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美好生活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假,但却有很多女性喜欢?

该剧阵容强大,由刘进执导,张嘉译、李小冉、宋丹丹、牛莉、李乃文、辛柏青、姜妍、陈美琪等主演,而且都是演技派,凭借每个主演的演技撑起了这部都市情感大剧。

然而,即使有如此多的演技派,依然无法掩盖该剧故事的似曾相识和“那些美好的回忆只存在于影视剧中”的套路。旧瓶装新酒的故事依然离不开“换心后爱上对方”(具体参照韩剧《夏日香气》,国产剧《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第三种爱情》)、“老少恋”、“男配是用来为女主牺牲而存在的”、“男二是暖男,女二是贱人”、“凡是第一次见面就掐架的男女,最后肯定会走到一起”(具体参照N多国产家庭剧和披着古装外衣的偶像剧)。

现在似乎又加了一条:开篇必须从国外城市街景开始,男/女主角一方必然会因为种种原因回国发展,然后在中国一线城市开始一段“旷世之恋”(具体参照《恋爱先生》、《放弃我,抓紧我》、《一路繁花相送》)。

如今日韩电视剧都已经从谈情说爱老套故事中另辟蹊径多元化发展了,好的网剧也在寻求突破了,而大陆电视剧却依然在套用他们丢弃的故事情节和套路,这部《美好生活》依然少不了这些观众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烂梗。

张嘉译人见人爱的中年大叔人设依然在每一部都市情感剧中不断的重复,以至于在抖音短视频和火山小视频上模仿“社会大叔”走路的段子被拍烂。而有个别观众也是为他所扮演的角色捏了一把汗:张嘉译这个老男人怎么老是演少女被追的剧情?不恶心吗?

由此,不难看出,一部分观众并不是不喜欢张嘉译了,而是已经开始排斥如张嘉译在多部剧中的人设了。

一部电视剧的男女主角的设定,大多数是完美的杰克苏和玛丽苏,而张嘉译演绎的几乎所有都市情感剧的人设都是中年大叔的倒霉开始,然后本以为这样一个悲催的人物是姥姥不疼奶奶不爱了。可是,不管观众是多么的觉得无趣和虚幻,编剧却陶醉在自己编的故事中无法自拔地爱上了这样一个无钱无背景无颜值的“三无”老男人。

这样的电视剧和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往往总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云和月。

所以说,张嘉译的角色是电视剧男主角完美人设的独辟蹊径的一种大胆尝试和“以身试毒”。而且好像还很得一部分观众的喜爱,眼巴巴地排队等待张嘉译这样的中年大叔的宠爱。

这种反转,一方面是因为编剧总想制造一种不完美中的完美,不然一个落魄离异的中年大叔只能是被社会所遗弃,只能赚取一点点眼泪,而无法让人产生共鸣。但是如果是让一个好人遭遇了不公平的婚姻破裂,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打抱不平,从而产生同情乃至怜悯,这就是电视剧与观众产生了共情,带着观众为剧中悲催的男主角寻找一份真爱,而且一定要找到比不懂得珍惜的原配更好的女性。

老少恋就这样产生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顺或者过的不好的人,总想有一种情感的寄托,从而觉得世界是美好的。

中国观众可以允许影视剧中的“老少恋”是男大女小,甚至大二十岁以上也可以接受,但是却很难容忍女大男小,就算女方超过男方三岁已然是最大极限。

操心的网友给《美好生活》起了几个不是那么美好的剧名,《中年大叔的二婚生活》、《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细看起来,这些似乎更符合剧情要求和发展,而“美好生活”就显得太多笼统和泛化。

就比如李小冉和“容嬷嬷”李明启早年间主演的电视剧《春暖花开》一样,依旧是苦情戏的开篇,一个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里被娇惯长大的少女;一个将梦想和未来寄托于丈夫以至于毫不吝啬付出的妻子;一个生活中与婆婆、小姑子摩擦不断,最终丈夫在美国另结新欢,回来后递给她一张离婚协议,但女主角仍对男方的家人们不离不弃;更是一个为了孩子彻头彻尾改变自己!

心理学中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中提到,父爱的缺失,会造成女性成年后“恋父情结”的延续。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安全度过俄狄浦斯期,一直固结在那里,长大后这种乱伦的情结还保持着。而且成为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是不允许的,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但是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于是,很多人固于社会道德的约束,从而很好地伪装和掩饰了自身的这种情结,在家庭中极少会发生父亲爱上女儿和母亲爱上儿子的乱伦现象,于是就转化为女儿和儿子成年后都在寻找一个和自己的父亲或母亲高度相似的伴侣结婚。

这个前提是家庭关系中的父母是相亲相爱和友好相处的,如果生长在一个缺乏爱总是吵架的家庭中,那么,女儿和儿子就会因为憎恨自己的父母,从而在成年后选择和父母各方面都相反的伴侣结合。

无论是哪种选择,对于女性来说,他们都是想要选择一个温柔体贴的大龄暖男成为自己的老公,从而弥补未成年时期家庭给他们造成的爱的缺失,或者是为了逃避暴力家庭的牢笼。

张嘉译演绎的多种暖男大叔的形象就暗合了众多女性对于心目中理想伴侣的需求,更深层次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人都有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的满足。

他们钟爱张嘉译,也就会毫不犹豫地爱上剧中只是因为人好而遭遇种种不幸的暖男。

尤其是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也让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婚姻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敢于首先提出离婚,抛弃那些渣男,寻找真爱甚至做一个不婚主义者。

所以,你看,张嘉译的走红和雷同角色的设定,表面看是电视剧市场一招鲜吃遍天的追赶热潮,其实是一种社会变迁的体现,尤其是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