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 ||刘炳辰

“朝秦暮楚”一词,当是妇孺皆知的,比喻一个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生二心乃至多心也。而我的“朝秦暮楚”,则是从地名的层面来定义的。
自2019年秋来西安读书,已经一年有余。西安古属秦国,由此这便是我的“秦”所在了。显而易见的一点是,由于一年中只有两个假期才能回家,在西安读书的日子就成为我生活中更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使得我与故乡的关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故乡正是这个“楚”之所在。我的故乡地处古楚国,因此淮上书人总题:古楚淮阴(清江浦),就是对故乡最为朴实又充满自豪的礼赞。
在离开故乡以前,我长居在江淮平原的那一座小城中,虽然如今早已成为“大淮安”,但毫无疑问,我观念中的故乡就限定在清江浦老城区一块,那是我长大的地方。也正如此,过去的眼界并不广阔,即使中学阶段热爱研究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曾记住美国什么州首府在哪里最大城市如何或是世界某个热点地区都有哪些国家记住一些重要点,可那毕竟是“纸上谈兵”。不过,得益于此,我就记住了清江浦的街道和社区名,周日的难得闲暇也为此推着自行车行走在幽深街巷中,对故乡的感情也就更为深刻了。
(都天庙街)
如此,我曾经并不理解当今年轻人的“北漂”、“沪漂”心理,以为毕业以后回到故乡工作到老,而后退休安享晚年便入土(曾想在离开后将骨灰撒入里运河中,把人生的终结寄情于养育我的这条母亲河,算是圆满)就心满意足。然而,一切的观念都在西安,这座号称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的生活中发生变化。如果说,清江浦这座城市养育了我十八年,那么十八年的成长过程,我都是在清江浦母亲的摇篮中被细心呵护着度过,即使青春期因为“不合群”而充满苦涩的味道,却也是充满温暖的岁月。而十八岁以后,告别故乡又适逢成人,我就在有如父亲一般雄健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继续成长,那已是全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氛围。
(西安的“淮海广场”——钟楼)
西安虽为全国著名的旅游都会,但南方人初来西安生活,是无法适应的。饮食偏辣、气候干燥、语言不通,此外还有刚入大学时的迷茫与无助,这正像父亲的严厉,促使我长出坚硬的外壳,并开始适应这与故乡全然不同的环境。若是将父母之情比作恩重如山,故乡清江浦正是我的母亲,而第二故乡西安就是我的父亲。如今,我也算是半个西安人,除了只会讲一点陕西话,其他的方面都已接近。凭借高中时对地理的喜爱,也对西安的地理记得十有六七,至少出门不会迷路了。
(西安的“水渡口广场”——小寨)
回到标题,究竟何为“朝秦暮楚”,我的最终解释是,白天在秦地西安学习生活,晚上会见周公时大脑的思绪穿越千里回到楚地故乡。对选择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西安文化底蕴丰厚是故乡所不能及的。即使因所处地域不同,我更愿意解释为各有千秋,但我也愿成为一名“西漂”,怀着二十岁的豪情壮志,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印记。

作者简介

刘炳辰,2000年生人,一个里运河边长大的孩子。现旅居西安。

(0)

相关推荐

  • 陪陪父亲

            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父亲的手机号.我看到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想回拨,几次又打消这个念头,还是算了吧,他估计早休息了,这会打电话会打扰到他.        结果到了第二天,有事务需 ...

  • 【艺文淮安】读懂故乡,读懂淮安

    年岁愈长,愈体会到"懂"的可贵,和"懂得"的不易.读懂,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对家乡淮安,我一直心怀忐忑,因为"不懂".18岁,便去外地上学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挖掘文学之源/刘礼贵

    挖掘文学之源如同掘井,若掘不到一定深度,必然见不到水:而掘得越深,水量便越丰沛.作家深入生活亦如掘井.如果到某处只蜻蜓点水般走一趟,或是浮光掠影般瞭一眼,那是断然得不到什么的.只有沉下心来,深入下去, ...

  • 一位70后的痛哭,与这三个人渐行渐远后,故乡也就回不去了

    一位70后的痛哭,与这三个人渐行渐远后,故乡也就回不去了

  • 佳文赏析 | 《经济地理》:此胃安放处,亦可是故乡

    食物关乎文化 食物从来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巴黎左岸的咖啡香味带着法国的哲学和艺术飘向整个欧洲,罗马的甜点如同现代的雕塑传递着文艺复兴的遗韵,安第斯山脉的美酒吟诵着南美文化的热情.那么,东方文化呢?那么东 ...

  • 长河星空丨乡村记忆/刘景常

    我的童年出生.成长在乡村,长大后因求学奔向城市,进而在城市定居,如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乡村给人留下太多太多的记忆,离开乡村便会回味乡村.无论走在乡村的任何地方,乡村的街道.小卖铺.步行桥.学校,或 ...

  • 乡愁似酒 || 吕常明: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 吕常明 绿皮火车是"城乡二元制"下挣扎者的希望.我就是乘绿皮火车踏上他乡觅食之路的. 故乡地处深山,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见过真火车的乡亲寥寥无几.七十年代中期,邯长铁路的火 ...

  • 【淮安城市笔记】序:抚摸我的故乡

    8月27日,我们推出一篇文章"淮安最市井的小街也要拆了,我们用什么来记住乡愁?"(点击蓝字可看),对于被划入拆迁范围的南门小街区域予以了关注,有3万多人阅读,2000多人转发.这一 ...

  • 陕面 || 刘炳辰

    在陕西生活的时间长了,就逐渐产生了感情.于是,当你从西安站出站的那一刻,就好似回家一样.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越来越熟悉的站名与街道,也有莫名的安心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身为清江浦土著,"吃货 ...

  • 我与母校(下) || 刘炳辰

    在当代社会,大约所有人的词典中都会存在"母校"这一概念.也许过去不是这样,但从我这一辈,大多数生于2000年前后的人看,进入怎样的学校着实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世界观的养成.因为母校并 ...

  • 我与母校(中) || 刘炳辰

    在当代社会,大约所有人的词典中都会存在"母校"这一概念.也许过去不是这样,但从我这一辈,大多数生于2000年前后的人看,进入怎样的学校着实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世界观的养成.因为母校并 ...

  • 我与母校(上) || 刘炳辰

    在当代社会,大约所有人的词典中都会存在"母校"这一概念.也许过去不是这样,但从我这一辈,大多数生于2000年前后的人看,进入怎样的学校着实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世界观的养成.因为母校并 ...

  • 孟夏归乡五记 || 刘炳辰

    过去,从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观念出发,是不存在"心灵感应"一说的.但因我的古代汉语老师实在称得上是一位儒释道诸学皆有所长的女先生,使我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看法有所丰富,进而促进基础思想的转 ...

  • 淮海广场五十年 || 刘炳辰

    淮海广场是淮安市清江浦区境内久负盛名的商业聚集中心,原名"八面佛",位于旧清江城北土圩门之外.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江浦至西坝.杨庄铁路通车后,曾设火车站,商业贸易繁荣一时. ...

  • 两座长得很像的忠字塔 || 刘炳辰

    前段时间,胥全迎先生的大作<忆清江>一书出版,在淮安文坛引起热议.在一篇淮安市文联主席王维国先生评此书的推文中,我再一次看到那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这幅面孔,让我多少感到怪异,原因是我认为它 ...

  • 二十岁 || 刘炳辰

    我已过二十岁,我说的是一座城市. 2001年2月10日,合并成立将满一年的淮阴工学院校园里,彩旗飘飘.人声鼎沸.自1913年废府存县以来,历经88年风雨沧桑,"淮安"再一次成为江苏 ...

  • 清江城外的煤球厂 || 刘炳辰

    1944年仲春,我的祖父出生了.据他讲,祖先居住在清江城外的东河北大街铜元局.后来,因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拆迁,于五十年代末迁至石码头街安涉桥北端的中新村,成为清江市最早期的几批"拆迁户&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