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街】旗山烽火台

袁伟望

旗山烽火台

烽火台明代称烽堠,清代称烟墩,烽火台为俗称。烽火台多建在滨海或近海的山顶处,视野开阔,可观察海上往来船只动静,为海防的第二道长城。山头旗山烽火台,建筑在长街镇山头村北的旗山最高处,海拔144米,称为山头冯台,属于预警三门湾一带敌情的海防军事设施。旗山烽火台与临近的杨梅山台、湘岙山台构成犄角之势,登台可瞭望胡陈港、车岙港和蛇蟠洋,其东与东北面,分别与松岙台、香花山台遥相呼应。

沿海烽火台自宋元开始存在,至明代数量最多,相隔距离最近,从明到清,根据海防军情,烽火台虽有废建等调整,但整个体系相对都较为完备,尤其是在海患严重之时。据清光绪《宁海县志▪海防营汛图》,从石浦港到健跳港一带,烽火台至少有45处。与现在的宁海海域相关的有以下23台。岳井洋有黄岙台、花墙台、泗洲头台、灵岩台;车岙港有松岙台、车岙台、香花山台;胡陈港有山头冯台(旗山烽火台)、相岙山台、杨梅山台;茶院港有燕楼山台,柘浦台、道士桥台;白峤港有石墙头台、王见(干)山台、亭头山台、水车后门山台;一市港有澜头山台、牛腿山台、山上方台;旗门港有老鼠山台、火焰山台、桑洲台等。据村民与《旗山猎猎颂英魂:山头》一文介绍,旗山烽火台约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后为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山头屯兵时瞭望指挥台。

烽火台,明清时多呈梯台形,底部为方形,上层为圆形,或呈方斗形;或底部为长方形,上口略为收缩。旗山烽火台,底边约呈正方形,上口稍收缩。四周以乱石筑砌,中间以山土夯实。基底长约7-8米,台南有10级台阶,每级宽1.3米,现台高约1.7米。台东侧稍远处有一座巨型土墩,呈馒头状,周长27米。东南侧另有一土墩,与之并列,周长约20米。两座土墩,传为张煌言屯兵山头时的兵器库,也说是贮藏烽火台柴火的薪柴仓库,也有传说是传递特别紧急军情时三火一齐点燃之点火台。烽火台除传递军情相同功能外,或为联络台,或为枢纽台,或为指挥台等,旗山烽火台比王干(见)山台规制大些,据说具有三门湾作战指挥台的功能。

三门湾烽火台,间距在五里、十里间,互为呼应。发现敌情,“昼燔燧,夜举火”:日间遇警,点燃台中积薪,以烟示警;夜间则点燃笼中柴草(或束薪),待火势浓烈后高举,以火光报警。敌情,一个烽火台传递给一个烽火台,成一条龙传报(敌情不同传递方式不同,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各处卫、所寨兵营,见“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急赴战场应对来犯之敌。据文史专家薛家栓先生凭现存烽火台状况判断,三门湾现宁海、三门等县境烽火台,“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可谓国内之最”。现旗山烽火台、柘浦街台与王干山台等,属宁海沿海保存较好的烽火台。据村民反映,旗山烽火台由山头村冯宗苗兼职管理30多年,以日常巡视、砍伐乱长柴草等,给以维护。

在考察旗山烽火台过程中,我有疑惑产生。现特作些简单梳理,并以此求正于方家。疑惑是由山头村烽火台建造时间引发的。最初考察旗山烽火台,村民告知烽火台建造时间是“隆庆年间”,回头看到相关资料介绍也提“隆庆年间”,我在写山头村有关文章时也就采用了这种说法。后来,读到“生卒未详”山头人冯永逵《游烟墩山记》,我像是找到了较早的文字依据。冯永逵游记是这样写的:“间尝读史至明隆庆间,倭寇猖獗,东南骚然,戚继光议建敌台千二百所,互相策应,军威一振,其患少熄,而吾山头之烟墩亦敌台之一也。”“隆庆年间”,好像有了文字确证。但待查阅《明史》后,我发现游记所述与《明史·戚继光传》记载有较大出入。因此,我有了疑惑。《明史·列传·戚继光》中有关内容是这样叙述的:

自嘉靖以来,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督抚上其议,许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明史卷二百十二 列传第一百》)

从所引传记内容可知,敌台是“继光巡行塞上”“议建”,“千二百所”敌台是“塞上”“蓟镇边垣”上的敌台,是“跨墙为台”,且“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的城墙上的敌台,与烽火台不同,烽火台是一个个独立,且相隔五里十里的烽火台。空心敌台,戚继光在《练兵杂纪》中是这样描述的:

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

宁海现存烽火台,与空心敌台比较,可见出其差别是非常大的。烽火台多为土石夯实的实心台(也有戍楼式的),戚继光所建敌台却多以空心为主,以城墙相连,间距数十步至二百步,且强调其有“两台相应,左右相救”“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防守作战作用。旗山烽火台是实心台,独立于旗山山顶,且不作城墙敌台守御之用。敌台与烽火台有区别,两者不能混淆,宗谱中收录的游记,却把两者混淆了。

另外,从整个传记看,戚继光一生“在南方战功特盛”,所以传记只重点记载其建立戚家军与扫灭倭寇两件大事。在“北则专主守”,传记重点记载戚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在隆庆五年,塞上边城“二千里声势联接”“千二百所”敌台建成等等“守”事。从时间上说,戚继光平倭寇时间大约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到隆庆初年(1567),戚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从中可以得知,“隆庆年间”,戚继光已不再在东南沿海任职,且“北则专主守”,戚继光也不可能再到南方建“千二百所”及旗山烽火台。《游烟墩山记》的误记,基本是可以肯定的。而现在把旗山烽火台建造时间确定为“隆庆年间”,也是可以商榷的。

据有关资料,明洪武十一年(1378),朝廷下令,在浙江明、绍、台、温等处沿海筑烽火台,以防倭寇侵犯。当时是5里或10里设一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设有5至10个兵丁守护。旗山烽火台应当属于洪武“朝廷下令”相继筑起的王干山、车岙山、湘岙山、许家山、道士桥等同时期的烽火台。我把本文第二段提到的23台在地图上作标注联系起来,旗山烽火台,也应是整个烽火台海防体系中应有的一个烽火台。另据考,象山、奉化、镇海、慈溪等沿海县份的烽火台也多在明洪武年间兴建,此是否也可作为旗山烽火台建造时间上的佐证呢?

为增加对烽火台的实际感受,便于进一步的考察探究,现特附录宁海几座重要烽火台的简介于后,以供考察探究参考。

道士桥烽火台

位于茶院乡道士桥村村南烟墩山上。烽火台北可眺黄墩港,南瞰力洋港,昔为象山港和三门湾的主要联络台,也是向宁海内陆传递沿海烽火台预警警报的中转站。道士桥烽火台见证了明代抗倭战争的历史,曾在戚继光抗倭作战的“台州大捷”中发挥重要作用。

柘浦街烽火台

柘浦街烽火台位于茶院乡柘浦街村后山上,东南能见力洋镇燕楼山台,西北接续道士桥台,为明代防倭等海防军事措施遗址。因地处海拔较高、周边植被茂盛,故而保存较为完整。

许家山烽火台

2016年重新修筑。新筑烽火台呈四棱台型,下底边长10米,上边长9.5米,高4米余。墙体外用铜板石砌成,内用石土夯实,台面又用铜板石铺砌平整。台西面有宽约1米的12级石阶直达台顶。台顶四周方木条护栏。登台居高,瞭望东南白峤港,与东北的道士桥烽火台互成犄角。

王干山烽火台

王干山烽火台位于越溪乡双盘村王干山自然村后山。烽火台在明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宁海大败倭寇一仗中发挥重要作用。

望蒲山烽火台

望蒲山烽火台位于大佳何镇溪下王村村南望蒲山顶峰,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为预警沿海倭寇入侵的哨所。该烽火台完整地保持明代烽火台的原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作者:袁伟望

图片、编辑:濯清涟

审核:浩海紫烟

聚焦文化工作室出品

(0)

相关推荐

  • 北京地区早期空心敌台的例证

    关于空心敌台,一般认为由戚继光创建,其依据是戚继光的<练兵实纪>. 1.创建空心敌台以前的台 按<练兵实纪>,创建空心敌台前,"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互不相救.军士暴 ...

  • 田野调查——董家沟烽火台

    董家沟是金州历史文化的一个"富矿区".这里有新石器晚期蛋壳陶.战国时期青铜剑.辽东郡汉城汉墓.高句丽墓葬.大明烽火台.晚清骆马山煤矿.民国时期大院-- 细说起来,辽南历史各个重要节 ...

  • 长城上的烽火台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2020-11-24 11:25 华人号:说历史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 ...

  • 看山看水║两条沟谷交汇处是否还应有一座墩台

    从神堂峪栈道往外走,翻越一座小山,就是栈道终点.雁栖河水,在两列小山之间蜿蜒奔流,随着山势,方向飘忽不定.雨后的远山,云雾蒸腾,空气潮湿而清新. 对面的这列小山,郁郁葱葱,林木茂密. 但是,视线正中的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20.台州府城墙)

    110.台州府城墙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 ...

  • 《孙大圣之东海荡寇》第二十七章:围歼!戚继光与倭寇的正面决战

    上回书说到,孙大圣被倭寇中的妖怪石镜和石趸所伤,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不仅得到金箍棒回归相助,还有神秘人物施法相救.虽然避开了妖怪,但孙大圣被鱼刺所伤,最后还是昏死在海滩之上.这时,神秘女子海星出现 ...

  • 【走进长街】海角尾闾伍山村

    作者:东南风 航拍:山水尤 伍山村位于长街镇的东部,系伍家屿.松岙.洋岭.三角塘四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总户数650户,有人口2100余人. 伍家屿 松岙.三角塘 伍山村地处三门湾畔,依山傍海,环境优 ...

  • 【走进长街】九江:更有江村如画里

    更有江村如画里 作者:袁伟望 摄影:尤才彬 九江 九江村,位于长街镇东北3公里九冈山东麓.现由九江.东陈两个自然村连接而成.村西一脉连绵九冈山,村东一带平洋桑田水.九江村掩映在九冈山麓的绿树丛中,可谓 ...

  • 【走进长街】东出宁城第一村:大湖村

    【走进长街】东出宁城第一村:大湖村

  • 【走进长街】潮横海阕车岙村

    车岙古村,在长街镇东北7公里的山岙间.西北隔沿盘头一浪山与西岙村相邻,东北与象山苏岙村隔石佛岗相对.车岙与西岙.苏岙三村,构成一个倒三角形分布.车岙村处在美丽的车岙港水库库尾,村北靠后门山,村东为塔山 ...

  • 【走进长街】别有新塘一抹香

    别有新塘一抹香 文字:小包车 摄影:山水尤 新塘村,位于长街东北,由上新塘.下新塘.小龙头3个自然村组成.东临岳井洋,西依车岙港,北靠大麦塘村,南临岳井村,树木葱茏,河水清澈,瓜田连绵,海风拂面,犹如 ...

  • 【走进长街】山头:旗风猎猎山河秀

    " 故乡山川,在我心里,是一份使命与责任,无奈才疏学浅,只拙劣地描述故乡的风貌,粗浅地梳理故乡的历史文脉,为是想让更多的人看见故乡的山水,唤醒家乡的记忆,记住心中的乡愁,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

  • 【走进长街】海豚来访大青洋

    大青村 位于宁海长街镇西南部.三门湾畔.胡陈港东岸,大青山.大虹山.大旗山三山环抱,由大青.上堍.洋加田3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655户共2035人,其中党员64人.村耕地面积2980亩.山林600亩 ...

  • 【走进长街】长尾票夹富新城

    【走进长街】长尾票夹富新城

  • 【走进长街】做客新塘村

    山水尤摄 做客新塘村 · · · · · 文字:袁伟望 没想到新塘村会这么客气地接待我们. 我们提早到村里,太阳已经有些热量了,照在身上热辣辣的,有点烫.胡书记见我们到了,就直接领我们到村文化礼堂,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