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街】新涂古宕 月边塘
月兰
月兰村
作者:王淑珍
月兰村地处三门湾畔,长街镇东南部,东靠白礁洋,南接下洋涂,是宁海县沿海的海淡水养殖大村之一,以石板宕、长街蛏享誉四面八方。
走进月兰村,就让人感受到一个海滨村庄与众不同的精彩与别致:村口立着一座大村碑,豪气地刻着“月兰村”三个金色大字,这是这个村庄的名字,也是这个村庄的招牌;村内道路整洁平坦、农家别墅鳞次栉比、房前屋后花木扶疏;村围青山隐隐、绿水盈盈,一片欣荣,真乃村在塘中建,人在画中游。
月兰村原名月边塘村,因当初围成的村海塘的形状像满月,塘堵口合拢时又正逢十五,就取名月边塘。1949年3月底,村庄解放,5月底,成立农会,实行土地改革,1954年6月初,把兰头村并入月边塘,成立月兰村。后土改,又把兰头村划出,但依旧延用月兰村村名。现由里塘、西外塘、南下塘三个自然村组成。
月兰村的历史并不长,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36年历史。由于种种机缘,先人都是从台州、椒江、黄岩等地逃荒避难而来,是宁海地区一个比较典型的、由流民聚落而成的自然村。最早迁住此地的是朱姓、麻姓、陈姓先祖,后陆续有徐姓、李姓、张姓、王姓、林姓等先祖迁入。现有村民667户,在册1938人,有27姓,徐为大姓,占全村的五分之二人口,和王姓、张姓、李姓构成月兰村的四大姓。
他乡成故乡,为谋生流寓而来的先祖刚开始都是依靠向大湖五份头大户租种土地、打石宕、扛石板、讨小海为生,当时由于自然环境的偏僻闭塞,村庄十分的贫困落后,住的是茅草屋,走的是烂泥路,吃的是番薯糊,全村只有一座小庙(即现在的兴隆庙)为三间瓦房,生活之艰辛无以言表。
但勤劳聪慧的月兰人不受坏境的羁绊,用自己的双手主动寻求改变,向山要石,向海要地。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月兰村已是富裕的海滨村,交通便捷、别墅林立、侈衣美食,沧海已变桑田。
01
开山采石
月兰村的采石要从一位梅姓公说起,当年梅氏四兄弟从三门逃荒避难来到月兰花田沟的地方,初来此处,在下长山的山洞搭棚居住。梅公是石匠老师,见山上石质精良坚细,打算造石房以久居。经一番劳工精作,梅公造出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房子:石头做的柱、石板铺的地、石板拼的里壁、石条砌的外墙、长石条扛的横梁等,连装谷的仓都是石板做的,引得乡民前来观摩,纷纷效仿。于是梅公索性就在月兰花田沟处开了一个石宕,带领村民以打石头为生。
采石是书面用词,打石头是口语。以前打石头是苦活,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开宕采石,砸着脚碰伤手的那都是小事,不时还有塌方、石块砸落等生命危险,还因过度劳累、长期吸进石粉得矽肺病,咯血而死等。但生活贫困又疲惫的月兰人不甘听天由命,为了生存,凭着一股韧劲坚持着沉重的体力活,打出了石条、石板、石柱、桌、凳等等,凭高超的手艺和高品质的石头声名远播,一传十,十传百,四面八方来此订购石制品的人是络绎不绝。
现在产出石制品主要销往台州、温州、舟山、上海、宁波等地。(注:早在2011年,月兰的石宕已停止开采,现在加工的石头主要是外地采购来原石及少量的剩余。)
月兰村边上的几处山体到处留有采石后形成的石宕群,其中就有历经800余年,由30多个洞宕群、800多个形态各异的洞宕组成的伍山石窟,这里已被开发成四星级的旅游景区;还有原属月兰村的兰头山石宕群,近年也被开发成文殊道场。这些石宕群风光奇险,景色秀美,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关于开宕采石以前有几个讲究:
01 |
在打宕前是要祭宕的,把雄鸡脖子扭断,然后围着宕四圈边走边倒提着雄鸡,让鸡血一路洒遍,估计是祭山神保平安。 |
02 |
开石宕,每一个石宕的石料出口都留很小口子,石宕形状是呈酒埕式,上头口很小下头肚很大,据村老人说这是因为石头没有见风见太阳时,在里面质地是松软的,容易开采,见光见风就会马上变硬,所以从采到出成品都要在石宕内完成,出洞窟即成品。实际上这叫深井开采石料方法,从“地震学”的岩石特性中可以了解到岩石在1000吨强大压力下属胶性状,也就是说它硬度不高,质地短期内比较松软,利于打造。 |
02
围海养殖
纵观月兰村史,实质也是一部围塘史。
清光绪年间围成月边塘和纸扇塘532亩、保成塘1545亩、老新塘660亩、股份塘420亩;
1966年至1968年,围垦红卫盐场(现称伍山盐场塘);
1969年至1972年,扩围永城塘(俗称老新塘);
1974年,围垦月兰外塘230亩;
1985年初春,扩围股份塘至580亩。
这些塘地原来都是围海作坝成果,大多用来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的,但因种在海边咸湿地,产量不高,又因农村劳动力的减少,经济收益不高,好多塘地都是荒弃未种。独具慧眼的月兰人开始用来海产养殖,变弃为宝。
月兰原来养殖都是以滩涂养殖为主,自97年台灾后,开始改进,98正式作塘海水养殖,99年开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原580亩月兰股份棉花塘地改成养殖塘,到2002年,实行土地流转,把660亩永成塘(棉花地)改成海水塘进行养殖。2005年把保成塘改成淡水养殖塘,把600多亩的散户自留田也都改成淡水养殖田。
目前全村667户中养殖户就有360多户,水产品养殖是本村的经济主导产业,剩余村民也都从事水产捕捞、买卖等和海产有关的行业。月兰村现已成为宁海县海淡水养殖大村之一,养殖户边布周边各村和下洋涂农业产业园区,养殖面积近万亩。
淡水养殖是在97年台灾后,由现村副书记陈才明带头开创。开始是在稻田里淡水养殖毛蟹,后来毛蟹套养三夜活虾,当时由胡陈港养殖水产推广站免费提供虾苗补助,村民开始尝到养殖甜头。
2000年,南美白对虾开始推广养殖,月兰村民迎来大丰年。这里的白对虾虽然是淡水养殖,但因近海,养殖的水中含有咸海水,俗称咸夹淡,仅养殖50日时间就达到15只虾一斤。养出的对虾没有纯淡水养殖的泥腥,虾质鲜美,带着咸香,特别受客户喜欢。当时的市价是20多元一斤,养殖户赚的是盆满钵满。2001年开始低坝围网,村民开始大规模养殖。
后因05年开始下洋涂围建工程,海涂资源逐渐枯竭,转而发展内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虽然投入时间短,但随着投入成本变高,风险也大,收益比并不高,村民开始减少养殖。
随着科技兴渔工作的不断推进,海产养殖模式趋于多样化,月兰村的养殖模式也由传统的平涂养殖,到滩涂蓄水养殖,滩涂低坝高网混养,到海塘棱子蟹、蛏子、小白虾等套养。套养周期一般每年的4、5月份放养蛏苗,6月份放养梭子蟹苗、7月放白虾种苗,8到12月为养殖管理时间。这期间是没有什么可捕捞的,最多在农历八月十六左右挑捉点雄蟹卖卖,特别是母蟹是一律不捉的,要养到过年脚跟变成包蟹,能卖个好价钱,增加收入。到来年1到3月,蟹、虾、蛏都陆续开始捕捞上市。3月的蛏子也到了最肥美的时候,自2006年始,长街镇党委、政府每年此时都要举办长街蛏子节 。
长街蛏
月兰村是长街蛏的养殖发源地。下洋涂滩涂广阔,泥质带沙,附近常年又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营养丰富,非常适合蛏子的栖息生长。
长街蛏子已成为宁海县著名的特色产品和海水养殖的主导品种,特别是下洋涂出产的蛏子,以体大壳薄、肉质肥美、色白味鲜,脆嫩清甜,名扬四海八荒。
2011年5月,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宁海"中国蛏子之乡"称号 。"长街蛏子"2012年8月被农业部正式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尼克松总统吃蛏
国宴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最高规格的盛宴,能上国宴的菜肴,都是集全国菜肴精华于一体的。长街蛏就因质佳味美被推选上了国宴。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家领导在杭州宴请尼克松总统,“长街蛏子”作为一道特色菜呈现在国宴上,当尼克松总统品尝了一口长街蛏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对长街蛏的好味道是赞不绝口。
现任村书记王岳仁当时还是年富力强,曾被派出捉蛏,当年接到这无比光荣的任务王书记可是兴奋了一阵子,为长街蛏能上国宴感到无比荣幸。
03
建设家园
1
饱经沧桑
海边的村庄始终无法摆脱洪水厄运,村民平静的生活总是那样多变而易碎。月兰村自成立以后,受过多次洪灾袭击,但最终都坚挺了过来。
1956年农历8月初,台风登陆象山,正面袭击月兰村,全村所有住房倒毁,水稻棉花等农作物颗粒无收。
1974年农历7月16,天文大潮海水倒灌,永城塘所种棉花全部淹没。
02
01
1997年8月18日(农历7月16),这是个黑色灾难的日子,对月兰村村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痛。月兰村遭遇了最惨重的一场特大洪灾。台风登陆三门湾,正面袭击月兰村,风浪潮三碰头,冲断海塘坝,海水淹没整个村庄,村内最低积水位近2米高。洪水肆虐过的村庄塘毁屋塌、虾蟹暴亡,两位老太和一个小孩子被大水冲走,再也没有回来。大水潮加排涝措施落后,通讯不发达,造成一个星期水未排出,所有的农作物、植物、水产浸泡在洪水中,几乎全部死光,全村的树木仅剩下一株樟树存活。
这是月兰村一段悲痛的历史。
97台灾唯一存活下来的树,
今年已有38岁,他见证了月兰村的九死一生。
在重大灾害面前,悲痛之余,月兰人自强不息,含泪重铸“生命线”。
全村干部发动全村村民共同抗灾,组织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把包括外出打工、做生意的村民,全线召回。村民自己集资,代工代劳,不分日夜,苦战23天,终于全线恢复月兰塘、保卫塘沿海防汛大堤。
大水无情,人间有情,这次受灾得到各方支援,特别是台湾同胞,心有大爱,慷慨解囊,运来大量的生活援助物资:大米、衣服、被等等,这些爱心物资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作:台湾衣、台湾被。
台灾后,政府部门出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劳折资,无钱无力让地"政策,同时向社会筹资,于1998年修建新标准海塘岸,2001年完工。2005年开始实行下洋涂围垦工程,重修海塘岸,计划5年完成,众志成城2009年提早竣工。下洋涂工程是一座丰碑。下洋涂围成后,随着沿海高速复线的开通和三门湾区域地位的提升,下洋涂开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
重建家园
月兰村始终坚持“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为载体,以“党建领村、生态立村、文化兴村”为理念,引领群众致力建设“幸福家园”,同时倡导“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治理环境美、创业创收生活美、乡风文化身心美”的目标,突出新农村“生态养殖”主体特色。全面提升村庄面貌、大力提高村民居住环境及生活品质。
在政府扶持和村领导带领下,月兰村05年创建便民服务中心;
06年始实行新农村建设、市级小康示范村建设,对村内道路进行三次硬化,整改绿化带,对2.4公里长的穿村河道进行整治;
07年开始实行五水共治、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清理露天粪坑,改厕入户,建造公共厕所,全面提升环境整治;
2012年,开始市级森林村庄建设,全村绿化覆盖率达30%,建休闲公园2处;
13年开始实行省级中心村建设,耗资约600万左右建造便民服务中心与文化活动中心;
16年开始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先后大力投入资金建设健身运动场、小游园等场所,让村民的业余生活更丰富。
月兰村先辈大都是渔民,深刻感受知识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十分重视村文化建设投入。原全伍山片唯一的小学现落在月兰村;设图书馆供村民借阅;开设丰收普惠大讲堂,请专业人士设立宁波大学“虾、蟹、贝”混养培训班;开展金融普法教育,是市金融知识教育基地等。
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月兰村取得骄人成绩:是第一批宁波市便民服务示范村、市级小康示范村、市级森林村庄、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中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等。
04
民间故事
麻祖看坟
当初最早的麻姓先祖逃荒到此住在兰头山脚,就是给大湖五份头大户看海塘,发展至今麻姓基本败落,仅剩一老年女性后人。关于麻姓败落有个传说故事:当年受神明指点,麻姓先辈为天灯盏岗看守一座麻姓上代祖宗大坟,要求看满七七四十九日,就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不想在第四十八日那天,突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麻姓先辈就一时退缩而未上山。哪想第二天,上山一看,大坟已被天牛犁平,只剩下一条几米长犁耕泥痕,还有岩石上的一只脸盆样大的天牛脚印。麻姓先辈功亏一篑,后悔莫及。自坟被耕后,麻姓族风水破,从此败落。
蛏子由来
相传,有一位海神仙路过长街,渔民非常热情好客,感动了这位海神仙。于是,海神仙就在长街住下来了,天长日久,海神仙深感这里的渔民勤劳、俭朴、善良,海神仙就恩施于长街渔民。对他们说,当我死后,用席子把我裹起来,抛到海涂里去。长街渔民老实照办。第二天潮水退了,海涂上排满了许许多多一只只如似的“席卷筒”,外面包着薄薄的月牙子壳,里面一身白肉,壳子的一头露出两根管子,真像两条腿;另一头露出像似一个舌头。渔民见后,很奇怪,是否海神仙变的呀!于是就把这东西叫做“圣”。圣因长在海里,人们又在左边注上虫字,才成为现在的蛏了。
妈祖发蛏
当年红旗塘外面全部是海,永成塘还未围成,蛏农养蛏全看天吃饭,时有台风暴雨侵袭,蛏子产量低个子小,蛏农收入少,饭都吃不饱。这一年,有一尊木雕水母娘娘菩萨像被大水冲到月兰山鹅头的地方,一位月兰村民经过看见捡起,心想菩萨像不可以乱丢,也不知此像从何而来,就把菩萨像供在山鹅头龙王塘处。村民们听说村里来了水母娘娘,纷纷前来供奉叩拜。水母娘娘深受感动,施恩月兰村民,自此以后,月兰村蛏业养殖繁盛。
龙王塘滩涂也是蛏子发源地。
月兰村依山傍海、物产丰富、景色秀丽,无不透露着海滨小村的蓬勃,正如月兰村牌坊联所写:
夕照海连云,欣赏新涂境界
朝晖山涌日,闲观古宕精神
end
【走进长街】
文字、编辑:王淑珍
图片:山水尤、王淑珍
审核:浩海紫烟
宁海聚焦文化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