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帝国之都:细数维也纳环城大道上的雄伟建筑和人文场所
上一篇:画不惊人死不休的矫饰主义和巴洛克艺术|艺术史博物馆之五
从维也纳的博物馆区沿环城大道北行不远,一座古希腊风格的雄伟建筑立在路旁,它就是奥地利的国会大厦。按照1861年《二月特许令》制定的帝国议会结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时期的奥地利采用两院制,即下议院和贵族院。1874-1884年建筑师特奥费尔·汉森授命建造这座历史主义风格的国会大厦作为帝国议会所在地,在此之前这位来自丹麦的建筑家刚刚完成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建造。国会大厦采用古希腊的建筑风格还有特别的意义,它象征了古希腊是民主的摇篮。1918年在这里发生了奥地利走向共和的重大变革。1919-1920年,制宪国民议会制定了联邦宪法,是现在奥地利共和国宪法的基础。目前的奥地利议会由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
大厦内有两间会议大厅,通过中间的列柱大厅连通。两间会议大厅的楼顶四角装饰着八座战车雕塑,象征着胜利。
建筑主立面上方山形墙中雕刻的17个人物,代表当初奥匈帝国的17个省。
门前的雅典娜喷泉由Carl Kundmann(1838-1919)等三名奥地利雕塑家依此前汉森的规划于1893-1902年制作完成。智慧女神雅典娜左手持长矛,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尼刻。雅典娜和尼刻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尼刻是雅典娜的从神。在古罗马神话中,雅典娜对应的是弥涅尔瓦,尼刻对应的是维多利亚。
雅典娜雕像下方有四个人物,分别代表流经奥匈帝国的四条主要河流,前面两个人物代表多瑙河和因河,后面两个代表易北河和伏尔塔瓦河,两侧是顽皮的丘比特骑海豚嬉戏。
喷泉两侧路口各有两尊驯马者雕像,为J. Lax制作于1897-1900年,象征对激情的抑制,这点被认为是议会合作成功的先决条件。
国会大厦在环城大道外侧,对面是空旷的人民公园,向北走的大道两侧则是两幢相对而立的建筑。东边是城堡剧院,前身为玛利亚·特蕾西亚统治时期于1741年开业的老皇家剧院,号称欧洲第二古老的剧院。1888年,此前设计建造过自然史和艺术史博物馆的Gottfried Semper和Karl von Hasenauer两位建筑家重建了这座新剧院。1918年共和国成立以前叫霍夫堡剧院,现在是奥地利国家大剧院,不过建筑上方仍然保留着当初刻下的“皇家霍夫堡剧院”的字样。
西边的维也纳市政厅是维也纳市长、市议会和州议会的办公地,由Friedrich von Schmidt设计,就是主持过圣斯蒂芬主教座堂大修并被授予维也纳荣誉市民称号的那位德国建筑家。这座新哥特风格的市政厅建于1872-1883年,主立面有五座尖塔,非常引人注目。
中塔的塔身高达98米,塔顶屹立着一尊3.5米高的市政厅守护骑士雕像,为奥地利铁艺家Alexander Nehr(1855-1928)制作,完全用精铁打造而成。
市政厅北侧紧邻的是历史悠久的维也纳大学。它由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于1365年创立,至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他死后弟弟阿尔布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1349-1395)继承爵位,扩建了这所大学。如今的维也纳大学由8个学院约190个系组成,分别位于94个地方,分散在维也纳各区。位于环城大道西侧的这座文艺复兴式建筑为学校主楼,建于1877-1884年,由奥地利建筑家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设计,是维也纳大学的中枢。整幢建筑长161米、宽133米,由两幢对称的教学楼组成,通过一条华美的长廊连接。
走进主楼,学生们背着书包从我们身边匆匆走过,那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大楼正中有个面积约3300平米的庭院,很多人在院中支个躺椅看书聊天,很是惬意。
庭院四周是一圈长廊,里面陈列着一百多尊维也纳大学著名校友的胸像。
历史上维也纳大学产生过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熟悉的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等都是从该校毕业的。下面这两个是物理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1803-1853)和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的雕像。
到维也纳大学这里,环城大道向东拐去,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位于这个拐角西北方向。穿过一片大草坪,远远地看见两座雄伟的尖塔,那就是感恩教堂。
1853年2月18日,当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散步至此时,匈牙利民族主义者21岁的裁缝János Libényi突然持刀窜出行刺。尖刀扎向当时也不过23岁的皇帝的脖子,安保人员反应不及,皇帝被刺中。幸好当时皇帝穿的制服领子上绣着厚厚的花纹图案令尖刀刺得不是很深,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流出鲜血但保住了性命。由于奥地利与匈牙利的微妙关系,善良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要求手下不得虐待凶手,在其被执行死刑后还给予凶手家人一笔抚恤金作为安抚。事后,皇帝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号召各地捐款在此建造一座教堂,以感谢上帝保佑皇帝幸免于难。
在1854年的比稿竞赛中,年仅26岁的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所设计的新哥特式教堂从7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我们刚刚提到过,维也纳大学主楼正是这位奥地利建筑家后来的作品。教堂于1856年开工,1879年建成,正好作为献给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茜茜公主银婚的礼物。
为面向皇宫,教堂主立面没有采用普遍的西向,而是朝东南方向而立。如今,主立面大部分被一块巨幅广告牌所遮挡,仅在右下角留出一个小门供人进出。
教堂内部为三殿式,侧殿的高度只有中殿的一半,使上方的窗户可以直接将阳光透进中殿。
主祭坛由奥地利雕塑家Joseph Gasser von Valhorn(1816-1900)设计制作,灵感来自于罗马的拉特朗圣若望教堂和城外圣保罗教堂。带圣母像的华盖上方尖塔里是基督像,被四位手持耶稣受难圣物的天使环绕。
华盖内是金灿灿的神龛,上层中间为耶稣受难像,两名天使伴其左右,再两旁则是四位天主教圣人,左边两位是圣嘉禄(Charles Borromeo,1538-1584)和洛赫的马克西米连(Maximilian of Lorch,?-288),右边两位为普瓦泰的希拉利(Hilary of Poitiers,310-367)和明谷的圣伯尔纳铎(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
六角形的讲道坛在装饰板上雕刻着五个人物形象,中间的是讲道的耶稣,两边分别为四大拉丁教父:圣奥古斯丁、圣格里高利、圣哲罗姆和圣安布罗斯。仔细看会发现耶稣手中的经书上只刻了两个希腊字母,左边的是阿尔法,为希腊字母中的第一个,代表生命的开始;右边的是欧米伽,为希腊字母中的最后一个,代表生命的终了,寓意救世主基督宣扬的教义将让信徒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