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三国志之12,火烧赤壁曹操到底在没在场?

(文/历史挺好玩 维权骑士签约作者,抄袭搬运必究)

似乎曹操每一次受伤,或者遭遇特别狼狈的失败,三国志都会有记载: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

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唯独到了赤壁大战,就像只记载了发生瘟疫,曹操带兵撤退,甚至连火烧赤壁都是从其他人物传记拼凑起来得知。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那么一场赤壁大战,《三国志.武帝纪》的篇幅也就只有官渡大战的十分之一,这是为何?

陈寿认为赤壁之战不重要,小失败而已?

不同于大家一直以来的认知,孙刘联盟,刘备依附孙权一方。《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和孙权的关系是平等的联盟关系,不存在刘备低人一等这个说法。这一时期,曹操这一边的主要敌人是刘备,而不是孙权。

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曹操作为一方统帅,已经统一了北方,不同于创业初期必须亲力亲为。这时的曹操已经开始向下赋权,可能他人是真的到了赤壁,但亲临一线,未必。

曹纯统领虎豹骑、于禁统领水军,他真的没有必要亲力亲为。

最著名的火攻竟然在武帝纪一个字都没有展示,虽说陈寿不待见蜀汉,但不至于刻意抹黑刘备一方。很大程度上,是后人的创作造就了恢弘霸气的赤壁大战。

其实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的二次创作更像是三国历史的一段“剧场版”。在尊重正史结果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的智谋和事态发生进行新的创作。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用了铁索连环,可能成为了罗贯中的创作灵感。可能打死陈友谅也想不到,自己的失误居然间接成就了千年之前的三国故事。

当然了,赤壁大战的火攻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演义中的那么惨烈。并且,造成曹操失败最大原因是瘟疫,而不是火攻。

至于曹操灰头土气的被孙刘两家追击,就是艺术加工了。这种狼狈场景,陈寿怎么可能放过,坠马,烧左手掌。把左手烧伤了这种事儿陈寿都会记下来。别说演义里曹操那么狼狈的逃窜了。

所以,非常有可能,曹操虽然到了赤壁,却未曾亲临战场。虽然损失惨重,大多数却是非战斗减员。不会像演义里一样狼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