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理阐释

伤寒脉理阐释

编辑整理   解英

原文: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讲解:

这一段一看就知道是古人从实践中得来的脉理。对于腹泻严重,腹泻不止的病人,脉并不象人们推知想象的那样,就应该呈现细、弱、软的情状。你看失液伤津那么严重,脉就得有不足之象才行。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这个腹泻又宽大又有力的脉,就证实腹泻还未停止,是符合客观的临床实际的;“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脉微弱数,就代表腹泻已停止,人体的自我调解恢复功能已经开始,虽发热未止,但正一步步走向康健;这才与临床实际相符了。

腹泻与失血是一个道理。短时期内,当身体的水液骤然严重损失时,人体皮肤的颜色会变淡,眼窝会塌陷,除此之外,脉搏会加快,脉搏不是随人体液体的丟失而变得细软了。相反,由于人体的代偿反应,脉搏反而变得比平时更明显了,更宽大了,更强壮有力了。这样才有利于周围血液迅速地回流心脏,以维持人体必要的血容量,从而保障人们在危境下的生命活动,这是人体自有的一种良性代偿。我们就把此时此刻出现的强而有力,脉搏粗壮疾快,似紧似弦又似大的脉,后世中医有一个名堂,叫芤脉、革脉、大脉。

我们知道了,芤脉、革脉和大脉,是人体处在危险境地情况下出现的代偿脉,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人体的代偿能力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与病人当时的病情紧密关联的。一旦这个代偿期已过,或失败,脉就变为微细,就陷入了阴症。代偿期与代偿失败期,都因人因病可长可短,因人而异。有时这个代偿期又是可怕的,就怕代偿失败,病人马上死亡。有时这个代偿期已过,人反而变得相对平稳了。

我的上述阐释,是符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一贯脉学思想的。有了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观点,对于理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脉博条文,具有极大的邦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不会再迷惑。

人体是运动的生命整体,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整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脉理中,到处充斥着这种代偿脉,这将是揭开伤寒论脉法的亮点。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

芤脉、革脉,在《伤寒论》前师眼中,是没有这个名称脉法的,我们从《伤寒论》第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之中,也能体悟到这个紧脉与太阳伤寒、阳气重的不同,后师为了使这两种情况的脉,临床上易与区别,才另行增加了芤脉、革脉。后师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后代会借花献佛,锦上添花,凭嘴以炫耀文采,把芤脉、革脉,又赋予了“如按葱管,如按鼓皮,重按空无一物”的脱离实际的神脉理论的内容。

“如按葱管,如按鼓皮,重按空无一物之类的芤脉、大脉、革脉”,这些推理所得的脉象,说得挺形象的,实际还是一顿胡侃。历代中医却丝毫不怀疑这种说法。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在不自觉中,让这神脉理论的瞎推理带进阴沟内,成了历代中医争相炫耀文采的牺牲品。

要不是我们实事求是,抓住这个芤脉、革脉穷追猛打,决不放松,认真较劲地与实践脉象相对照,恐怕至死也不能揭开芤脉、革脉和大脉的神脉理论,不能憾动这神脉理论半步。

不过这也好,虽然我们走了很大的弯路,费了九牛二虎的傻大力气,使我们在曲折的道路上,一步步认识了《伤寒论》脉法的客观性,同时也就一眼判断出哪些是后师所加的垃圾神脉。

不揭穿这神脉理论的面貌,就会在学习《伤寒论》脉法道路上,遇到很大阻力,遇到过多的人为障碍,简直不能前进半步。

原文: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讲解:

下利又手足厥冷,这已属少阴的腹泻下利了,这还不算,脉还不出,这就预示着已到吹灯拨蜡的地步,灸法也不温,脉也仍然不能恢复,反微喘,这就是离死不远了。

“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查百度,成无己说,少阴主水,趺阳主土,那么水不能压制土,水不能肆意犯滥,为病退,则为顺。不知这里究竟何意。

原文: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讲解:

只要理解了我今天所讲脉理的新阐释,我们对这两段原文的理解,就会轻车熟路,顿觉释怀,就再也不疑惑了,还会直夸《伤寒论》中的论理,真叫一个符合客观。

“脉弱”为什么“今自愈”?“设脉紧”为什么就“为未解”?这也就不言自明了。

原文: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讲解:

一个人不停地腹泻,还脉数,渴,这是身体自身具备了调解能力。失液,脉就要快,失液的表现是口渴,也说明了病人是一素体强壮之人,人体才会有这些积极反响的,我们中医称这种情况,叫身体有热,若长期不能好,多半要大便拉脓血的。对此,中医也有他自己的认识法,称为:余热稽留不去之故。

原文: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讲解:

腹泻,假如脉微弱,手足又厥冷,大家都知道这是已陷入了少阴,往往预后不好。然而,腹泻脉弦而有力,则预示着人的代偿能力,人体积极的反响能力还很强,又加上发热汗出,四肢不厥冷,这也恰是人体积极抗御外邪的旁证。所以说这个病,具有积极向愈的倾向。

另外,脉弦通常又是少阳之脉,这个下利同时发热汗出,也有自愈的机会。

一般中医认为,弦脉代表着寒,一个人腹泻,伴随脉象弦而有力,他又发热汗出,这不自相矛盾吗?怎么就成了好的征兆了?还说“自愈”,不能不让人一头雾水,脑子根本就转不过弯来。象这样死板教条的认识法,害人不浅。

原文: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讲解:

这句话非常好,非常棒,简直呱呱叫!

“下利气”是什么呢?古人的土语没有我们现代人的语言丰富多彩。“下利气”,说白了就是“出恭(解大便)放屁”,肚子中不断地虚恭,还不断地咕噜放屁,我这屁怎么这么多呀?

我们临床上怎么治呢?不是理气就是补虚,这都不对!

古人从实践当中而来,给你指明了方向,就是“当利其小便”,这就给我们临床治疗放屁多,给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我每验之临床还真是这么回事。

讲到这一条,我们就自然想到后面的一条:“气利,诃梨勒散主之”。现代中医赋予了诃子收敛固涩更多的药效,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诃子这味药,古人主要是用来利小便的。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这两条是因错简,被人为地分开了,原来本就是一条:

原文: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讲解:

这方中的诃子,用十枚,还是顿服,而且还是散剂,这量也够大的。故林忆他们疑非仲景方,也是有道理的,我们也只有在临床中验证了。

气利,就这两个字,诃子,仅仅这一味药,他还说主之,这就叫人云里雾里了,无所依凭,令人抓瞎。

我见有些资料说,有人用过的,用于虚攻,以及虚性的大便迟滞不畅,据说也收到满意的疗效。可他不是单用,是合用,是一复方,也不能证实这诃子的效能,对于气利多优。

我门诊经常碰到一卖藏药准字号的商人,藏药诸多药方中,是都含有诃子这味药的,诃子也在藏医药中列于常用药的上等品,也有诃子的功效,使用、配伍、禁忌等。可惜他们的理论与中医存在很大差距,尽管有功效说明,可惜我们看不懂,看了也是云里雾里,与不看一样的。

原文: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讲解:

“下利”,就是腹泻了,“脉反浮数”,在无手足厥寒的条件下,标示着人体正气不减,具有积极的防御能力;“尺中自涩者”,涩就代表气血运行不畅,这种情况的腹泻不止,多半是要拉脓血的。

这后三条我们都应视作简文。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愧为实践的经典,脉理与客观事实保持真正一致。后代医书的神脉理直接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关注中医畅谈公众号,获取更多文章

安医生讲伤寒系列(已完结)
安医生讲金匮卷上(已完结)
安医生讲金匮卷中(已完结)
安医生讲金匮卷下(正在进行...)

安医生讲金匮要略目录

安医生讲金匮要略卷上 目录

第一讲《金匮要略》开篇的话

第二讲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得失

第三讲《金匮要略》的来历

第四讲 痉病的分类

第五讲 痉病的成因

第六讲 痉病的治疗

第七讲 小汗法治疗风湿

第八讲 小汗法方剂举例

第九讲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

第十讲  太阳中暍

第十一讲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

第十二讲 滑石代赭汤

第十三讲 百合滑石散

第十四讲 甘草泻心汤

第十五讲 赤小豆当归散

第十六讲 阴气孤绝与阳气独发

第十七讲 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十八讲 防己地黄汤

第十九讲 桂枝芍药知母汤

第二十讲  乌头汤

第二十一讲 古今录验续命汤

第二十二讲 越婢加术汤

第二十三讲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二十四讲 小建中汤

第二十五讲 黄芪建中汤

第二十六讲 暮蓣丸

第二十七讲 炙甘草汤

第二十八讲 甘草干姜汤

第二十九讲 射干麻黄汤

第三十讲  厚朴麻黄汤和泽漆汤

第三十一讲 麦门冬汤

第三十二讲 葶苈大枣泻肺汤

第三十三讲 桔梗汤

第三十四讲 皂荚丸

第三十五讲 生姜甘草汤

第三十六讲 奔豚汤

第三十七讲 桂枝加桂汤

第三十八讲 栝楼薤白白酒汤

第三十九讲 枳实薤白桂枝汤

第四十讲  桂枝生姜枳实汤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原文】13.太阳病,头痛发热...

    #伤寒论# [原文]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仍然是讲桂枝汤证的表现.本条所述的八个症状,其实在第1.2条中都提到了,这里只是再次强调.头痛是太阳病的主要见证,而 ...

  • #伤寒论#【原文】15.太阳病,下之后,...

    #伤寒论# [原文]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释义] 太阳病当治以汗法,现在反以下法治之,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变证.如果下法内伤阳气,则或者变生痞 ...

  • #伤寒论#【原文】22. 若微寒者,桂枝...

    #伤寒论# [原文] 22.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原文】18.喘家作桂枝汤,加...

    #伤寒论# [原文]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 ...

  • #伤寒论#【原文】脉弦而大①,弦则为减,...

    #伤寒论#[原文] 脉弦而大①,弦则为减,大则为芤②,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③,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注释] ①大:脉形粗大. ②芤(kōu):脉浮沉有力.中取无力,状如 ...

  • 脉有阴阳

    ​脉有阴阳 阴阳脉析义 阴阳是中医学 阐释人体生理病理. 指导诊断治的基本纲领 张景岳: 医道虽繁 一言蔽之 阴阳而已 <内经> 作为 中医脉学渊薮 其在: 分析脉理. 阐述脉法. 分类脉 ...

  • ​九、伤寒不大便六七日,(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一者,必衄,宜桂枝汤。原文56

    ​九.伤寒不大便六七日,(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一者,必衄,宜桂枝汤.原文56 [郑论] 按伤寒六七日不大便,有热结寒结之分,务要察其果系热结,方可 ...

  • ​三、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原文349

    ​三.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原文349 [郑论] 按脉促.厥逆,系阴寒阻滞之征,灸之是祛阴散寒之意:理实可从,不易之论也. [阐释] 手足厥逆,本当用四逆汤.因脉促当属阳为阴阻,而非阳虚也,故可 ...

  • ​八、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用)桂枝汤。原文57

    ​八.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用)桂枝汤.原文57 [郑论] 大约此证,既经汗解,而邪尚未尽解,故可更汗之,俾邪解尽无遗,庶无后患. [阐释] 本条为汗解后,表邪犹未尽 ...

  •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脉理通神诀

    民谚云:"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因此借推广国粹中医之机,挖掘民间绝学,推广家传绝技,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北京汉唐四明医学研究院,为弘扬中华医药,传授山西孝义梁氏祖先积累数十 ...

  • 《脉理求真》

    代则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凡促结等脉,皆属此类.不似促结之虽见歇止,而复来有力也.(语出张璐.又濒湖体状诗曰∶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相类诗曰 ...

  • 精于脉理,熟于脉法——张仲景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化生气血,游溢经络,现于气口,是为脉.气口,即手太阴肺经之动脉,在太渊之分. 气血周流,内而灌溉五脏六腑,外而煦濡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毛发.所以五脏六腑之坚脆, ...

  • [转载]脉理通神诀

    作者:梁全龙大夫 脉理通神诀 仅供参考 民谚云:"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因此借推广国粹中医之机,挖掘民间绝学,推广家传绝技,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北京汉唐四明医学研究院,为弘 ...

  • 经方脉诊,说透伤寒脉法

    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体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懂得气机升降就懂得中医治病的精髓+人体气机升降 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而且反映五脏六腑之气机顺逆.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 ...

  • 迟脉类脉象的分类及脉理

    迟脉类脉象的分类及脉理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①迟脉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

  • 数脉类脉象的分类及脉理

    数脉类脉象的分类及脉理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 ①数脉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主病]热 ...

  • 虚脉类脉象的分类及脉理

    虚脉类脉象的分类及脉理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虚脉类脉象,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 ①虚脉 [脉象]三部脉会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病]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