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一个读者聊天,她问我了一个问题,你现在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呢?然后讲了自己的经历。
总是处于一种“间歇式打鸡血”的状态中,今天被身边的人或是文章刺激了,热血沸腾地努力了两天,没过两天又开始堕落了下去。
在知乎上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提问,怎么长时间高效学习?不想努力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就以刚才我提到的这位读者来说,她觉得毕业之后找工作也还不错,但是大家又都说考研好,所以开始纠结。目标不坚定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印象,今天学习累了,明天看到好看的电视剧,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断掉,然后功亏一篑。以我当时考研为例,我的目标极为清晰,大三下到大四上,就是一门心思考研,工作的事情不多想。等到考研结束,再去开始找工作,以免万一考研失败会措手不及。这样的决定肯定会失去一些获得好工作的机会,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我的成本为了准备考研而放弃的找到好工作的机会。(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某个机会所能带给你的最高价值)但是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本科学校不好,我希望通过读研让自己提升学历和学习成长,所以我愿意放弃。考上研的机会成本更低,放弃的是可能的一份好工作,但对于当时我的能力来说,得到的“好工作”也会较一般。但是选择工作意味着我放弃的是,毕业读研深造,这个机会成本对我来说就很高了,工作后再想读书,我只能选择辞职读书或是在职读研,这都不是我想做的。很多人犹豫不决,是因为没有理解好“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总是有些贪心,不愿意放弃。但其实这样会失去更多,在手握多个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机会成本最小,也就是能给你带来价值最大的那个选择。就像我决定全力以赴考研一样。并不是我傻乎乎地要放弃工作或是其他机会,而是综合我的实力和未来规划作出的决策。这个目标清晰之后,外界的很多诱惑,比如去参加招聘会,出去逛街吃饭,看剧玩游戏,都被我舍弃掉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处小康之家,温饱不用发愁,可能目前学校没那么满意,工作没那么顺心,收入没那么丰裕。但是我们都是这样,哪怕自己不努力,维持现状,生活的也还不错,没有到过不下去的地步。这也就造成了一种“我好像不努力也不会怎么样”的感觉。甚至会觉得,每天都努力,这人真是太傻了。在《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亲为了抄近道进入了未知的世界,在没有人的店里没忍住开吃,结果变成了猪。刚开始的时候,他是获得了快乐。但是过分追求快乐,反而在未来带来了痛苦。举个例子,不少人都后悔,为什么高三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坚持一年的时间获得名校入场券,以后会少付出很多努力,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经常会错误地以为,现在的享受就是很不错的,干嘛让自己这么费劲?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别抱怨现状,接受自己工作不顺心,房子买不起,在现在的生活中过的快乐坦然,这也是挺好的。但事实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所以,我们需要舍弃掉现在的一些享受,多投入一些努力,来获得“延迟满足”。比如我读书这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啊不读课外书也挺好,我不也考上研了嘛。但其实不是。在读书上投入时间,当时虽然少玩了几局游戏,但是让我对未来的方向更加清晰了,也带来思维方式和写作能力的升级。我后来的工作和读书选择,还有我的写作事业,才会非常顺利,规避掉了未来迷茫、纠结,甚至选择错误带来的痛苦。
说实话,我尝试过让自己闲下来,看小说,追剧,玩游戏。刚开始整个人都嗨了起来,啥也不干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但是大概过了两周,我就烦了。这些本来很好玩的娱乐也觉得没意思。平时认真工作学习,偶尔玩玩游戏会觉得很开心,不自觉地期盼做完手头的事情来奖励自己一下。当游戏获得变得更容易,就没有奖励的获得感,而是感觉“哦,就这”。当你颓废了太久,是不是也会觉得,好烦躁啊,我该做什么呢?然后,这种焦虑的情绪会让你更加烦躁,更加想去追求游戏和视频的快感。一边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啥啥都不如别人,一边还是一头扎进享受的海洋当中,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痛苦和快乐中徘徊挣扎。不少读者问过我,又有上班,又要写作,还要读书,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太佩服你了。确实,需要休息掉自己的一部分娱乐时间来投入到这些事情中,当时是觉得有些难受的。但是,做好这些事情带来的满足感和获得感,还有未来能给我持续带来的收益,其实是更让我感觉到幸福的。而且,忙碌之后放松带来的感觉,那种快乐是非常真实的,跟每天玩游戏、看小说体会到的快感完全不同。身边有很多人,终极目标总是说,想追求财务自由。其实他们想要的并不是真的财务自由,而是那种让自己闲下来,能够每天不努力的状态。事实上,这只是他们想象中的“自由”而已。举个简单的例子,马云早就财务自由了,而且还“退休”了,并不是每天闲着享受。哪怕霸道总裁爱上我,成为豪门里的阔太太,也不是能宅在沙发上成天看剧。自由其实并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而是实现了更广阔的人生,拥有了做更多事情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