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悬案:张太后选择嘉靖为帝,为何二个弟弟反被慢性处死

1521年,正德帝突然去世,由于生前没有留下子嗣,于是留下一句遗言:“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也就是说,让皇太后与阁臣一起挑选继承人。

正德父亲是明孝宗朱祐樘,母亲是孝康敬皇后(张皇后),而张皇后有两个弟弟,分别为张鹤龄与张延龄。正德去世之后,张皇后与首辅杨廷和扶立朱厚熜(嘉靖帝)为帝,因此张皇后对朱厚熜有大恩。但在嘉靖十二年时,将张鹤龄与张延龄兄弟俩关进了监狱,嘉靖手法非常奇怪,只关着不判刑,其中张鹤龄死于狱中,张延龄被关14年后处以极刑。

那么,张皇后有着“拥立之功”,嘉靖为何苛刻对待她弟弟?将兄弟俩关进监狱之后,嘉靖为何只关不判刑?

正德去世之后,按照正常排序,朱厚熜是皇位第一继承人选,之所以这么说,要从明宪宗开始说起。

明宪宗子嗣较多,有十余个儿子,由于前两个儿子早夭,于是皇位就落到了明孝宗朱祐樘的头上。明孝宗朱祐樘是一位痴情皇帝,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两人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朱厚照,后来是明武宗、正德帝,次子早夭。因此,正德去世之后,按照正常排序,皇位继承人就要在明宪宗其他儿子中挑选,相当于过继一子到正德帝名下。

首先,明宪宗的儿子们,正德帝的叔叔们,应该要排除在外,没办法“侄死叔继”,否则就乱套了。新上任的皇帝,本该称张皇后为母后,而正德帝的叔叔们自然不能这么做,否则就是乱了伦理。

其次,明宪宗第四子是朱祐杬(yuán),被封在湖广安陆州,为兴献王。既然明孝宗朱祐樘这一脉已经没有后代,那么按照正常排序,应该由他这一脉继承皇位。与朱祐樘后代一样,朱祐杬育有朱厚熙与朱厚熜,其中长子朱厚熙早夭,留下一根独苗朱厚熜。

按照封建宗法伦理,朱厚熜是第一继承人,继承正德帝的皇位。但世事无绝对,尤其涉及皇权之争时,正德帝的叔叔们未必没有机会,一切只看各自手段,至于伦理什么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总能妥协克服的,更何况奸臣江彬一干人等心怀不轨。正德帝在位时,由于长期没有儿子,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朱宸濠,宗法伦理上与正德帝相去甚远,不是企图将他儿子过继给明武宗,以取得皇位,还差一点就成功了吗?

最终,张太后与杨廷和共同策划,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让15岁的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朱祐杬的服丧时间(朱祐杬死于二年前,按例还要再服丧一年),迎立正德帝的堂弟朱厚熜为帝。

朱厚熜接到张皇后诏书后,就跟随使团前往京城登基,但到北京城外良乡时,朱厚熜与朝廷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

杨廷和等请求朱厚熜尊明宪宗为父,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但朱厚熜不肯接受,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于是,双方僵持不下互不妥协。最终,张皇后让群臣上笺劝进,就是暂时搁置这一争议,当然张皇后损失最大,因为朱厚熜还没有承认她是宗法上的母亲。

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不久,就又爆发了一次冲突,就是杨廷和等要朱厚熜尊明孝宗为皇考(宗法上的父亲),但朱厚熜坚持尊朱祐杬为皇考,双方僵持不下,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史称“大礼议之争”。后来,虽然嘉靖帝称明孝宗为皇考,张皇后为圣母,但还是不顾朝臣反对,尊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并将牌位放到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这件事一直持续到1538年,嘉靖帝大获全胜。

从朱厚熜继位来看,张皇后功劳甚大;从大礼议之争来看,张皇后吃亏甚多。按理说,嘉靖对张皇后应该心存感激,甚至怀有愧疚之心,但为何嘉靖对张皇后二个弟弟下狠手呢?

张太后和杨廷和一起选定了本为外藩的嘉靖皇帝继位,这是他登基的法理基础。按照以往做法,嘉靖相当于过继给明孝宗,本该追认明孝宗为父亲,认张太后为母亲。但是通过“大礼议”之争,嘉靖封生母蒋氏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而只尊张太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蒋氏地位甚至高于张太后,于是双方关系立刻急转直下。

根据史书记载,张太后与蒋氏不和,原因大概是张太后瞧不上蒋氏一步登天,这件事引起嘉靖的不满,对张太后态度愈发冷淡。大臣上奏为张太后打抱不平后,嘉靖还会降罪于大臣,之后甚至将张太后的称呼由圣母改为伯母。

但问题在于,在理论上张太后的确能对嘉靖的皇位产生威胁,毕竟他继位的法理来源于张太后的认可,因此理论上张太后可以废立嘉靖,而在古代不是没有太后操持废立的事情。与此同时,嘉靖缺乏对张太后的制衡手段,也就是没有抓到张太后的把柄,这让多疑且缺乏安全感的嘉靖看来,肯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更让嘉靖难办的是,张太后是他法理上的母亲,由于孝道的关系,即便犯错也不好处置,因此张太后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所以,唯一能制约张太后的,大概就是她娘家人了。如果张太后娘家人出事,嘉靖就可以通过他们来制约张太后。

张鹤龄与张延龄两人都为非作歹,确实非常骄横。根据史书记载,明孝宗时兄弟俩把皇宫当作走亲戚一样,非常随意,还有与其他权贵抢田,家奴上街群殴,还招纳无赖等,可谓作恶多端。后来,明孝宗多次留张延龄在宫中敦敦教导,他以头触地,表示悔过,以后逐渐收敛。当然,即便收敛也经常横行不法,枪毙三遍都不为过。

随着嘉靖皇位逐渐稳固,开始对这俩兄弟出手了。嘉靖八年(1529),嘉靖下旨“尽革外戚封,不得世袭”,张鹤龄与张延龄因为横行不法,都在不得世袭的范围内,其中张鹤龄被嘉靖皇帝削除封爵。四年之后,嘉靖将兄弟二人抓捕,然后关在狱中,不闻不问长达14年之久。其中,张鹤龄当年死于狱中,张延龄被关了14年,然后1546年被斩于西市,享年69岁。

嘉靖为何将张延龄关押长达14年?原因就在于张太后身上,通过张延龄来制衡张太后,让她投鼠忌器,不敢彻底翻脸。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打击张太后的二个弟弟来报复她,非常孝顺的嘉靖报复心很强,要为生母蒋氏“讨回公道”。

兄弟俩被抓捕后,张太后曾苦跪求情,却没能得到嘉靖的原谅,之后张太后一病不起、晚景凄凉,1541年张太后去世,死后也很凄惨,直接合葬进泰陵,但是没有进祖庙,这在当时非常不可思议。张太后死去之后,嘉靖是又高兴、又惭愧、又恼恨,情绪很复杂,第二年正月还罕见地闷闷不乐地免去文武群臣及四夷朝贡的道贺。

张太后刚去世时,自然不太适合杀掉张延龄,一旦那么做了,必然在朝廷引起一场风波。但等到5年之后,基本上已经物是人非了,这时嘉靖才下旨处决了张延龄。总之,在与张太后的斗争中,嘉靖也是大获全胜。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说:“他是明代有史以来最为聪明的皇帝。他的聪明,丝毫不比朱元璋差,而且非常狡猾,也善于控制大局。他掌握了做皇帝的规律,没有人能动摇他。”以嘉靖对付张太后的手段来看,不愧是史上最擅权谋的帝王之一。

参考资料:《明史》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