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让我心中充满感动的中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深度讲解-是我打开中医经典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全新讲解,不落俗套,脱离做文字游戏的模式
澄清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模糊不清的概念
中医基础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是学好中医的前提。中医经典更是我们莘莘学子的葵花宝典。
学习中医这种传统文化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经典各自解读,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从医和治疗经历,给出自己的理论学说和框架阐述。
我买过很多中医类课程,有趣的,通俗易懂的,教科书式的,但是学完后还是不理解。
我时常想:“如果有这样一位老师,懂得古人的思维,从本质认识中医,用现代人能听懂并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去打开中医经典书籍的精髓。让中医小白茅塞顿开,中医经典之作不再晦涩难懂;已入中医之门的爱好者得其章法,所学中医知识融汇贯通,不再是零散串不成线的零部件。”这样该多好。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某一日我在上医健康平台真是寻觅到这样一位宝藏老师,朱燕中教授,198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学士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获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中医杂志》英文版特邀编委,人卫出版社多次出版中医类书籍。看到是中医杂志的英文版特邀编委和人卫出版社出版书籍时,我毅然决定下手入课,因为都是含金量极其高的机构。朱燕中 | 中医基础理论深度讲解 这门课程,正是我迈进中医经典殿堂的钥匙。学习中医基础首先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中医首先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古代医学,医学是科学吗?严格意义上来说,100年之前的都不能称之为科学,中医是几千年前人们思维方式的产物,它确实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这样的特点。那中医为什么和自然、社会扯上关系呢?从西医的角度,结肠炎、胃炎和天气、居住环境绝对不会发生关系,但是中医是整体看,包括你的状态,和你在社会中的位置、压力、人事关系相关。
同时也和哲学相关,譬如出自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也被中医拿来做借用。因为中医学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自然包括自然、社会,人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所以中医研究的人和自然、社会密切相关。中医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亦受古代哲学思想深刻影响,是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如果不了解中医怎么来的,是什么,何谈继承,如果不了解中医的全貌,学习中经常会忽略有用的内容,学不到中医的精髓。所以明确中医理论的形成非常的重要。大部分教科书或中医相关书籍上知识相对分散,并没有深刻的逻辑性的串在一起,那么中医的发展如何和社会相关,并伴随科技发展,同时受古代哲学发展影响的呢?中医知识的丰富与庞杂,如没有一条主线,学习起来总感觉浮于皮毛,不能真正学懂而融汇贯通。孔子曰:“道,一以贯之。”道,是用一条线,或用数字1把它贯穿起来。学习中医一旦抓住了纲领,就不会走错路。在《黄帝内经》这本书中,中医如何形成有两个观点,一是中医是通过直接观察得来的,即用肉眼直观得到客观的观察,人死后可以通过解剖观察脏腑的多少、大小,《灵枢·经水》中有“其死可解剖视之”的记载;二是整体观察,把事物按部分形成的“象”来划分,即用阴阳五行进行整体划分,最终确立了中医的框架——《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本书形成重要的中医理论经典。用现代语言来解释,《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难经》是对《黄帝内经》的注释,《伤寒杂病论》是方剂学,《神农本草》是中药学,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了很多学说,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等。同时伴随技术的发展,冶炼术的提升使得针灸针具有了很大的帮助,炼丹术对药物的配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朱燕中老师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理出一条中医学习的主线,简洁的语言,简单的类比,化繁为简的深度讲解徐徐道来,把中医的形成,医药知识是怎么积累的,古人科技是如何积累的,生活水平如何提高的,古人才写出《黄帝内经》的过程和逻辑清楚、轻松的表述出来。没有长年深入的钻研和临床反复实践,我相信是没有办法去串起来这些内容的。《黄帝内经》我们为什么看不懂,明明都是中国字,每个字都认识,可是放在一起读不懂?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清楚古人的语言逻辑,朱燕中老师中医基础理论深度讲解这门课程从根基上建立牢固的基础,理解了古人看待事物的整体逻辑关系,中医的逻辑也就不攻自破。在《灵枢·经水》中有这样一段话,“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古人认为天无限高,地无限广,是不可度量的。在这一认知下,古人客观思考万物是以天地为两极,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所以只能看到天地之间的事情,看不到天地以外的世界。古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在天地之间,所以古代中医是以第一人称观天地的,现代人是站在天地之外看世界的,以第三人称看天地的。这两个角度完全不同,形成了现代科学与古代哲学逻辑的不同之处。人就是天地,人既然和天地一模一样,自然界有天,人的天是肺,称“华盖”;自然界有大气层,人的皮肤是大气层。那么天地不可以量,人就可以量了吗?好像是可以量,有多高,解剖还能看到脏腑,但是更深一步是不可以量的,正如“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如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也。继续深入理解古人的思维逻辑,古人发现解剖不清楚,那么中医如何建立的呢?来看看古人的大智慧:“皆有大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虽然天地不可量,但是用阴阳二字就表述出来了。最终用五行、六气这样一些数字,术数来最终表述我们数不清事物的属性。观察天地合一,天地如何运行,人就如何运行。这就是古代中医深奥的秘密,中医建立在客观的解剖学基础上,用术数推理人的生理状态,再总结病理和治病的方法。古代医学就是顺着这条主线去归纳,演绎,推理符合古人思维逻辑的方式呈现的。中医目前其实不缺神奇的功效,也不缺方法,方法太多了,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我们缺什么?缺一种整合,理论的这种根基,谁能把中医讲清楚?这是课上朱燕中老师说他最想做的,也是这门课,希望能够触碰到中医的本质。“中医基础理论”一课是以大学本科教材为主要内容框架,以《内经》理论为依据,本着常人的逻辑思维,从经典的角度,客观分析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门课程。全部课程分为36讲。学习中医都是从基础开始,中医基础理论是每个中医人、或初学者的必经之路,本次课程与大家所学过的有很大不同,很多内容是书本没有的,所有内容都以古代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内经》等经典理论为指导,争取能做到原汁原味的中医基础。复原中医是我的理想,也是目标,喜欢传统中医,热爱古代文化的朋友,欢迎加入。
朱燕中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客观和逻辑为基本理念,力争脱离教科书的束缚,带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和思考经典。反复收听,查看笔记,次次有收获。
我每次收听学习,都在后悔,要是我早点遇见老师,我该少走多少弯路,学中医其实逻辑很重要,否则你想不通的时候就卡在了哪里,无法动弹。
感恩遇见朱燕中老师,虽然我只是个中医爱好者,但是我还是想学以致用,现在我就是我们家里的“郎中”,家庭健康的呵护者,好友身边的“健康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