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人才,还是先有薪酬?| 社工「奇葩说」NO.15

上周我们发起了

【社工奇葩说】

第14期

NGO专题之

公益人老谈情怀真的好吗?

(△点击标题了解)

新的关注视角

带来更多观点的碰撞!

看看大家如何看待“情怀”这个问题!

▽▽▽

—— 精彩发言集锦 ——

@傻球——又不是酸菜面,为什么都要老谭。题主用了“老”,本身就不客观。在情怀这个问题上,我的立场是这样的,公益行业如果没有情怀,它本身的薪酬待遇、较高的期望,繁琐低效的工作,是没有办法让员工有多少获得感和成就感的,情怀差不多是留下并主动参与和贡献的唯一因素。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情怀“老”讲就会失效,老是讲情怀,就会造成不讲现实的错觉和误解乃至行成情怀绑架的惯性。情怀可能可以让人留下,但要让一个人在实现不了情怀的空间里长期留下,那除非是物质激励也还可以。因为我支持,少谈情怀,多谈回报

@伪装 —— 正方:这个问题可以辩证的看,看被询问者在慈善事业中的身份:如果是专业社会工作,谈情怀是不太适合的,专业社工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准确的定位,需要秉持着“助人自助”专业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应该更多的强调专业性;对于志愿者来说,谈情怀是可以理解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Sun—— 正方:公益人也是人,如果在事业有成,不担心家庭生活的前提下,可以谈情怀,但是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连温饱都刚能满足,那还是别谈情怀了,先谈生存吧!每个人经济基础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必强求一样

通过留言的数量、点赞数以及投票结果统计,这个辩题支持“少谈点情怀”取得压倒性胜利!

小客说:

首先承认,这个标题作为辩论题目的确不够严谨,已经有专业辩论的小伙伴提出来了,不过我们也不是为了专业的辩论,更多是为了激发大家对现有问题的反思,碰撞出火花~

“情怀”这个问题肯定是不能“老谈” 的,但是谈一谈也是有必要的,要分场合和处境,更多的人选择把情怀放在心里,用行动来证明,语言是苍白的,公益需要行动,如果你是因为情怀进入这个行业,那么请不忘初心,用行动来证明你的选择。

如果你离开这个行业,但是情怀还在,那么无论何时何地,你还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情怀”不是公益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有,关键是“情怀”下的行动。

以上观点仅代表小客观点,欢迎来稿分享不同观点~辩 (bi)论(bi)出真知

看完这些评论还余意未尽?

那就写篇文章辩一下,来来来~

投稿至:

sgke123@163.com

想成为社工奇葩说明星辩手吗?

让大家记住你?

来继续,周二开战!

现在

 第15期来啦~

昨天晚上的一篇《社工:“先谈薪酬,再谈专业…”(点击标题回顾)在朋友圈炸开了锅,很多朋友留言探讨这个问题,其中很多人提到“人才”与“薪酬” 的问题~不止社工,公益行业的工资普遍较低,流失率较高,人才难以留住,如何解决这个行业困境?用高薪酬吸引或留住人才?还是先培养专业人才,才有高薪酬?你怎么看?

正方:先有人才

反方:先有薪酬

参与方式:直接在文末留言~

(温馨提示:留言的小伙伴请按照格式,选择立场发表观点)

句式:

1.“正方:陈述观点内容

2.“反方:陈述观点内容

举例:

正方:先有人才,什么样的能力匹配什么样的工资......

反方:先有薪酬,人往高处流,公益能力再差也不至于拖平均工资的后腿 吧,关键是十年工资没有怎么涨,这合理吗?......

好啦~

现在辩(bi)论(bi)开始~

(各位辩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社工客”立场)

期待你的神评论

请在文末留言

如果您已经看完了文末各位辩手的观点,您支持哪一方呢?请做出您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