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术后复查项目包括哪些?

文章摘要:从根本上讲,肾癌即使手术完全、彻底地切除肿瘤或患肾,术后仍存在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因此,要密切监察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这就需要在一段时期内定期的随诊复查。那么肾癌术后复查项目包括哪些?肾癌术后多长时间开始复查,需要复查多长时间呢?

1、肾癌术后随诊、复查包括哪些内容?

肾癌术后随诊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是否有复发、转移和新生肿瘤,以便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术后第一次复查的目的还包括评估肾脏功能、术后恢复状况,以及有无手术并发症。对进行肾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第一次复查建议行肾脏CT扫描,来了解手术后肾脏的形态变化情况,并作为一个基本资料,为今后的复查做对比之用。

第一次复查时,患者应该详细地向医生汇报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区的疼痛与不适感是否恢复,切口愈合是否完全,身体体能、精神状态等恢复情况,有无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出现,如咳血、骨痛等。一般来讲,术后1-3个月,患者会完全从手术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回归到健康人的生活状态。当然,因每个人的体质与心理调节能力的差异,从手术中完全康复的时间和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至于在心理上能接受与坦然面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现实,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血液生化学的检查是肾癌术后随诊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检测血常规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存在贫血,或术前的贫血是否改善。通过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代谢情况,一方面反映术后患者整体的恢复状态,一方面肝脏也是肾癌术后转移的好发部位。肾癌术后对肾脏功能的了解是随诊的一项重要内容,肾癌手术对患者肾功能单位造成直接的损失,那么剩余的肾脏功能单位运转如何,能否已经承担起机体全部排尿排毒的重担,这些严重关系到患者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通过检测血液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患者剩余肾脏功能单位的工作是否有效。一般情况下,即使一个肾脏也能完全承担机体的全部生理排泄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常用的肾功能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是对于两个肾脏一起工作而言的,那么一个肾脏时肾脏功能指标可能会部分超出这些正常值范围,比如血肌酐大于140 μmol/L(正常值133 μmol/L),这是肾癌术后常见的现象,不必因此而过分紧张。重要的是观测肾脏功能的持续变化,血肌酐是稳定在某一稍高值不变,还是术后在持续升高。如果肾功能稳定不变就是正常状态,而如果肾功能持续变坏就需要格外警惕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肾癌术后局部复发主要是指肿瘤在手术切除部位的重新生长,包括原肾床部位肿瘤组织的复发生长,局部淋巴结转移,肾切除后周围器官组织内肿瘤的生长,如肾上腺,以及肾部分切除后肿瘤在保留下的肾组织内的生长。因此,术后复查首先要检查手术部位的组织恢复情况和有无肿瘤复发。彩色超声与CT是此部位检查常用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先行手术部位的彩超检查,如有异常发现则有必要进一步行CT平扫或CT增强扫描。值得注意的是CT虽然诊断敏感性、准确性要高于彩超,但CT检测所带来的X线辐射本身对患者正常组织有一定损害,不宜过频繁使用。

肾癌术后远处脏器的肿瘤转移时随诊复查的重点。肾癌术后转移好发于肺部,约占所有转移的50%-60%。因此,胸部X光成像检查是复查时的必检项目。如果X光片有可疑的发现,还需要进一步行肺部的CT检查。需要指出的是成人肺部有许多非特异性的改变,缘于陈旧性炎症,吸烟与空气污染等。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是结节性改变,而小的肺部结节是难以定性诊断的,所以对肺部小结节的动态监测十分重要,主要与以前的肺部检查资料对比来判断小结节的生长变化,因为总体上讲只有肿瘤性病灶才有持续生长的特点。肾癌其他的转移部位还包括肝脏,脑和骨等。肝脏的检查主要是以彩超为主,同样是发现可疑病灶时再做进一步的CT或核磁共振检查。对骨和脑的检查不是肾癌术后的常规检查项目,因为这些部位的转移比例还是相对较低。如果有特殊的相关症状,如骨痛或脑神经系统的改变需要警惕并进一步检查。在生化检查中,往往会包括碱性磷酸酶的检查,因为在某些骨转移的病例中,会出现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因此随诊时检测血液中碱性磷酸酶可以帮助发现早期的骨转移。但碱性磷酸酶升高并不一定代表骨转移,许多其他骨代谢的疾病也可以引起碱性磷酸酶的改变,所以当发现肾癌术后血液碱性磷酸酶升高时,仍需要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如骨的核素扫描等。

2、肾癌术后多长时间开始复查?需要复查多长时间?

通过临床的科学统计,人们发现肾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多半发生在3年之内,而术后1-2年是复发与转移的高发时间。因此,我们建议肾癌患者无论是I期、II期还是III期都要在术后半年开始复查,头两年内需要每半年复查一次,那么从第3年起可以每年复查一次直到术后第5年。5年之后可以停止系统规律复查,转为定期的非特殊性的常规体检。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并没有一个可以适应所有患者的单一的随诊方案,国际上通用的肾癌治疗与随诊指南也只是给出一个适合多数患者的随诊建议。对于每一个患者的随诊方案还需要个体化的设计。比如对一个只有3.0厘米的低分级的肾癌患者,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后,它的复发与转移率是比较低的,那么对这样的患者每半年一次地随诊2-3年已经足够。但对一个肿瘤比较大,已侵袭到肾周脂肪,或静脉中有瘤栓,或肿瘤分化比较低(恶性度高),那严密地随诊3-5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诊复查。再有对肿瘤较大,局部残留或复发可能性较高的患者,随诊重点可能就要集中在手术切除部位的检查上,随诊时采用敏感性较高的CT等手段可能就十分必要。此外,对一些遗传性肾癌,比如VHL综合征,遗传性肾乳头状腺癌等,因为其具有多发和双肾发生的倾向,那么在随诊时对对侧肾癌的检查就成为重点,必要的腹部CT检查可能要维持若干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