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五、温病的误会

正因为“伤寒”“太阳病”的反复颠倒误会,才会出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这能是狭义“太阳病”吗?这是个表热的温病即中热、热暍、中暍、中暑。

中暑、太阳中暍也可以出现表位的恶寒,所以第6条的温病定义说“不恶寒”显然不完全归纳,后面补充了风温,又是合病。而风温之所以误用火熏,正是因为存在津虚的恶寒不可发汗火熏,而并非“温病不恶寒”。

《外台秘要》卷一华佗论时行比较全,但是被人从《伤寒论》里面删掉,还改了,改得不认识,直接导致后世“温病学”对伤寒体系的误会。

后有学者认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温病学未能摆脱伏寒化温和伤寒学说体系的束缚,因此在理论上和临床上都没有重大突破。”伤寒学说体系,从未被清楚正确的解释过,却被认为是“束缚”。

明显这种所谓的束缚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伤寒泛指而致病因唯一,即所谓的“伏寒化温”,另外是宋改时期,号称“以经解经”以《素问》解《伤寒》的,并且对于《伤寒论》中的温病分类造成的误解。

陈延之没有去区分温病暑病,说的是春夏发温病。《诸病源候论》试图区分一下,说的是“暑病者,热重于温也。”夏天比春天热,人生病也该这样?这实际是医经的病因思维,延续了四时定义疾病的佯谬,并不符合实际。

对于古人来说,“暑病,即热病也。”(《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热病阴阳交》云:“温病,汗出复热”温病即热病,暑病也是热病,并不在于春天夏天谁的天气热,冬天照样会有温病,《诸病源候论》称为“冬温病”。因此暑病是同样属于热病、温病的重要内容。

《淮南子·人间训》云“夫病湿而强食肉,病暍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说明暍病,即中暑、伤热的温病及其治疗,在西汉已成常识。(参见腔调中医公号“灵素之问”的旧文《伤寒与温病》《伤寒论的温病体系》)

如果要区分“风、寒、暑、湿”及痉湿暍的关系,就不能统一叫做“太阳病”,因为其中有不少合病,以及非狭义“太阳病”。否则必然而且已经造成既成事实的混乱。诸如“伤寒”与“病”的关系,“太阳病”与“风寒暑湿”“痉湿暍”以及“温病”“风温”“三阳合病”的关系,必然一塌糊涂。

六、太阴与阳明

《千金翼方》卷九云“阳明之为病,胃中寒”,造成太阴与阳明两种疾病的寒热定义相反的事实。与《圣济总录》“凡伤寒邪入于阴,其病在里,法当下之”是何关系?阳病既是热病又是寒病?里病既是阳病又是阴病?如果阳明病是“胃中寒”,那么太阴病怎么办?

涉及《伤寒论》条文的错误,如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阳明病能食而非中风,消食消水的情况多了,而里寒“中寒”或“胃中寒”根本就不是阳明病,而是太阴病。因此190条本应为“太阴病,若能食为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太阳病”泛指与狭义的颠倒误会,以及太阴、阳明寒热的抵牾,又显示出唐宋时代有关三阴三阳冠名的“争鸣”,到底是“伤寒与痉湿暍相滥”还是“伤寒所致太阳病痉湿暍”,抑或太阳病包括所有表病,还是仅仅狭义伤寒中风的改构混乱状态,显示三阴三阳本非《伤寒论》原有的概念。

仲景没有采用三阴三阳命名,而原始状态应为“六要素命名法”,比如“三阳合病”本为“三热合病”,对应着中热(表热、热暍)、大热(阳明,明者孟也、大也)、微热(少阳、微阳)三类疾病的合病,使用三阴三阳“六病”之后造成巨大误会。

七、经脉营卫概念

在条文中还可以见到表里被“营卫”改替的条文。而“营卫”出自经脉理论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内脉外、气血循行的两分,与《伤寒论》条文的“表里”生理病理概念及其机制并不同一,系后人增改,并涉及“营卫强弱”的病机概念与《辨脉法》、条文的抵牾,造成表里问题与营卫关系的混乱叙述。限于篇幅,此处略。

营卫概念与三阴三阳概念,均来自医经经脉理论,是六朝一直持续到南宋以后相继增入的内容。正是因为医经以原人血脉经络为基础,以经脉之表里为三阴三阳,强行附会华佗论时行热病,而原文并非只有“六日”甚至“五日入胃”改为“五日入腹、六日入胃”强行配“六经”,继而无视“三阳可汗、三阴可泄”与《伤寒论》理法的抵牾,强行将三阴三阳改替原文,造成多处混乱。

《辨脉法》云“少阴脉如经……此为调脉,故称如经”,经者常也,“如经”即如常、正常。第124条“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而《说文》“如”字,“从随也”。随经、如经意义一样,都是调脉无病的意思。

“太阳随经”即无太阳表证、无表证,而不免又因此误为“过经”、“经脉”。而实际《伤寒论》的疾病定义并不与经脉理论重合。

小结

《千金翼方》“伤寒与痉湿暍相滥的”陈述,才接近仲景原文面貌。《伤寒论》的九大误会,从阴阳改替第7条、148条等开始,从“病入于阴”与阳证里证的混乱,到“阳明中寒”与太阴病的混乱,“太阳病”狭义与泛指的反复颠倒造成“三阳合病”的误解,说明三阴三阳冠名,是不断层累改构的过程而非原著。

而少阳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巨大误会,更显示出三阴三阳“两两相对”概念,对仲景《伤寒论》的原文造成严重破坏与误解。

三阴三阳的命名造成的各种误会,包括两两对称的误会,掩盖了仲景使用多重对称方法与概念递进的事实。各种误解,是由于使用阴阳、三阴三阳命名失当,导致对治法与体系的理解出现严重偏差,因此必须厘清其增改性质。

基于对仲景体系的核心方法六要素寒热表里虚实的深层次解读,并与条文、实践相印证,才能认清仲景《伤寒论》如何被阴阳理论渗透,被三阴三阳经脉理论误会且剧烈改动的结果。

摘自《硬核伤寒论三》

完 …

(0)

相关推荐

  • 灵素之问 |《伤寒论》坏病正义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何为坏病 &l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今天 收录于话题 #灵素之问 120个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九大误会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如太阳中风之类的误会是小的,没有必要强调.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与汤液经法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4-28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药物 ...

  • 灵素之问|伤寒论六经病定义的内在必然性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8-12-04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命名出自北宋新校正

    2021-10-14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四)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五.温病的误会 正因为"伤寒&q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三)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四.太阳病与三阳合病 温病是从中暑开始的.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一)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一.三阴三阳非<伤寒论>本来面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被三阴三阳改构(二)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三.阴阳改替表里 <诸病源候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