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航政策一发布,“零塑”航班离我们还远吗?

在2020年底发布的国际民航日特刊文章中,我们对未来的绿色飞行之旅提出了无限畅想,心想五年后我们能不能坐上“零塑”航班呢?未曾想到,仅过了半年,“零塑”航班和机场已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最快在2022年初就能实现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惊喜!民航行业“禁限塑”计划已出台实施

2021年5月26日,民航局印发实施《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分别从机场、航班和民航直属单位方面明确了“禁限塑”的主要任务。

这是我国首个行业性的塑料污染治理五年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在新版“限塑令”等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民航行业2025年的禁限塑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民航局对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

据民航局发布的信息,2019年我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6.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3.14万吨,机场和航班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杯、餐具、塑料袋等塑料制品消耗量较大。五年禁限塑目标达成后,将意味着我国民航行业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费强度将会得到大幅下降。

航班上使用的一次性食品包装物和餐具

“禁限塑”后的飞行旅程会是怎样的呢?

《工作计划》规定,2022年起,我们在国内的客运航班及大型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00万)内将不会看到这些非“零塑”制品,包括: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搅拌棒、餐/杯具、包装袋。2023年起,实施范围将逐步扩大至国际航班和全国所有机场。

那我们以后在飞机上可以用什么呢?一些航空公司已率先启动塑料污染防治工作,先来看看它们选用的“零塑”制品。

① 可循环的餐/杯具:即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清洁消毒后将重新投入使用

中国国航的可循环热饮杯

国泰航空的可循环餐具套装

(刀叉、茶杯和碗,2011年起使用)

② 可生物降解的杯具

海南航空的PLA材质淋膜纸杯

此外,未来在机场航站楼内,更多的设施和服务将陆续被推广普及,给旅客带来更环保的“零塑”打包和“零塑”购物体验。

  • 共享循环、安全智能的包装服务:实现“零塑”的行李打包和货物包装

  • 自助智能投放设施:为旅客提供环保购物袋、包装袋等

未来5年内,适用于民航行业的一次性塑料替代产品将会越来越多,机场内的塑料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也将日趋完善。作为近66亿民航旅客中普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的参与也至关重要,摆脱塑缚建议大家:

  • 积极支持、配合民“禁限塑”工作,主动拒绝机场航站楼内和飞机上的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 航空旅程前自带水杯、耳机等个人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制品。

想了解更多绿色飞行tips,可参考 [ imPACKED ]  编撰的《零废弃飞行指南

民航“禁限塑”任务迫在眉睫

《工作计划》中,明年即将生效的“禁限”规定有:

2022年起,国内年旅客吞吐量200万(含)人次以上机场:

  • 在航站楼、停车楼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

  • 督导航站楼内商超、餐饮、旅客休息区等区域禁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搅拌棒、餐/杯具、包装袋。

2022年起,国内国内(含地区)客运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搅拌棒、餐/杯具、包装袋。

无论对于机场还是航空公司,当前的“减塑”任务之重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工作计划》发布2个月以来,关于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减塑”信息却屈指可数。

即使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我国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及以上的机场仍有54个。目前,仅搜索到北京首都机场在《工作计划》实施后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信息;包括旅客吞吐量前4名(广州白云、成都双流、深圳宝安、重庆江北)在内的其他机场,暂未发布相关治理信息。

截止2021年前,航空公司方面也仅有国航、海航、厦航等针对客运航班开展一次性塑料用品替换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在仅剩的5个月时间里,54家机场、四大航空集团及其他航空公司是否能完成第一阶段的“禁限塑”任务,着实让人担忧。

本月,基于对民航行业“禁限塑”工作的现状观察,摆脱塑缚通过民航局的公开建议渠道,提出相关建议,并反馈了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优秀实践案例。

摆脱塑缚建议在未来的工作推进中,民航局重点关注和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推进可循环制品(即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的应用:在客运航班治理中,优先推进可循环餐具和杯具的试点;针对机场地面工作人员的餐食打包部分,推进应用可循环的餐食容器和包装。

  2. 加强信息统计及披露:推动机场和民航企业等责任主体统计塑料的消耗量及相关废弃物产生量,主动披露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的年度工作信息。

  3. 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完善民航行业内的行李打包及货物包装规则,制定和出台含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指标的绿色机场、绿色航空评价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