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嵌珍珠天球仪到嫦娥五号,我们从未停止仰望星空
前不久,央视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重磅回归。从2017年的第一季开始,这档节目就备受观众的追捧和好评,前两季的豆瓣评分都超过9分,是名副其实的神仙国综。
细心的同学一定可以发现,本季《国家宝藏》所选的文物和往期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各个博物馆所藏的“镇馆之宝”,而是选择了九座历史文化遗存。在第一期有关紫禁城的三件国宝中,最“吸睛”的一个莫过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了。
金嵌珍珠天球仪▼
因为它实在是太贵重了!这件宝贝是用纯金打造的,而且上面还镶嵌着3000多颗名贵的珍珠,可以说是奢华到了极点。它是故宫院藏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件金质天球仪。天球仪是做什么的呢?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用于模拟天球的仪器。球径约30厘米,由金叶锤打的两个半圆合为一体,接缝处为赤道,球的两端中心为南北极。北极有时辰盘,距赤道23度左右。赤道与黄道相交,相交点为春分、秋分。球外正立的圈为子午圈,球体上饰列星辰,位置分布得十分科学。人们可以利用它直观、形象地观察天体的相互位置及运动规律。
所以这个天球仪可不仅仅是一个名贵的装饰品,它还反映出中国古代高超的天文科技水平。我们发现,天球表面排列着大小不一的珍珠,每颗都代表天上的恒星。恒星的亮度以珍珠的大小来表示,基本分六等。也就是说在天球仪上的珍珠越大,它所表示的星就越亮。例如,织女、大角、天狼星、轩辕等亮星,都用最大的珍珠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和现代星图上表示星等的方法几乎如出一辙,其星等的划分,也基本相似于我们现代的天文学观测。
据乾隆年间的《仪象考成》记载,金嵌珍珠天球仪上标注有三垣、二十八宿、300个星座,3242颗星。这“三垣二十八宿”又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为了更简便地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就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划为一组,每组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包括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紫微垣象征着皇室,是天上的皇宫;太微垣象征天上的政府机构;天市垣则是天上的街市,象征财富和繁荣。
三垣之外的广阔星空,被分为二十八宿,东方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为:井、鬼、柳、星、张、翼、轸。然后依据四方各星宿的形状,想象出四种神兽形象以指代四方天空,叫作四象,即“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华夏文明为世界贡献了什么?”这是《国家宝藏》第三季的开篇叩问。而节目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国际上有一个共识,如果要查找四百年以上的古代天象记录,只有中国的文献是最靠谱的。”在金嵌珍珠天球仪上标注的“客星”就是最好的例子。这颗“客星”与1572年11月11日丹麦天文学家发现的“第谷超新星”位置基本一致。实际上,中国的典籍《明实录》中就有记载:“隆庆六年十月初三日丙辰,客星见东北方,如弹丸……”而隆庆六年十月初三就是1572年11月8日。也就是说,中国明代的观测者比第谷还早三天发现了这颗超新星。
不仅如此,《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记录。哈雷在1682年发现该彗星时,我国已多次观察到这个彗星,从秦始皇7年(公元前240年)到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2000多年时间里总共记载了29次哈雷彗星回归,一次也没有缺席。
像这种记录的情况它是偶然还是一种常态?如果拿别的国家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偶然,但是在中国绝对是一种常态。就拿嫦娥系列来说,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方式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历经23天,成功携带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如今,精美绝伦的金嵌珍珠天球仪,静静地待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一隅,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嫦娥五号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顺利返航,书写下航空航天历史新的华章。
对于日月星辰的仰望和追寻,我们从未停止。
文案:许柔嘉 | 编辑:廖 璐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感谢耐心阅读,喜欢一定要“在看”
每天5分钟,成为朋友圈的历史百科小达人
“星标”置顶不仅准时还不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