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2 肺为气之本
【仅作为学习参考。看病治病请去专业机构找专业医生,不要轻信网络。】
五脏为本是《黄帝内经》中藏象内容的核心,五脏为本的观点主要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其中第二部分内容就是肺为气之本。
内经对肺藏象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内容: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肺为气之本,指肺能主管呼吸之气和人一身之气的机能。
人一身之气中最重要的是宗气,合成于肺脏,是指肺将由脾胃转输来的水谷精气和通过口鼻吸入到肺脏中的自然界的清气在肺的气化作用下,将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宗气。
宗气生成后,在肺的作用下,分别从不同的管道输送全身,从经络之中输送的称之为经气,从脉外输送的称之为卫气,从血脉之内输送的称之为营气,通过以降的方式影响着肺气,以降的方式影响人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行。
而且肺脏通过一呼一吸的动作来对全身,人一身中体内外清浊之气进行交换,并不断排除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浊之气,从而保持人体内始终运用的气是一种轻清之气。
正因为如此,内经高度概括为“肺者,气之本。”这个气,就是指人身体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所有之气。
魄之居,魄是人身体的精神活动之一,内经中的魄,后世医家注释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之由也。包括人出生以后不经过学习所产生的一种本能活动,这些本能活动都是属于魄所主管的,也参与着人的一部分情志活动。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皮和毛分别指人体的五华,就是指咱们所说的毛发,面色及指甲,都是五华之一。其充在皮,是指人体五体之一,五体分别指皮,肉,筋,脉,骨,人肢体的横断面,从外到里分别是皮,肉,筋,脉和中间支撑作用的骨。这五体分别由五脏所充养,和五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皮这个五体之一是由肺所主管的。
把肺称之为阳中之阳,阳指它在上焦,按人体上下分阴阳来讲,心肺所居的胸腔在横膈膜以上,也就是人的上半身,属阳;横膈膜以下的腹腔属阴。所以阳中之阳是指在属阳的胸腔的上部。
太阴指季节,四象学说中,把一年四季,上半年称为阳,下半年称为阴,上半年属阳,又分为一个春季和夏季,春天为少阳,夏天为太阳,阳气最盛;下半年为阴,秋天是过了夏至以后,刚入秋,称为少阴,就是阴少,即阴寒之气尚少;而冬天阴寒之气最甚。
按说这里肺应该是阳中是少阴,为何说成太阴呢?太阴是一个误字,应该为肺为阳中之少阴。绝不可用肺的经脉叫手太阴肺经来解释,这样文理不通,因为它后面有通于秋气。四象学说中,秋气,秋天的气象特点表现为少阴而不是太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是指自然界中的轻清之气称之为天气,它是通过口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皮毛进入人体,因此人的呼吸运动中,人所需要的自然界清气有一小部分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口鼻吸入的,所以,《内经》中所说的天气通于肺。
天,在《康熙字典·十篇》这一条中,北宋的邵雍做了最精辟的解释:“自然之外别无天。”这里所说的天就是指自然界,所以自然界中的轻清之气是入通于肺的,然后通过肺布达于全身其他各个脏腑。这句话是指,呼吸之气是由肺所统管的。
《素问·五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是指肺能够主人一身之气,这就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所谈到的肺主一身之气的文化源头,理论源头。
由于人一身之气的生成,全身清浊之气的交换,及污浊之气的排出,轻清之气进入人体全由肺来完成,所以把肺称之为人身气之根本。
内经中肺藏象的主要内容,《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是指宰相,傅是指太傅。封建社会里,相,宰相是辅佐黄帝的,傅,太傅是黄帝没有登基前的师傅。一般太子登基后,其师傅就成了他的宰相,辅佐他的朝政。因此,用相,傅类比思维,比喻肺能够辅佐人身的心,完成对全身生命活动的主宰,所以称之为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治节是指治理调节,也就是肺能够协助心这个君主之官,有节制的调节全身的机能活动。
肺为相傅之官的含义:
1、指肺助心行血。即通过肺主气的机能,实现助心行血。心肺共同管理,治节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的平衡,保持气血流通。
2、肺藏魄,是“心藏神”机能的重要支系。所谓“魄”,即“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精是每个人的父母的先天之精,即男精女卵结合的时候的精,它产生精卵结合的物质基础的时候,魄和神同时产生。
出入,是一个偏义复词,是入,到来的意思。新生命产生时,魄就产生了。魄的功能:“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能动能作:新生婴儿,没人教导他,胳膊腿就会运动,胃肠就会蠕动,会啼哭,会吮乳等就是能动能作。
痛痒,皮肤的触摸觉痛觉温觉。新生儿出生时不啼哭,就会打他屁股,使他产生疼痛发生啼哭,完成人生第一次呼吸运动。痛痒不经过后天学习,人体本来就有。
所以能动能作,痛痒,是指人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因此魄指人身体的最基本的能动的动作。这一部分是由魄来支撑的。
肺藏魄也参与了心藏神的活动。这就是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的理由之一。
肺治节的途径:
1、肺主气,司呼吸,主管全身之气的输布,全身之气有节律的在体内进行清浊之气的交换,有节律的在体内进行循行。
2、通过宣发肃降协调,肺气的运行方式表现为宣发肃降。所谓宣发为向上向外运动,所谓肃降,有清除人体废料,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称为肃,降是向下。
肺气的基本运动方式是向下运行。
比如人的呼吸。人一呼一吸,呼气是宣发的体现,吸气是降的体现。吸气是主动运动,呼气是被动运动。在一个呼吸的矛盾运动中,吸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从而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使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行有序的完成。
在气机活动的前提之下,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它的治节作用:
1、呼吸有序,完成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
2、气能行血,助心行血,血液有序的出入于心肺,出入于人体的每一个脏腑。
3、完成通调水道,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
4、影响营卫之气的有序交会,从而影响整体的脏腑功能活动。
5、影响卫气对汗孔开合的调控,通过排汗,保温,达到调节体温,使人体保持和外环境和谐统一。
肺通过上述作用完成它主治节的机能活动。
宣发肃降是肺的气化活动的主要方式。
通过气化活动完成主气司呼吸,完成主一身之气,完成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机能。这些机能活动完全依赖于肺的推动,需要肺阴的濡养,也有肺阳的温煦。
内经中还有“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其五行属性为金,为清肃之脏,具有恶寒,主降,喜润而恶燥的特性,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
皮:五体之一,皮肤。
毛:指人体头发以外的人的体毛,毛依附于皮,二者都是肺主管。
鼻:包括鼻腔,咽腔,上呼吸道,从形态结构上,鼻腔和上呼吸道直接和肺连通,功能上相互配合。鼻腔和上呼吸道是完成呼吸运动中清浊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形态决定功能。所以说,肺是人身体内脏中直接与外界想通的脏,除此之外,别无他脏。
涕:五液中,泪汗涎涕唾这五种体表孔窍排出的液体中,涕是鼻腔正常的液体,滋润于鼻腔,由肺液所化,由肺气所统管。病理情况下称为鼻涕。
忧(悲):人情志活动,按五行划分为怒喜思悲恐。悲是属于肺所统管的。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来表达,悲忧都是由肺统管。因此,悲忧太甚容易伤耗肺气。
肺的五行属性为金。称之为清虚之脏,虚是清除的意思。
肺还有恶寒的特性。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内经中列举了大量咳嗽气喘病证为例,强调在寒饮食的情况下,或人体感受寒冷之气很容易伤害肺,所以有慢性肺部疾患的病人,到气温下降时,他的旧病就容易复发。内经鉴于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总结出肺恶寒的特性。
肺有主降,恶燥的特性。内经表达其恶燥的特性,喜润是反衬它这一生理特性的。
肺的阴阳属性为阳中之少阴。少阴指秋天阴阳属性特征。这就是四象学说中秋属于少阴。阳是指它在属阳的胸腔。
肺通过它的经脉(手太阴肺经)的相互络属而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