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后宫最受宠爱才女,因赵飞燕姐妹而隐退,家族后代名人辈出

作者|吹雪

字数:1801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是班婕妤写的《怨歌行》,字里行间造就了一个成语“秋扇见捐”,意思是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团扇便成历代薄命红颜和失宠佳人的象征,因此也被称为“班女扇”,“秋扇见捐”也成了对失宠女子悲凉命运的深切感伤。
与历史上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一样,班婕妤作这首诗的时候,其实只是感伤于自己的命运。她当然不会想到,这首仅仅为了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歌,竟成了中国早期五言诗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而她也因此成为中国五言诗的创始者,中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文学家。
班婕妤大约生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楼烦(今宁武)人。《汉书外戚传》中说班婕妤少有才学,工于诗赋,而且容貌娇好,生得美而不艳,丽而不俗。
汉成帝刘骜是西汉王朝的第十二任皇帝。他即位之初,班婕妤被选入宫,刚开始她只是一个“少使(下等女官)”,后来因为得宠被晋封为“婕妤(妃嫔的一个等级称号)”,因为没有留下具体名字(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所以历史上一般称之为“班婕妤”。
此后,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艳、风韵以及才情所倾倒,成日里与她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班婕妤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熟读史书,文学造诣极高,她常常能够引经据典,开导成帝内心的积郁。不仅如此,她还擅长音律,所作的词谱的曲都是有感而发,经常使汉成帝在悠扬动人的丝竹声中进入物我两忘的美妙境界。可以说,在班婕妤得宠的那段日子里,汉成帝不仅对她倍加怜爱,而且视其为红颜知己。
和一般后宫女子不同的是,班婕妤还经常规劝汉成帝的品行。有一天,成帝乘车到后宫游玩,要班婕妤坐在身旁同往,班婕妤辞谢道:“古代圣主明君的身侧都是忠臣良将,到了夏、商、周三代的末代君主时,才有了宠妾,今天陛下要和我同车,与三代末主情形相似,我不敢从命。”可惜两人的蜜月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赵飞燕的进宫,班婕妤不得不搬进了长信宫(一般为太后所住宫殿,班婕妤失宠后自请去侍奉太后)。
那首令后人为之伤情的《怨歌行》便是班婕妤在长乐宫所作,该诗以深情而悲悯的暗喻手法表现出了这位绝世才女寂寞凄凉的不幸境遇。班婕妤就这样孤独地依靠文字记述心情打发时日,汉成帝死后,她又主动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于是,冢形相伴,碑影相随,班婕妤又在清烟袅袅中孤独地度过了五个寒暑,然后才默默地离开了人世,终年约四十六岁。
从史籍中看,博古通今的班婕妤入长信宫,守成帝陵的人生抉择其实不失为一种英明之举。常言道:“且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十八日的黎明,与赵合德同宿未央宫白虎殿的汉成帝刘骜,终因纵欲过度而暴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的戏言居然成了今日的谶语,他果然死在了温柔乡里。
汉成帝一死,深居长信宫隐忍了多年的王政君皇太后,终于要拿赵合德问罪了。赵合德自知不会善终,便服毒自尽。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也就是班婕妤死后的第二年,仅仅继位六年的汉哀帝刘欣也一命归天,赵飞燕由此彻底失去依靠——先被削去太后之位,后被贬为庶人,发送到成帝的延陵去守陵悔罪。
赵飞燕的人生结局与班婕妤可谓殊途同归,所不同的是,班婕妤是理智支配下的自主选择,而赵飞燕却是受到处罚得来的下场。赵飞燕自然难以面对这样的结果,于是选择自我了断结束了自己的性命——那时的赵飞燕,还不到三十五岁,家人或被流放或遭戕害。
班婕妤所处的那个时代随着历史远去了,但她的《怨歌行》、《长信宫怨》等感人至深的诗作却流传了下来。她也是梁代钟嵘的《诗品》中提到的唯一一位女诗人,《诗品》中称班婕妤“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因为汉成帝和赵飞燕兄妹的这段历史,那个时代也给后人留下了“脏唐滥汉”的恶名。班婕妤虽然身处其时,但她深知自己既不能使皇上成为一代明君,又不能使赵飞燕姊妹谨遵妇德,所以选择了审时度势,退而自保,虽然晚年凄凉,但也总算是得了善终——没有引来杀身之灾,更没有祸及班氏一门。
也正是班婕妤的这样一个“明智”选择,才保全了她的全家,才得以使她的侄儿和侄孙们——西汉学者班彪、东汉名将班超、《汉书》编者班固、女政治家班昭等等,一个个后来有机会立大功创伟业,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
参考资料:《汉书》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