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画坛宗师——齐白石传略
齐白石像
齐白石是我国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原是偏僻乡村的小木匠,年27岁时始正式学画,60岁时“衰年变法”,闭门苦练,改变画风,自创红花墨叶一格,享誉京城。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
白石老人
一、木匠改行,专习绘画
齐白石出身寒门,8岁入蒙馆读书,不到一年,便辍学在家,砍柴放牛。因他身体孱弱,干不了田里重活,家里就想让他学一门手艺,以备将来养家糊口。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画谱》为师,习花鸟、人物画。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唐诗三百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在胡沁园帮助下,齐白石正式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胡沁园向他传授了许多作画的理论,还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拿给齐白石临摹,同时,又介绍齐白石向湘潭名画家谭荔生学画山水。
齐白石《群鱼》
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齐白石的书画大有长进,很快进入了文人雅士的社交圈子。1894年,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谱《寄园印存》,印学丁敬、黄易,规矩精密,几可乱真。1900年,齐白石居住于莲花峰下梅公祠,自称“百梅书屋”,并在院内盖一小屋,名“借山吟馆”,致力于绘画作诗。1902年,应夏午诒邀请,赴西安教画。在西安结识樊樊山,尽观临摹樊所藏的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书画,形成早期的冷逸画风。
齐白石《群虾》
三、 北漂老马,幸遇伯乐
1917年春夏间,齐白石的家乡发生了兵事,人们纷纷另谋避难之地。他迫不得已辞别了父母妻子,携着简单行李,独身北上,赴京成为一名“北漂”。也正是由于这次北上,他的艺术人生出现了重要转折。齐白石到了北京,住在法源寺庙内,在琉璃厂南纸铺挂润格卖画。期间他结识了改变其一生命运的陈师曾并与之订交。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师曾,齐白石的艺术天才将难以发挥,甚至可能会一辈子在养家糊口的困境中被彻底淹没。
陈师曾像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他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与弟陈寅恪一起,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矿务铁路学堂。与青年时代的同窗鲁迅相遇,并结识李叔同先生,与他们成为好友。1909年回国,任江西省教育司长。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5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教,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陈师曾《山水图轴》
1923年,陈师曾赴南京为母亲奔丧的途中得痢疾,不幸病逝。齐白石闻之嚎啕大哭,涕泪作诗曰:“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味。”又有“哭君归去太匆忙,朋党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君我有才招世忌,谁知天亦厄君年”“此后苦心谁识得,黄泥岭上数株松”等,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可窥一斑。
陈师曾《梅花水仙图》
三、衰年变法,享誉京华
当时齐白石的冷逸画风不为北京画坛所接受,他在京的卖画生涯陷于困顿。齐白石有诗曰:“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当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偶见齐白石大刀阔斧的篆刻为其吸引,遂萌生一识之愿,乃寻到住在法源寺的齐白石,两人一见如故,齐时年55岁。在陈师曾引荐下,齐白石结识京城姚茫父等画界名流,眼界渐开。齐白石听从陈师曾的劝告,始行“衰年变法”,弃八大山人一派转学吴昌硕画风。民国五年至八年,是齐白石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假如没有陈师曾的劝其变法乃至策划宣传,齐白石是难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匠一举成为画坛巨擘的。
齐白石《山水图轴》
当时陈师曾从友人处借得二十幅吴昌硕精品给齐白石临摹研究。齐白石令其妻将其反锁室中,闭关修行,终日苦学。三年后,自创红花墨叶一格,学成出户。1920年,陈师曾请当时画坛领袖吴昌硕为齐白石站台,写了一张润例(公开价目表),订出的润例已是接近当时一线画家的价位,大大抬举了齐白石一番。这里面除了有齐白石画风向吴昌硕靠拢的因素,当然更多的是陈师曾的面子,毕竟这份润例是陈师曾托吴帮齐定的。陈子庄在《石壶画语录》中曾有生动的描述:“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齐美人’。陈师曾见后说齐天性疏放,笔下出丑相,怎能画美人!应当学大笔写意画,以丑为美”。
齐白石《仕女》
1922年春天,陈师曾应邀去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携带齐白石花卉、山水数幅,供展览出售。陈将齐白石画之价格订得比吴昌硕的画高。日本人见后大惊,以为画虽好,但价格太高,于是有人径往中国收买。陈师曾得此消息,立即电告国内,将国内所陈列的齐白石的画润格提高二十倍。这样一来,展览会上的齐画被销售一空,花卉每幅卖了100银币,二尺纸山水更是卖到了250银币。不仅如此,法国人也拿了齐白石和陈师曾的画,准备参加巴黎展览会。日本人还专门为他们拍摄了纪录片,在东京艺术院放映,轰动一时,风头盖过吴昌硕等国内一流名家。此事引起吴昌硕的不爽,说出了“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生成了齐白石与吴昌硕的一段画坛恩怨。
吴昌硕铜像
四、摇身一变,跻身教授
1928年,“十载关门”的齐白石在花鸟画上变法的新风格已经成熟,他的艺术在这一刻破茧而出,大放异彩,从此进入了一个“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自由境地,带有强烈个人符号的“红花墨叶”派画风开始独步画坛。琉璃厂那些嗅觉敏锐的古董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多“庄家”相中了齐白石。京城著名画家胡佩衡,为齐白石编辑出版了第一本《齐白石画集》,王森然、胡南湖、朱屺瞻、王瓒绪等人也是通过大量买画、买印而成为齐白石的大主顾;京剧名家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但这些仍都是“小庄”。
齐白石《牡丹图》
更大的主力是林风眠和徐悲鸿。林风眠赴法留学回国后创办了北平国立艺专,1927年,26岁的林风眠邀请年纪大他一倍的齐白石到艺专当教授。林风眠看中的是齐白石的“土”,因为林风眠当时要实现自己的美术抱负,改革中国画,打败当时充斥画坛的贵族文人画。他一方面要从西洋现代美术找子弹,一方面要从中国民间找新鲜素材,结果林风眠发现,齐白石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土”,恰好可以和西方现代美术融会合一。于是林风眠力推一个毫无学术背景的木匠画家走上大学讲坛。可惜,林风眠在北平动静闹得太大了,得罪了政府,不久就被赶出北平,南下创办杭州国立艺专去了。
林风眠《三鹤图》
两年后,时年33岁的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也邀请齐白石任学院教授,并不断通过买画来提高齐白石的信心,后来徐悲鸿又为齐白石出版画册。为何徐悲鸿也看中了既无学历、又没留过洋、还是小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呢?原来,当时国内正好发生关于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大论战,徐悲鸿坚持中国画必须革新,需要树立典型,齐白石恰好完全抛弃了中国画的传统路数,画风不拘一格,带有平民生活情调,并且从民间艺术里吸取了大量养分,而且作为一个毫无学位的木匠,能被聘为大学教授,本身就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壮举,这在今天都是话题。于是,齐白石被视作中国画改革的一个方向,加以力推。
徐悲鸿《秋马》
但这让齐白石迅速上位出名的同时,也使其受到画坛保守派的更多非议,成为众矢之的。齐白石在赠给徐悲鸿的一幅画上题诗云:”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谓我身手出异怪,鬼神使之非人能。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说明徐悲鸿当时也是顶着巨大压力来力挺齐白石的,而齐白石当时画风也的确不为社会普遍认可。而这番作为的背后,则是关于中西绘画方向的大论战。
齐白石《紫藤》
七七事变后,北平大学被日本人接管,徐悲鸿也早已辞职,齐白石也就拒绝再去学校。抗战时期,齐白石作为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当然不能像徐悲鸿、林风眠以及他的学生李可染那样去西南大后方,他索性闭门不出,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抗战胜利后,齐白石被认为是沦陷区的文化人,社会上对他颇有微词,齐白石陷入信任危机。而这个时候,当时国民政府主管宣传的首脑人物张道藩拜齐白石为师,这不但让齐白石解除了信任危机,还使其身价倍增。1946年,徐悲鸿回到北平大学任校长,齐白石又接受邀请,以82岁高龄出任名誉教授。1947年,齐白石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各路高官贤达都来捧场,轰轰烈烈。盛名之下,齐白石想要安静也就不可能了。
齐白石《紫藤中堂》
五、领袖关爱,独享殊荣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齐白石听从徐悲鸿的劝告留在了北京,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宴会。建国后,他与同乡毛泽东开始有了交往。齐白石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还写信给主席。主动表示把家里购置的200多亩田和一间住宅上交给国家,希望子孙们也像自己一样自食其力,同时谈到因为物价问题,自己的收入不够用,希望国家能增加点津贴。其实,当时的背景是,建国后艺术市场很快消失,靠卖画为生的齐白石生计发生了困难,且湖南当地开始“斗地主”,齐白石摸准政策,主动上交田地。
齐白石赠主席《鹰》
1950年10月,毛主席专门请齐白石吃饭,朱德作陪。齐白石赠送给主席一幅自己82岁时所绘《鹰》、一副作于1937年的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和一块珍藏的砚台。上交了田地,又有主席过问,大艺术家当然不能被划为地主。最高领导非常关心齐白石的生活起居,为他提供更优质的住宅大院。
齐白石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1951年齐白石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1953年中央美院庆祝老人九十诞辰,毛泽东送寿礼,同年,文化部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荣誉,并选其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954年北京举办“齐白石绘画展”,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齐白石为“通讯院士”,1956年,齐白石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金奖,1957年,也就是齐白石去世的当年,他还担任了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而齐白石也十分争气,生命最后的5年里,还创作了300多幅带有时代印记的画,为新中国增光添彩。
齐白石《祖国颂》
斗转星移,齐白石从一个寓居乡村的木匠到誉满全球的巨匠,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他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正是这样一个不欺世媚俗、执着追求的艺术大师,才给后人留下了一件件和谐奇趣、寓意无穷的传世佳作。在齐白石身后,国家不断弘扬其艺术风格,并作为艺术为大众服务的标志进行推广。齐白石作品被印在搪瓷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品以及邮票等大众出版物上,齐白石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画坛的一号人物了。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