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夫余始祖东明王的传说

作者:2017-10-10 19:03:16文章来源:

  夫余是中国古代生活在松花江上游的古老国家,传说中夫余国的始祖为东明王,但另有传说东明王创立的是高句丽国,究其两种传说孰是孰非,学术界历来对此持两种观点,笔者查阅有关夫余与高句丽的史籍,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朝鲜最早的史籍《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开篇谈到:“始祖东明,姓高氏,讳朱蒙”,这是有关该国最早的传说记载。从文中来看,创立高句丽国的是东明王,东明是其尊号,朱蒙乃其实名。然据东汉王充《论衡·吉验篇》记载此王正是夫余国的始祖。“北夷橐离国王侍蝉有娠,王欲杀之。脾对日:'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于猪泅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借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掩淲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故北夷有夫余国焉。”《论衡》记载的传说另在《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可见,两者内容基本相同。《论衡》的著者王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卒于和帝永元年间(89-104),东明王的传说定是东汉初年从夫余国传至汉人中的。

  虽然此传说并不能代表历史事实,但东明王从橐离国南走,渡掩淲水至夫余创立夫余国之事倒应该考证。其时间文献中无明确记载,只能从夫余国名字出现在汉史的年代来推测。《史记·货殖列传》中:“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这里夫余和乌桓、朝鲜、真番同时出现在史籍中。乌桓乃东胡后裔,与汉人开始交往是在东胡灭亡之后,东胡之名出现在《史记》中是在秦末汉初匈奴冒顿单于灭亡的汉惠帝初年。《史记》记载的真番国是战国时期和朝鲜同时遭到燕国进攻,其后卫满推翻箕氏朝鲜,新的朝鲜国建立,真番成为其附属国,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灭卫氏朝鲜,在其地设置四郡,真番郡正是此时设置。综上,前述《史记·货殖列传》所记从汉惠帝初年到汉武帝元封三年其间的情况,和乌桓、真番同时并立的夫余国兴起是在元封三年,即卫氏朝鲜灭亡之前的事。

  古夫余国在今吉林省农安、长春一带,据有松花江上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物资资料四方汇集,国家殷实富裕。而高句丽占据鸭绿江流域,地况虽好,但处处是森林和溪谷,适于农业耕种的土地狭小,人们疲于耕作依然难以维持温饱。因此高句丽国为了自己生存,不断向辽东扩张,并从北方攻击夫余。高句丽和夫余虽同为貊种,但从建国伊始双方便互相视为水火不相容的仇敌。夫余建国是在武帝元封三年以前,那么作为其敌人的高句丽建国又是在何时呢,东明王到底是夫余的始祖呢,还是高句丽的始祖呢?

  《汉书·王莽传》中记载,王莽于建国元年(9)为了向外夷炫耀武力,特遣五威将军手执符节,其“东出者,至玄菟、乐浪、高句丽、夫余”,此处记载了夫余和高句丽两个独立国家的存在。同传中记建国四年(12):“先是莽发高句丽兵,当伐胡,不欲行,郡强迫之,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寇。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归咎于高句骊侯驺。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慰)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余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余、秽貉复起,此大忧也。’莽不慰安,秽貉遂反,诏尤击之。尤诱高句骊侯驺至而斩焉。传首长安。”此处记载王莽诛杀高句丽侯驺的始末,高句丽在前汉末到王莽时期已经作为独立国家存在。据《后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建国三年时,驺占据高句丽国,自立王号,此高句丽国不是从玄菟郡内高句丽县分化出来,而是占据真番郡内高句丽县的秽貊人强大之后建立起来新的国家。此高句丽国兴起于何时尚不能得到确切答案,但是昭帝时期废掉真番郡的一主要原因或源于秽貊君长过于专横而想打击其气焰。鸭绿江流域的秽貊统一为高句丽国家,自立君主,大概为昭帝始元五年即真番郡废止后几年之事。王莽建国四年(12),驺为高句丽王,实际上此王即位必然是前几年之事,综合来判断,高句丽建国应在前汉末期,其始祖极有可能就是驺。

  据以上推断,高句丽始祖驺在前汉末建立了高句丽王国,但是在《三国史记》中记载,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于前汉元帝建昭二年(37)即位,而《论衡》中记载东明王乃夫余国始祖,虽然其即位年代不详,但必是武帝元封三年(108)以前的事,《三国史记》中的东明圣王与《论衡》中的东明王之间存在百余年的时间差距,东明王不可能同时作为夫余和高句丽两国的建立者。为何朝鲜史官把东明圣王建立高句丽确定在建昭二年呢,或许是此王另名为邹牟,和高句丽王驺读音相谐。

  有关夫余国始祖东明王传说的最早记载在《论衡》中,记述此王从橐离国南迁到夫余为王,创立了夫余国,然而更有多数史家把此王认定为高句丽国的始祖,在高句丽好太王碑文中记载了始祖邹牟王的传说:“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命驾,巡幸南下,路由夫余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后造渡。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据碑文所记,高句丽始祖邹牟出自北夫余,在沸流谷忽本西山上建立都城。史书中有关此事记载在《魏书·高句丽传》中,其内容比碑文所记更为丰富,内容节录如下:“ 高句丽者出自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及其长也,字之曰朱蒙。”从邹牟王与朱蒙王的传说对照来看,中心内容完全相同,因此来看,邹牟王与朱蒙王系同一个人。这两个传说与东明王的传说比照一下,内容基本相似,因此后代史家认同东明王系邹牟王、朱蒙王。然而正如前面所述,东明王与邹牟王非同一时代人物,如果看作一个人显然是有矛盾的。邹牟与朱蒙发音相似,存在同名异译的可能,但东明的发音与上述两者就不同了。东明王的传说与朱蒙即邹牟的传说从形式内容到主人公名字上皆有可认同之处,但夫余与高句丽在建国时间上存在百年以上差距,东明王不可能同时是两国的始祖,此两种传说中必有一真一假。夫余与高句丽同为秽貊种,皆把东明王作为共同的祖先来崇拜。东明王传说中介绍此王从橐离国逃到夫余国,而邹牟王传说中讲此王从夫余迁到高句丽。东明王的传说最早见于史籍是在后汉初,邹牟王的传说见于史册是在西晋末,单从时间上而论,东明的传说早于邹牟的传说,东明的传说如果可信,那么邹牟的传说应是剽窃改作前文而为,应是高句丽建国初期刻意改编所成。东明王的传说与邹牟王的传说比较而言,内容基本相似,但前者主人公出生在橐离国,创建的是夫余国,后者主人公出生在北夫余,创建的是高句丽,简单来说,主人公的活动舞台不在同一地点。如此来看,东明王的传说在高句丽国还未建立之时夫余人之间已广为传诵,但邹牟王的传说是在夫余分裂之后出现的。东明王的传说基本符合当时实际情况,而邹牟王的传说则有许多疑点。总之,在笔者看来,邹牟王的传说乃后世高句丽人借用而为,是取自东明王的传说改编而成。

  好太王碑上开篇便记有:“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表明此夫余国位于高句丽的北方,此外好太王碑文中还记载了此王二十年时亲征东夫余,北夫余之名或是与东夫余相别而称。夫余在今吉林农安、长春一带,土地肥沃,国势殷富。西接民风强悍的游牧鲜卑族,东南与物质匮乏但勇武异常的高句丽相连,处于经常受到骚扰欺侮的境况,因此他们结交中原汉族朝廷,得到辽东方面支援,但其国内民众极有可能在此环境下离开本国,创建其他国家。夫余国的强盛是在后汉时期,此后逐渐衰落,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5),鲜卑慕容廆(前燕慕容皝之父)攻打并灭掉了夫余。

  夫余被前燕打败后,其王族及部落五万人被掠,夫余遗民在旧地为前燕羁縻。前燕慕容氏征伐夫余之际,同时进攻辽东,此后辽东为前秦控制,前秦灭亡后,辽东为后燕所辖,此间没有夫余民族记载,盖是与辽东命运相同。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后燕慕容氏衰落,高句丽勇武英明的广开土王从后燕手中夺下辽东,图谋复强。据《魏书·东夷·高句丽》中记载,后魏世祖太武帝太延元年(435)时遣一个叫李敖的人拜访高句丽长寿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访其方事,云:辽东南一千余里,东至栅城,南至小海,北至旧夫余,民户参倍于前魏时。”如此文所述,栅城、夫余与高句丽接壤,据《三国史记﹒杂志六》引贾耽《古今郡国志》载:“'渤海国南海、鸭绿、扶余、栅城四府,并是高句丽旧地也。”这样看来,栅城、扶余都是长寿王时纳入高句丽版图的。《魏书》记高宗文成帝太安三年(475):“于阗、夫余等五十余国,各遣使朝献。”从夫余向魏遣使臣之事看来,其作为高句丽的附属国在外交上仍然保持自由。另据《魏书·东夷·高句丽传》中:“正始中,世宗于东堂引见其使芮悉弗,悉弗进曰:高丽系诚天极,累叶纯诚,地产土毛,无愆王贡。但黄金出自夫余,珂则涉罗所产。今夫余为勿吉所逐,涉罗为百济所并,国王臣云惟继绝之义,悉迁于境内。二品所以不登王府,实两贼是为。”此事发生在高句丽文咨王时期,魏正始年间值此王十三年至十六年。据此来看,夫余民族在文咨王时作为高句丽的朝贡国占据着夫余旧地,但此王时高句丽国力已然衰弱,而勿吉强大,遂在魏正始年间吞并了夫余旧地。

  综上看来,夫余在魏太延元年即长寿王二十三年(435)至正始年间,即文咨王中期,作为高句丽的附庸据有辽东北地。高句丽在广开土王时奠定了其发展方略,为解除西方中原及北部夫余的威胁,广开土王于东晋安帝义熙四年(408)遣使北燕,与中原王朝交好,历经一系列外交与军事举措,高句丽成为辽东强国,此时夫余自然便成为了高句丽的附庸国。长寿王继广开土王后登上高句丽王位,当时辽东半岛北有北夫余,朝鲜半岛东北有东夫余,西南有夫余族后裔建立的百济国,高句丽处于夫余民族的包围之下。此三国中,北、东两夫余在广开土王时即成为高句丽的附庸,高句丽对他们继续实行安抚政策以拢民意,百济在倭国援助下曾与高句丽示强抗衡,高句丽亦采取必要的武力同时加以怀柔策略。长寿王是一位颇有政治远见的谋略家,他利用夫余民族自古崇信始祖东明王的传说,谋划出东明王从夫余南下建立高句丽国的事件,进而取得了高句丽乃夫余宗祖的身份,高句丽与夫余均是濊貊种,但不同族。在高句丽看来,夫余作为北方强国虽然不至于再与高句丽抗衡,但有必要对其从思想精神上进行安抚拉拢,借用夫余国的始祖来作为本国祖先敬仰便是方式之一,如此一来,高句丽便与夫余成为了同祖同宗。有关邹牟王的传说经此解释,就有了好太王碑文中开篇部分所记以及好太王一代与北方、西方各国和平相处。长寿王刻立好太王碑文,不单单是歌颂父辈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来树立高句丽国内政外交的施政方针,这才是主要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