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阅读技巧(13-6)过早搏动
第六章 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早搏)也称为期前收缩,是指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异位搏动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过早搏动。其中以室性过早搏动最为常见。
一、描述过早搏动心电图的术语:
(1)、联律间期:指异位搏动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房性过早搏动的联律间期应从异位 P波起点测量至其前窦性 P 波起点,而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应从异位搏动的 QRS 波起点测量至其前一 QRS 波起点(图 6-1---6-3)。
(2)、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由于房性异位激动,常易逆传侵入窦房结,使其提前释放激动,引起窦房结节律重整,因此房性期前收缩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而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距窦房结较远不易侵入窦房结,故往往表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图 6-4)
二 、室性过早搏动的心电图:
(一).典型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图 6-5)
①.期前出现的 QRS-T 波前无 P 波或无相关的 P 波;
②. 期前出现的 QRS 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 秒,T 波方向多与 QRS 的主波方向相反;
③. 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 P 波间距等于正常 P-P 间距的两倍。
(二).其他类型的室性过早搏动:
1. 多源性室性早搏: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室性异位搏动。但是,如果联律间期固定,而形态不同,则称为多形性室性早搏;若联律间期不等,形态相同,为并行心律型室性早搏(联律之差>0.08 秒)。(图 6-6、图 6-7)
2、频发性期前收缩:依据出现的频度可人为地分为偶发和频发性期前收缩。常见的二联律与三联律就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期前收缩。前者指期前收缩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后者指每 2 个窦性心搏后出现 1 次期前收缩(图 6-8)。
3.联律间期过短的室早:指室早出现时落到了前一心动周期的 T 波降支上。(图 6-9)这种室早具有危险性。通常要测定出室早的危险指数。即早搏指数和易损指数。
如图所示:QT 间期(上图 R7-8)为 0.64 秒,R-R 间期为(上图 R6-7)1.4 秒,早搏联律间期为(下图 R3-4)为0.40 秒。易损指数为 2.24 秒。
三、房性过早搏动心电图表现:
(一).典型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1.房早为提前出现的异位 P′波,其形态与窦性 P 波不同;
2.P′-R 间期>0.12 秒;
3.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 P 波的间距小于正常 P-P 间距的两倍(图 6-8)。
(二).其他类型的房性过早搏动:
1.某些房早的 P′-R 间期可以延长,是由于 P′波出现较早,落入房室交界区生理性相对不应期之内,发生不完全性房室干扰的缘故。
2.如异位 P′后无 QRS-T 波,是由于该 P 波出现极早,落入房室交界区生理性绝对不应期之内,发生传导中断,发生完全性房室干扰。也称为未下传的房早(图 6-11、图 6-12);
3.有时 P′下传心室引起 QRS 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称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图 6-13)。
四、交界性过早搏动心电图表现: (图 6-15、图 6-16)
1.期前出现形态正常的 QRS-T 波,其前无窦性 P 波;
2.可出现逆行 P′波(P 波在Ⅱ、Ⅲ、aVF 导联倒置,aVR 导联直立),若逆 P′QRS 波群之前时 P′-R间期<0.12 秒而在 QRS 波群之后 R-P′间期<0.20 秒,P 波也可以重叠于 QRS 波群之中。
3.完全性代偿间歇。在束支阻滞时,交界性早搏的 QRS 波群宽大畸形,但其形态与窦性下传的 QRS 波群形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