以此改编的戏曲电影名为《圣哲老子》)、电影《老子出关》、电视剧《老子传奇》、动画片《不射之射》、《道德三百问之老子顶呱呱》。这些文艺作品中,有关老子的故事既有史料的再现,也有作者的创作,不可将其完全视为老子的真实经历。
在我的思想中,有着各种宗教、主义的痕迹,我会用各种宗教、主义的名词术语来表达我的观点。如我在文章《三种因果》中,为了让读者注重深层次的原因、超越眼前世界的束缚,使用了佛教词“因果”。我所选择的,不只是道家,而是各家的精华。这也是道家的接纳包容所决定的。在新时代,道家也要有所创新。
虽然我不信仰道教,但我愿与道教徒一起弘扬“道”的概念。我愿与儒家弟子、佛教徒一起领悟国学;与穆斯林、天主教徒、基督徒一起传播真善美;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两千五百多年来,道家给世界带来了无数美好,使各年代、各地区的人受益。我相信,未来道家还会延续下去,带给世界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