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熟悉又陌生的麻风病
1月27日是第66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事实上,早在2002年我国就已经达成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年新增患病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但历史并不遥远,麻风病遗留的影响并未彻底消失,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也从单纯控制发病率上,转向更为全面的消除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周围神经的病变。如今麻风病已十分少见,以上海为例,近年来的发病率、发现率和复发率都近乎为0,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
麻风病直接导致死亡的案例比较少见,但由其所致的皮肤损害,乃至于残疾、畸形和毁容多有发生。此外,麻风病还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包括直接的呼吸道传染和间接的接触传染。
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数种抗麻化学药物联合治疗,这些药物包括氨苯酚、利福平和氯法齐明等。虽然麻风病的治疗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但在正规使用药物后的几天至一周时间内,就可以消灭其传染性。
麻风病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但由于目前麻风病病例十分少见,百姓们包括许多医务工作者在内,对于麻风病了解不足,警惕性不强,可能导致一定风险。因此,医务人员应提高专业性和警惕性,而普通百姓则应树立对麻风病的基本认识,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人类与麻风病的斗争经历过一段残酷的历史,但如今麻风病的防治手段已经十分成熟,百姓们对于麻风病不必过于恐惧。
其次,麻风病的传染并没有那么容易。除了麻风杆菌在人体外不易存活和间接接触传染风险低等因素外,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会导致疾病发作,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体的免疫能力。一般来说,大部分人机体免疫力较高,足以对抗麻风杆菌感染,只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才容易罹患麻风。这也解释了为何生活条件更好的发达地区相较于欠发达地区的麻风病病例更少。
此外,因为其传染性,麻风病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因此,关注和了解发生在亲属或周围人的麻风病病史,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识别和发现麻风病。
值得注意的是,麻风病不是一种终生疾病,是可治愈的。经过正规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很少复发和常人无异,因此要反对歧视麻风病患者的错误行为。
最后,借助疾病日等契机进行麻风病宣传是有必要的。更多了解麻风病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增加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减少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拒绝麻风病患者歧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