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黄连的作用与功效、应用
黄连系采用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区栽培或野生的毛茛科植物黄连的于燥根茎。药材以肥壮、连球形质坚重、“过桥”少断面红黄色者为佳。
【炮制】黄连: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掰开支根,置布袋内撞去须毛、泥土。或用清水漫润后,切约15mm(5厘)厚的片,晒干。
酒黄连:取净黄连,喷淋定量的黄酒拌匀,稍闷后,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表面显深黄火色,取出,晾凉。
辅料用量每净黄连100公斤,用黄酒10公斤。
萸黄连:取定量净吴萸,置煮药锅内加水煎汤,取出过滤,取药液20~30公斤,去药渣,在药液中加入净黄连拌匀,使汤吸尽,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手触微干,取出,摊晾干。
辅料用量净黄连100公斤,用吴茱萸65公斤
姜黄连:取定量鲜姜及适量水压榨取汁2~3次,取汁(1:1)。另取净黄连喷淋姜汁拌匀,稍闷后,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表面显深黄火色,手触微干,取出,摊晾凉干。
辅料用量每净黄连100公斤,用鲜姜125公斤。
注意事项炒制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色变灰暗。
【饮片鉴别】黄连:显弯曲如鸡爪形,长约3~4.5cm(1~1.5寸),外皮显黄褐色,剥落处显黄棕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粗糙呈连珠状,有的节间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断面显红黄色,质坚实,气无,味极苦。生片为不规则圆形片状,厚约1.5~2mm(5~6厘),表面呈红黄色,外层色深有红点,内层色浅,显鲜黄色或橙黄色。中间显菊花纹,有裂隙,周边黄褐色,粗糙,横纹深陷。质坚实。气微、味极苦。
酒黄连:形如黄连,色较深。具有酒气味。
萸黄连:形如黄连,色较深。
姜黄连:形如黄连,色较深。微有姜辣味。
鉴别反应
(1)取黄连粉末或切片,加浓盐酸或30%硝酸1滴,片
刻后镜检,可见黄色的针状结晶簇,加热则结晶消失而显红色。(示小檗碱的盐酸盐或硝酸盐)(2)取黄连水漫液2ml,加浓硫酸1ml,再沿管壁加新制氯水(或溴水)1ml,成二液层,层间显红色环,(小蘗碱的1:
250,000溶液仍现此反应)或取氯水直接滴在黄连断面上,亦显樱红色反应。
(3) 黄连断面在紫外光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成分与作用】黄连生品含有多种生物碱:小檗碱约占3.5~8%,另外还有黄连碱、以及掌叶防己碱、甲基黄连碱等。
黄连及小檗碱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百合咳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白色念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及滴虫均有杀灭作用。黄连有增强犬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小檗碱有利胆作用,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口服有良好效果。
黄连因炮制受热程度不同,其主要成分小檗碱有不同程度破坏,如小檗碱生品含量为71%炒黄连为6.9%,黄连炭为2.9%,其抗菌作用亦随小檗碱含量减低而减弱。
【作用与功效应用】黄连为清热药。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生品多用于清热剂,刘“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泻心汤”(泻火化湿)等。经酒制后可制其寒性,引药上行,清上焦热症,如用于清热剂的“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脏连丸”(清热止血)、“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等。经萸制后可缓和其寒性,增强清热燥湿的作用,如用于清热剂的“香连丸(清热治痢)及“木香槟榔丸”(消积导滞)等。经姜制后可增强其清热止呕的作用,如用于清热剂的“清心牛黄丸”(清心安神)及“积实导滞丸”(祛湿清热导滞)、“中满分消丸”(清热消痞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