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组合那么多,我该如何配置?
一、投资资产的演变过程
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股票资产出现;千禧年前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等陆续出现。
基金开始出现的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分析起来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股票投资对专业度要求很高,普通投资者不知道该买什么;
二是股票买卖最低为1手,对最低投资金额也有一定限制。
因此,基金是一个优选股票的过程,当然如果考虑债券等资产的话,基金本身也有配置的逻辑在。
基金出现之后,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非标准化的FOF产品,以及一些基金代销平台。2017年,标准化的公募FOF基金开始出现,代销平台也逐步发展为基金组合服务平台,也就是目前资产管理的状态。无论是FOF基金,还是三方平台,本质上都是为投资者筛选基金,构建基金组合。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基金组合呢?目前股票只有不到4000只,但基金数量已经达到了近6000只,而且基金也和股票一样,良莠不齐,并且基金评价比股票评价要难得多,投资者同样不知道该买什么基金。因此,基金组合的出现,就是为了优选基金和配置。
投资资产的发展演变,可以简单总结为:股票多了,我们不知道该买什么股票,所以出现了基金;基金多了,又不知道该买什么基金,所以出现了FOF、基金组合服务平台。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基金组合产品现在也不少,我又不知道该买什么基金组合了。
资产-组合-资产-组合-……的循环,一层一层递进,但似乎还是没有解决投资者的需求。不过,随着包括智能投顾在内的,这种一站式解决投资需求服务的出现,投资者的最终需求终归会得到解决的。
另外,到了当前这个阶段,其实很多逻辑已经比较简单清晰了,所以自我理解和学习起来,难度也没有那么高。下面仅就基金组合的配置问题来聊一下。
二、不同基金组合如何配置
无论是基金组合的配置,还是基金的配置,或是其他投资产品的配置,在逻辑上其实是有共性的。因此,后面我们统一称之为产品。
对于不同产品的资金配置问题,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产品特性和资金属性是否相匹配。
产品特性
豆妹在知乎的一个回答中,提到过“投资中不可能的三角”,也就是所谓的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是不存在的。这是产品特性的第一个层面。
收益都是与风险并存的,就底层资产而言,风险和收益从低到高为: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基金等。流动性对于无封闭要求的开放式基金而言,都是一样的,随时可以申购和赎回。不过,从赎回时的收益来看,高风险资产如果想要保证在赎回时本金是不亏或者有盈利的,那么流动性也应该是比较低的。
此外,产品特性还包括产品逻辑和产品形式。不同的产品逻辑包括:满仓股票、满仓债券、资产配置、资产轮动等;其中,股票配置还包括均衡配置、风格轮动、单行业配置等等。比如「小目标」就是满仓股票、风格轮动的一个产品;「大鱼计划」就是资产轮动的一个产品。产品形式包括:一次性投资、定投、目标投等。
此外,可能还有其他的产品细节需要投资者关注,但一般情况下,上面提到的产品特性基本就能够满足我们资金配置的需求了。
资金属性
在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中,将家庭资产分为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和保本升值的钱。我们所讲的资金,只是指生钱的钱和保本升值的钱这两类投资理财类的资金。
需要说明下,保本升值的钱,既包括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包括养老金和子女教育金等,这些也有专门的配置逻辑,但在基本的原则上,是共通的。
资金最重要的属性,我们认为是投资期限和风险偏好。
其中投资期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风险偏好产生限制,比如一年以内的短期投资,首先要保证资金安全,再追求收益,这就要求风险偏好不可能太高。此外,风险偏好也受个人自身的风险偏好水平和对行情的判断影响,无论对行情的判断是基于自身的认知还是受别人观点的影响。
另外,对于养老、教育这类有明确目标的资金,一方面可以选择相对应策略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之拆解为投资期限、风险偏好等属性,再根据属性来决定配置逻辑。
所以,在搞清楚产品特性和资金属性之后,如何选择产品就比较清楚了。
比如在中等风险偏好下,投资期限如果只有一两年。那就尽可能配置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也可以考虑配置资产轮动类的产品,但对于高风险的股票基金组合就非常不推荐配置。
投资期限如果有超过3年或5年,则可以考虑将比较多的仓位配置到股票基金组合里,其他产品也可以少量配置一些。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期限也会缩短,相应的也需要对底层产品配置比例作出调整。
在上面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风险偏好做一些相应的调整。风险偏好高一些,就多配置些高风险的产品;反之类似。如果觉得市场点位比较低,比如说现在,那也可以多配置一些股票类的产品。
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对于低于一年投资期限的这种很短期的资金,即使市场点位再低,也尽量不要配置股票类的产品。短期市场的影响因素太多,无法完成保值的需求。
上图给出了一个数据模型下的结果,在长期投资的条件下,不同风险偏好下,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配比,供参考。如果是特别稳健的投资者,即使是长期投资,也可以把大部分资金放到固定收益类资产里;如果是相对比较激进的投资者,则可以考虑加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甚至绝大多数资产都投资到权益类资产里。
除了产品特性和资金属性的匹配性之外,还有一点也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那就是人性对投资的影响。
从人性角度讲,投资者很难坚持长期投资,尤其是在市场不断下跌的时候,而入场通常又会在比较高的点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就不要高估自己对人性的控制,尽可能“顺人性”去投资。
比如,对于定投而言,在市场下跌,浮亏扩大的情况下,自己真的能够做到坚持纪律投资吗?真正赚到钱的投资,才是好的投资。因此,我们不要过分追求正确的理论,比如长期价值投资;更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尽可能不要在投资过程中低位割肉。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才是最主要的。
另外,对于资金配置这点,没有完美的配置。根据基本逻辑,给资金找到基本合适的配置结果即可,不要纠结最优配置,而且最优配置也不一定会带来最好的结果。
三、基金豆旗下基金组合配置思路
从产品逻辑上讲,大鱼计划是资产配置和轮动的基金组合,会根据信号在货基、债基、股票、商品之间进行切换;「小目标」、全明星计划、微笑定投都是满仓股票基金的组合。
其中「小目标」做的是风格轮动,每个季度调仓,单季度基本都会侧重某一个或某几个风格;全明星计划和微笑定投则是均衡配置;小确幸是满仓债券基金的组合。以上产品目前只考虑国内资产。海投计划是资产配置的基金组合,底层资产包括港股、美股、商品等。
从产品形式上来说,微笑定投是定投产品,「小目标」是目标止盈的产品。
因此,从收益风险的角度,自高到低基本为:全明星计划、微笑定投、海投计划、「小目标」、大鱼计划、小确幸。其中,全明星计划、微笑定投、「小目标」这三个均满仓股票的产品,其收益风险特性的差别主要在于产品策略。
对于长期不用的钱(至少5年以上),投资期限确定好了,来看风险偏好。
期限较长,因此风险偏好可以高一些;个人风险偏好,自己判断;市场目前处于低估区域,也支持风险偏好高一些。整体来看,是建议配置些高风险的,以便长期获得较高的收益。
产品配置优先选择全明星计划、大鱼计划、海投计划,「小目标」和微笑定投也可以考虑,小确幸配置价值较小。其中,全明星计划需要个人择时,市场涨上去之后,什么时候卖出是需要考虑的;「大鱼计划」在牛市里股票可能不会满仓,会错过一部分收益,但是产品自身会做择时,相当于买进去就不用管了;海投计划看个人对海外资产的偏好;「小目标」如果要投的话,需要准备好多期跟投的钱,不建议一次性买入;微笑定投就是比较磨人,相对比较“逆人性”。
经过了这样的分析确定好配置方案后,基本上一年看一次就差不多了,也不会纠结一天的涨跌了。另外,随着时间的推进,当资金的投资期限变得比较短了之后,就需要调整自己的组合配置,逐步向低风险的资产上转移了。
中短期的话,大鱼计划和「小目标」是更好的选择,可以再加点小确幸,将风险进一步降低。全明星计划和海投计划也可以考虑,但是对个人就有一定要求了,对市场要有一定的判断。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我们说大鱼计划建议持有2-3年,并不是意味着2-3年以内的资金就不能投资大鱼计划。因为大鱼计划本身是资产轮动策略,会进行择时操作,因此稍微短期一点的资金,也可以考虑投资大鱼计划,这与我们希望大家选择长期投资并不矛盾。
投资期限再短一些,比如1-2年或更短,则建议较多仓位配置到小确幸里。「小目标」和大鱼计划可以酌情考虑少配置一些,但其他高风险的资产不建议配置。
「小目标」因为没有择时的策略在里面,因此建议大家多期跟投,分散自己的择时风险。如可以考虑将自己想投入「小目标」的资金分为10期左右;每期的资金量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酌情增减,下跌时多买点,上涨时少买点。
「大鱼计划」则建议大家一次性投入,因为产品会帮助大家进行择时,后续如果有新的资金想投入进来,在开放申购的时候跟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