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学-专栏】寄往天堂的信 / 作者:于萍
寄往天堂的信
作者:于萍
思念的丈夫:
一别又三年,长爱故人心思在,人不见,月还圆,小窗寂寂伴无眠。
目睹已翻过的三本旧日历,令妻伤心的那年那月,在你第三个周年祭日来临之际,寄出这封信,告诉你:风儿飘飘,云儿茫茫。捎去妻子的思念飘向远方,望着窗外把往昔回想。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豆蔻青春,风华正茂。我与崔伦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高中毕业后我也选择了教师职业,于是同伦明相识相知,因志同道合,执手结为夫妻,从此我们深爱相依相伴,风雨中走过多少个不眠春秋,相濡以沫成为最亲的家人。
七十年代,在家乡的北大荒,教育积贫积弱,学校条件不可话语,你为了执教孩子们的前程,担当起乡小学校长兼老师,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办学宗旨:没有桌椅,就带领师生用土坯砌垒土桌凳;学生不够就组复式班上课,使教学质量艰难前行。
那时的农村,最常用是贫困代名词,买不起书包、纸笔,交不起学杂费的学生很多;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你常用微薄的工资,倾囊相助,使很多的孩子读到初中、高中,还有不少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
凭借着我们的坚持,几十年支撑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让一批批孩子走出了农村,改变着命运,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为此,我们常感到莫大的欣慰,感到教育职业的光荣,为之所付出也值得!更多收获了桃李满天下!给你带来巨大的欢乐。那些年相续生四个孩子,但为不误学生课程,没时间看护自己的孩子,只好让刚上三年级大女儿辍学,回家看护弟弟和妹妹。没有接受到高等教育,这事,始终是你我平生最难释怀的自责啊!
伦明还记得我们教过一名学生?就是那个个子瘦小、大眼睛、黄毛头发,十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叫徐勤的孩子,是你给他交了3元学的杂费,他才入了班级,虽然他家贫困,但他学习刻苦成绩好,你就常带回家吃午饭,如今徐勤不但是国家公务员,还做了单位的领导,生活过的美满。去年他已当上爷爷,在百忙中 驱车从500多公里处奔来看望我们,他不知道你已离去。
他说:“崔老师,几十年了,你们让我找的好苦啊!因为小时家里贫困,是您和校长让我有了今天。因此,30多年来,一直牵挂您二老,想知道二老晚年生活的怎样?身体康健吗?等你们老了我给你们养老。”听了这话我流泪了!这个孩子真是有情有义。你听到也一定会感到幸福吧!当他知道你已离世时,满脸怅然,恨自己来晚了,没有机会报答老师的恩情!
在你我相伴的50年里,我们背着重重的行囊,走过了艰辛,走过了困苦磨难。虽然劳累与疲惫在路上,但希望与欢乐也在路上。往昔的宗宗件件、点点滴滴,不时的浮现在眼前。
几十年岁月洗礼,几十年风霜雪雨,共同体验了人间酸甜苦辣,同时也受用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对于这些过往,知道你会和我一样刻骨铭心。不管光阴怎样流逝,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不变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执着。特别是你对家的爱付出和给予,都是我挥之不去抹不掉的。因为,我们心灵是阴阳相通。
我们从已往昔艰难岁月,坚强地走了过来,你曾对我说:等孩子们都长大结婚,咱俩也退休后,第一件事就去旅行;看海南那波澜壮阔的大海;看泰山巍峨秀美的风光;看呼伦贝尔大草原,去北京看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故宫……你还说:“咱们还要去新疆,看看吐鲁番葡萄熟了的景象……回来写一本游记,可是你的计划,没有陪我去完成,你却匆匆走了,给人生留下遗憾。我无法接受这永久分离的事实!你走了,宛如一棵大树,被生生地劈去了一半,那种痛是无法言表的!纵使我有千般不舍万般不甘,也无回天乏术啊!
伦明不是已经说好,要一起慢慢的变老,等到老得连步都走不动时候,再分手吗?为什么会这样!
伦明你走了,匆忙的没留下片语只言,留下只有对你无尽思念!在独处时常忍受着孤独与空寂,满脑子都是你的痕迹,您知道我有多么想念您吗?自从您走后,家里就少了一个与我说心里话的人。人生有一种痛叫分离,现在我觉得:比分离更痛的是我对你的想念……
当某一天,两个孤独灵魂相遇时,相信你会用微笑迎接我的到来;用深情眼神看着我,轻轻拂去我身上征尘,抱着我泪流满面,那是喜悦的泪水,相遇倾诉着心曲,这要感谢上苍赐予我们的再次重逢机会!
跟你唠叨这么多,心里感觉很舒服。伦明我会善待照顾好自己,不给儿女添麻烦。孩子们都很孝顺,常牵挂着俺,没事发微信关心我,请你放心吧!在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永远爱你的妻子
敬上
二0 一八年五月十八日
作者简介:
于萍 女,高级教师,黑龙江绥化人,22岁从教生涯三十载,桃李满天下。现已退休,喜欢文学创作,曾在省内外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几十篇,擅长散文写作,虽然已年迈,仍笔耕不辍。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