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先生的三个“一不留神”

舒乙是作家老舍和画家胡絜青的儿子,高中毕业没学写作也没学画,去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留学,学习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回国后一直做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导科研室和中心实验室。他43岁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近水楼台研究父亲老舍,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一发而不可收,以创作散文、传记为主,兼写文学研究论文,已出版《我的风筝》《走进现代文学馆》《疼爱与思考:一个政协委员的大运河四次考察亲历记》《发现北京》《见证亲密》等23部专著,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一不留神”舒乙成为了作家。

(三惜草堂藏品:舒乙  “无为斋”  尺寸:68cm×45cm)

1984年,舒乙“弃理从文”从北京市光华木材厂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次年开馆后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1993年以后负责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2000年5月新馆落成,任馆长。有人说,舒乙当现代文学馆馆长,靠的是工作能力,尤其是筹款能力,他是个资金运作的好手,文学馆新馆的建立主要是他的筹款。近年来,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从“发现北京”,到“大运河考察”,为留住即将逝去的文化鼓与呼。早些年,在文物界有“三套马车”的称谓,是指八十年代初的单士元、郑孝燮和罗哲文三位先生,后来罗哲文先生他自己、舒乙、姚珠珠称为 “新三套马车”,三个人一个比一个小十岁,在文博、文保和出版项目上有若干次成功的合作。舒乙还被选为中国博物馆学会的副理事长,“一不留神”舒乙又成为了文化学者和博物馆学家。

舒乙小时候喜欢画画。他曾回忆说,抗战时期,妈妈胡絜青由北平带了两张齐老人的画到重庆北碚,其中一张画的是一群小雏鸡,是白石老人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讲解中,小舒乙不知不觉爱上了画小鸡,居然还有点像。有一次,重庆文化界人士集会,为老舍先生庆贺45岁生日和纪念他从事文学创作20周年。老舍抱回一个大的纪念册页,上面全是他的作家朋友和画家朋友为他作的题词和绘画。他一时兴起突然当众让小舒乙也在上面画一页小鸡,和那些大作家大画家并列。可是舒乙并没有把绘画坚持下来,直到花甲之龄才重拾画笔。

(老舍一家在重庆。右起:舒济、舒雨、老舍、舒乙、舒立、胡絜清)

不知道“清规戒律”的舒乙在作画时不学习母亲胡洁青的传统画派风格,走自己的路,充满新意。他崇尚鲁迅先生总结写小说《阿Q正传》经验的四句话:“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他的画很阳光,很有冲击力,很有趣味;他的画很民间,很直率,有视觉感,冲击力度大,有震憾性。留苏的好友、雕塑家、书画家钱绍武先生曾动情地说:“每次看舒乙的画,都引起会心的微笑。如同好友交谈,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他的画当然没有职业画家的熟練和周详,但总有一种亲切动人之处。我前天,偶然看到吴宇森先生在北京电影节的讲话。他说:‘我希望用自己即兴的灵感给观众带来惊喜。’我以为这‘即兴的灵感’正是舒乙先生画作的核心所在,魅力所在。这种灵感是‘即兴’的,不是预先计划、设计的,是油然而生的,是一瞬即逝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懂得珍视它,并抓住它,一旦放过,就再也追不到了。”

舒乙亦写书法,有老舍书法的影子,但运笔更自由一些。“我不知道如何界定我的画,我没有派,也不入流,我没有专门学过画,我只凭着我的想法作画。我仔细观察世界,受了感动,记在心里,思索很久,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感情和一点特别的意思,用毛笔,用墨,用颜色,表现在宣纸上。”这是舒乙说自己的画,也是说自己的书法。

(三惜草堂藏品:舒乙  “南无阿弥陀佛”  尺寸:78cm×45cm)

2007年11月28日被聘为中央文研究馆馆员,是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事长,“一不留神”又走进了书画家行列……

2016年11月30日王宝林于三惜草堂

舒乙,1935年8月16日出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现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事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9月到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留学,学习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回国后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78年调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导科研室和中心实验室,该室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技术革新全国先进单位称号。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6年出版第一个散文专集,一直以创作散文、传记为主,兼写文学研究论文,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学瑰宝》《小绿棍》《梦和泪》《走进现代文学馆》《大爱无边》《疼爱与思考—一个政协委员的大运河四次考察亲历记》《发现北京》《见证亲密》等专著23部,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