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2024-04-10 19:54:17 执瓶仕女图 清 佚名 听我爹说,我小老姑当年就做了别人的“妾”。 连卖自己的粮食都没有吃上一口... 01我爷爷姐弟四个,上面俩姐姐一个哥哥,他最小,排行老四。我得称呼那三位:大老姑、小老姑和大爷爷。可能在我大老姑嫁人不久,我太爷爷和太奶奶就相继去世。家里就剩下我小老姑、大爷爷和我爷爷三个相依为命,一个十五,一个十二,一个十岁。那还是民国时候。我小老姑十五岁就是家长,带着两个弟弟白天下地干活,回来做饭缝补,靠我大老姑的偶尔补贴,辛勤操持整个家。小老姑十七岁那年,遇上干旱,年景差,是个小灾年,地里粮食没熟,家里存粮耗尽,揭不开锅。我大老姑嫁的也是穷人,有心无力。小老姑就想嫁人,弄点粮食来养活俩弟弟。可嫁给穷人家又不行,穷人出不起她想要的粮食,再说很多人家也在节省开支,尽量不在灾年娶妻嫁女,她就想嫁也没人要,只有卖了自己,给人做妾一条路。.......................恰好,那年也有不少富户想趁着荒年纳妾买人。.......................现代讲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那会儿讲丰年买牛、灾年买人。年景不好,穷人卖儿卖女的就多,一多就便宜,所以有钱人都赶在灾荒年买人,划算。附近有个村的老地主愿意出价,五斗小米换一个黄花大闺女当妾。02经过中人说和,我小老姑相貌可以,人品靠得住,父母死后辛苦拉扯两个兄弟,被老地主看中,又额外加了两斗。一石一百二十斤,七斗小米不过八十来斤。我爷爷哥俩都十来岁,正是能吃的时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八十来斤够吃几天?我小老姑怕她前脚一走,哥儿俩没人管束,饿了就敞开造,造完八十斤熬不到秋收就饿死,故而要求把小米换成一石二斗高粱米,又额外多要了三十斤糠麸,叮嘱哥儿俩把高粱、糠麸和野菜掺和起来吃,尽量吃稀,不要吃干,一百七十斤省着吃,差不多能撑到秋粮收割。不管粮食多少,这都是她一个十来岁的农村女孩能做到的极限,即便俩弟弟都饿死了,她也没招。那会儿年间,死人不稀罕,死一片也不稀罕。粮食拉到家里,她磨了一点高粱,手把手教我大爷爷蒸了一锅杂窝头,到了晚上,地主家的人上门,牵着驴驮走了。家里从此就剩下哥儿俩,一个十五,一个十三。这些都是我爹告诉我的,我爷爷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提过。就是依稀记得我小时候不爱吃窝头,有一回爷爷罕见的发了脾气,好像掉过眼泪,嘴里絮叨什么他姐当初连卖自己的粮食都没吃上一口。说的就是我小老姑。03我家父系那边的亲戚,只有大老姑和大爷爷两家,从来没有什么小老姑。到后来突然有一天,她老人家带着子孙上门做客,把我爷爷激动的老泪纵横。我爹带着我们全家给小老姑邦邦磕头,我那会儿还纳闷,怎么突然又多出来一个老姑奶奶?现在懂了,“妾”不是个正常的亲戚关系,而只是个单纯的买卖关系,给人做了妾,就等于把自己当个牲口“卖断了”,一生跟娘家断了往来,从此生死归对方所有,也不可能像大老姑那样,偷偷给娘家补贴。后来虽然解放了,新中国不再讲这些陈规陋俗,地主和地主婆也劝我小老姑再嫁,但她属于老派人,没有当初的一百多斤粮食,俩弟弟活不到如今,坚持以帮佣的身份留在地主家,给他们养老送终,直到地主家挨批斗自身难保,被政府主持分田分产分大洋。本来有人趁机提议,要把小老姑这个妾分给一个老光棍当老婆,之所以没被分出去,是因为她是穷人家的儿女,属于阶级姐妹,政府定性为生活被迫,允她自嫁。小老姑只好离开儿女和我们,嫁到很远的地方。一晃就跟我们家断了四十多年联系,直到九十年代才续上。当年她一走,家里就剩下哥儿俩。都半大小子,除了种地出力气,啥也不会,平时农忙种自己家那点地。到了农闲时节,哥儿俩就扛着撅头到处给人扛零活,饥一顿饱一顿。还是小老姑,给地主吹了枕头风,哥儿俩才来到地主家扛了几年长工,管吃管住有工钱,跟其他长工一样睡大炕铺。虽然当牛当马,但总算平安熬过动荡的年代,还侥幸攒下点粮食和小钱,解放后凑合给大爷爷娶了媳妇。但我大奶奶容不下我爷爷这个小叔子,本身家里穷,地少,儿女又多,小叔子多吃一口,自家儿女就少一口,故而怂恿我大爷爷分家另过。我爷爷多分了半个破院子和一口窑,却少分了两亩地,他只好扛着撅头又四处打零工,自己养活自己。按说我大奶奶是个坏人才对,但并不是。老太太其实人不错,现在我上点岁数也懂了,那个年月里的“恶”大部分不是“人性之恶”,而是“生存之恶”,残酷环境把人逼成那样的,生死存亡面前没法奢谈道德。离开环境谈善恶没什么意义。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后来我爷爷走了狗屎运。因为人品忠厚老实,又是铁杆贫下中农,被我奶奶她爹看上。他一个年近四十的老光棍娶了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总算成了家。04据我爹说,地主老两口死了之后,小老姑无处可去,曾经短暂在大爷爷家和我们家住过几个月。都劝她嫁的近一点,亲人之间方便照顾。但她心结未去,“地主的妾”压在头上,走哪儿都风言风语,她心里不痛快,也怕以后政策变了,再给我们两家遭灾惹祸,故而执意远嫁,嫁到几百里外。所以,一去就四十多年无音信。到了八十年代,地主那个村发现煤田,建了国家煤矿,她留下的儿女们成了工人,住了楼,有了钱。到九十年代又跑过去认亲,连老太太和那边的儿女都划拉过来,进了国企...老太太晚年才享上福。按说离我们近了,几家亲戚该正经走动起来,其实没有。老辈人的思想是很顽固的,她明明对我们两家有恩,但却认为是自己当姐姐的本分,又禁锢于“妾”这个传统思维,自诩“无娘家之人”,几乎跟我们没有往来。其实两个村子相隔不远,最多十里地。早年间,大爷爷和我爷爷秋后有了收成,也会第一时间带一口袋土豆玉米上门给二姐尝鲜。当然,逢年过节不能去,因为那时候上门的都是正经亲戚,而他们不是,只能偷偷摸摸去。所以后来他们只能在地主家当长工,而不能当管事。地主和地主婆死后,他们老哥俩也闻讯赶去,没敢往亲戚里掺和,只是远远磕了个头。后来我爹长大,知道这段往事,也曾特意上门,去找小老姑丢下的儿女认“姑表亲”,好像对方并不是很愿意跟我们往来,路上见了面,能停下脚步聊那么一会儿,逢年过节并不走动。一个当然是少有往来,亲情淡薄,另一个原因,大概他们也受了什么影响,不认为我们是正经亲戚。包括小老姑,九十年代回来定居了三五年,一直等到儿孙工作都落实,才第一次露面,带着几个孙子重孙上门认亲。我爷爷眼泪哗哗流止不住,非要小老姑在祖宗牌位前面坐着。完事姐弟俩拉着手说话,可实际上根本没说上几句,爷爷一直流眼泪,老太太也是。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我们全家又激动又感恩,奈何小老姑的儿孙们无动于衷,甚至还有点不耐烦。我们家是先富后穷,那阵正寒酸,那个年代也是城镇户口鄙视农村户口的时候,你看我们这号亲戚,又是农民又是穷鬼,又很少往来,实在没有“认”的必要,认了反而麻烦,一堆麻烦。我们敬的茶,对方客客气气拿在手里,基本不碰,上的点心水果也不动,疏远又礼貌,几个光鲜亮丽的重孙辈一个劲儿催老太太走,那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爷爷本来收拾出屋子,要留小老姑住上几个月,姐弟俩好好聚聚,唠唠心里话,让我们好好孝敬孝敬,尽心报报恩。结果那次见面最多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小老姑在儿孙的催促下,流着眼泪匆匆离开。我爷爷送人回来,自己坐椅子上,毛巾蒙脸,仰着脑袋默默流泪。05不止我们家,她带着孙子重孙去我大老姑家、大爷爷家也是如此,几十年离别,两小时匆匆结束。我们这些亲戚只好断了念想,不敢主动上门走动,生怕她的儿孙们起了什么误会,给老太太惹来麻烦。等再接到小老姑的音信,就是她儿子的“报丧信”。我爷爷当时就崩了。因我大老姑和大爷爷已经过世,我爷爷是唯一健在的老辈儿,儿孙侄子侄孙一帮人是抬着他去吊唁的,也是抬着他回来的。临行前,各家当家人还商量轮班守灵什么的,在小老姑死后尽最后一点孝心。结果去了才知道,压根没棺材也没骨灰盒,只见到小老姑的遗像。原来小老姑在这边矿上住了几年,把儿孙工作全部落实搞定,又独自返回了远方农村的家,最终死在那里。死后跟过世的老伴儿合了葬,那边已经举办过正式的葬礼。按她病危前的叮嘱,要把自己一些随身遗物和一束头发,特意拿回来,葬到地主和地主婆的合葬墓里。我爷爷瘫坐在地主的墓前,哭的不能自抑,直到“葬礼”结束被抬回来,没吃一口饭一口水。回来就病倒了,好几年才缓过来,但状态一直很差。本来沉默的人更沉默了,没几年也走了。亲戚们在“要不要给小老姑家那边报丧”的事儿争执了一会儿。据说小老姑的大儿子当了大官,已经退休了,一大家子非富即贵,报过去怕徒给人增添烦恼。最终我爹决定还是报吧,报不报在咱,来不来在他。那边派了个年轻人来,跟着披麻戴孝,送完全程。老辈儿走了,代表着跟那边正式了断,从此再无往来。 06扯了半天扯回正题。古代妻子为什么容忍丈夫纳妾?这“容忍”有两个前提:(一)妾是无家之人,属于无根之木,生死操予他人之手。“妾”在古代允许人口买卖的大环境里,不算个人,只能算个牛马一样的“活物”,买进来就是“买断了”,她卖进来就是“卖断了”,孤家寡人一个,生死操予丈夫和正妻之手。没有娘家就意味着势单力孤,无依无靠,在深宅大院里遇上任何麻烦,都得不到外部的有效支援。这是妾面临的道德绝境。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礼法框架下,妾也无法从法理上得到任何官方支持,清官难断家务事,偏偏妾身上的事儿无论大小,都可以被视为家务范畴,没有哪个当官的大老爷去管旁人的家务事。这是妾面临的法律绝境。丈夫如果凌虐妻子,妻子内有儿女撑腰,外有娘家仗势,实在不行还能告官,求助于官府。而妾就惨了,内无儿女(儿女名义上归正妻名下),外无娘家,求告无门。所以丈夫对妾就没有这么多顾虑,随自己喜好,一顶小轿抬进门,喜欢就多玩几天,玩腻了就送人,或者喊个牙婆进来,随手卖掉,哪怕已经给自己生了儿子,但丈夫依然有权随意处置。正妻也是如此,看小妾顺眼,能容忍她在家几年十几年,哪天看不顺眼,随便找个由头喊个牙婆就能卖掉,丈夫往往无可奈何,类比现在妻子觉得家具难看,想换一套合心意的,丈夫能放个什么屁?故而古代妻子往往在丈夫死后,会第一时间把小妾们卖掉处理,跟卖废品一样。古代讲娶妻娶德,“德行”是对妻子的第一要求,连家里买个奴仆,她都只能打骂羞辱,不敢轻易打杀,因为“欺奴”会遭来舆论层面对她自身“德行”的质疑和破坏。但对小妾就能无所顾忌,她有一万种办法。最简单的,小妾生了病,不给她找郎中,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咽气,事后报个“病故或暴亡”,下人抬出去随便埋了就行,毫无压力。身处双重绝境下的妾,对正妻来说危害性最小,能任由拿捏,毫无威胁,一喜一怒就能随手干掉,比捏死蚂蚁还简单。而极小概率的“宠妾灭妻”又是骇人听闻的礼法大罪,是对一夫一妻多妾制的极大亵渎和破坏,丈夫和小妾随时会遭到“礼+法”的双重暴击。妾的危害性近乎于无,这是正妻能“容忍”的大前提。(二)妾的存在不仅不会妨碍正妻的利益,反而会帮助和促进她的利益,妻妾属于利益共同体。纳妾纳色,妾身上只有两种功能,对丈夫“娱色”,给家里“生育”,生下的儿女名义上归正妻所有,这是正妻能从妾身上获取的最大利益之一。这是其一。古代能纳得起妾的男人,非富即贵,最次是个富户,小妾的存在能满足丈夫的色欲,减少他出去烟花柳巷染上脏病的风险。这是其二。古代妻子足不出户,操持家务,终生只在一方小天地里生活,有个乖巧懂事的小妾存在,天天请安“立规矩”,陪伺左右,聊天解闷,曲意奉承,能极大缓解正妻的苦闷情绪。这是其三。遇到烦难的家务处置以及复杂的家族人际处理,小妾又是个不错的参谋和狗头军师,当然也是正妻推卸责任的最佳替罪羊。这是其四。妾的人身权如果粗暴分为两种,睡觉权当然是丈夫的,但她平时的人身管理权却归属于正妻,还能当个丫头随意使唤,甚至欺压羞辱,变相满足嫉妒心的报复心理,人欺负同类是最快乐的,尤其欺负情敌,那快乐简直爆棚,巨爽无比。这是其五。打小三只是一时爽,但打小妾却能时时爽,处处爽,变着花样爽,肆无忌惮爽。你看,又无威胁,又有利益,还能随时报复随时爽,甚至还能弄死她,天下还有比这更带劲的事儿吗,小小嫉妒根本不值一提。07我爹曾经听我大老姑提过那会儿当妾的规矩,天天要去正妻身边早晚请安“立规矩”,这三个字既是个名词,也是个动词,是真的“立”。正妻身边没有妾的位置,陪着说一个小时的话,就是站一个小时。我小老姑虽然听着是妾,其实在地主家也没享什么福。乡下小地主只有两个丫鬟,一个是地主婆的亲侄女,婚前就来了,跟着姑姑学习怎么算账管家,结婚之后继续来上班,做饭+管账,挣一份工钱,等于贴身助理+御厨+大内管家,地位超然。另一个粗笨丫鬟是佃户的闺女,佃户欠了地主的钱,让闺女来干活,用工钱顶账的,专门干杂务,从磨米磨面、洗衣做饭、打扫屋子、劈柴挑水、生火烧炕、挑粪种菜,啥都干。而我小老姑进门之后,顶着妾的名头,干的是丫鬟的活,专做女工女红,从地主一家到长工管事,十五六个人的四季衣裳、鞋帽裤袜、缝补裁剪,被褥缝制和拆洗,到刺绣针织,以及所有的洗洗唰唰,都是她顶着,一年到头不得闲,眼睛熬坏了,双手关节也膨大变形。当然,她还得管生孩子,带孩子,不是一个是一窝。什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的事儿。庆幸的是,地主老两口人不错,她没享什么福,可也没遭什么大罪,就是普通的常人生活,没有影视小说里的狗血受虐。用大老姑的话说,啥妾啊,听着好听,就是个陪睡觉的大丫鬟,无非拿自己小命换了口吃喝,没饿死而已,那种年月里,不饿死就是万幸,活着就是福气。08此文算我这个后人对小老姑的一个交代吧,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普通女人在乱世里挣扎的,不那么普通的一生。可惜无以为报了... 赞 (0) 相关推荐 古代男子纳妾行房,为何正妻需要站在一旁原因让现代人难接受 古代男子纳妾行房,为何正妻需要站在一旁?原因让现代人难接受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上,古代和现代有着非常不同的一点,便是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当然这指的只是那些富贵人家.贫穷的百姓,为了每日的 ... 古代大家庭中,正妻的权力有多大? 本 文 约 377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min 男主外.女主内,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 古代大户人家往往一妻多妾.在古装剧中,我们常听到人们称男主人的正妻为"大太太", ... 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不是因为贤淑,而是因为现实 首先,咱们要区别清楚的一点是,古代女人能够容忍丈夫纳妾,和现代女人不能容忍老公找小三,这两者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并不是说古代女人容忍丈夫纳妾,就是默许老公在生活上,可以胡搞乱来. 纳妾在古人看来,有 ... 小户的妻还是大户的妾,古代女子怎么做这个单选题? 本 文 约 488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采取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虽然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大户人家纳妾仍然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 古代一妻多妾在过年的时候会怎么过呢规矩大到你根本想象不到! 以前多数朝代,一般情况下男子只能有一个妻,一般称正室.元配,妻以外的其他配偶都是妾.妻的家族是丈夫的亲族,如发生诛三族.诛九族等情况时,会相互受到牵连.而妾由于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其家族与丈夫的家族基 ... 中国古代婚姻是什么制度,为何古代女人能容忍丈夫纳妾,有三个原因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从周朝开始确定的,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两种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夫多妻制指的一个男人可以娶多个妻子,他的妻子地位是平等的,而一夫一妻多妾制指的是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 ... 古代女子,为什么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妾? 司马光和妻子张夫人结婚三十余年,一直未有一男半女,张夫人对此非常着急,有一次司马光陪张夫人到老丈人家时,张夫人和母亲商量,为能够传宗接代,背着司马光偷偷挑选了一个漂亮丫鬟,让她来侍奉司马光,可司马光非 ... 古代女性,为什么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妾? 但凡有一位古代的性烈女子穿越过来看到这个标题都会痛骂两句: "提这个问题的人你要是在古代肯定是做妾的,自己做还不够,祝你全家一起做妾,世世代代做妾." "我们何曾有的选择 ... 为夫想纳妾 古代女子如何阻止丈夫纳妾 没想到会这么精彩 古代女子如何阻止丈夫纳妾 没想到会这么精彩 爱情从来都是自私的,不管是是现代的一夫一妻制,还是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在性与情感上,都容不得他人的侵占,都希望自己能独占枕边人的身与心. 在古代一夫多妻合 ... 名将妻子不能生育,就主动要求丈夫纳妾,生下4个孩子都是科学家! 东郭解读关注2021-04-24 13:27大图模式在古代,男人们可以享受着三妻四妾的待遇,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的家族延绵子孙.这个理由,让他们可以拥有成群的妻妾,而被世人所体谅.他们的妻子,不仅要贤惠大 ... 才女写下一首诗, 断了丈夫纳妾的想法, 其中两句千古流传 找到一份真爱不容易,与爱人白头偕老.共度一生更难,不离不弃的爱情逐渐成为稀缺品,显得弥足珍贵.汉代有一对模范夫妻,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让人羡慕的不得了,若是能有 ... 曹雪芹给了她王妃的尊荣,她却替丈夫纳妾,葬送了黛玉的幸福 87版<红楼梦>中南安太妃剧照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贾母的寿宴上,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一位是南安郡王的母亲南安太妃,另一位是北静王的王妃.这两个人见贾府的姑娘以及其他姑娘时,都有赏赐礼物. ... 古代老婆河东狮吼,男人为纳妾够拼的,除了休妻、远行,还定制度 古代男人为纳妾真挺拼,不光会休妻和远行,还会定制度,总结案例 古代老婆河东狮吼,男人为纳妾够拼的,除了休妻.远行,还定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许多有财力的男子都会纳妾,甚至是嫖妓.他们的妻子对丈夫的这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