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潮州古城消失了的那些池塘

清代潮州城池塘
这是一张清代乾隆年间潮州城地图
当长光伯把城中池塘标注出来的时候,阿伯有些意外,数了一下,大小池塘有二十几处
从古城地图中可以看出,城的中央及东部池塘较少,池塘大多集中在偏西以及南北门附近。
有的池塘没有标注名字,但相信每一个池塘都有它的名字,有不少是以姓氏命名,如“翁厝池”“许厝池”……也有些叫“堀”,如砖亭巷旁的“王厝堀”。
这些以姓氏命名的池塘,大多是私家池塘,如国王宫巷旁的“郑厝池”,据文史学者陈贤武先生介绍,它就是明代贵州布政使郑旻(揭阳地都人)的府第后花园所在地。
有的池塘,池中还有小岛小桥,成为城中胜景。
潮州内八景中的“七星步月”,就是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

潮州内八景中的“芦荻晚眺,应该就是古城图中的翁厝池,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

同样池中假山小桥的还有城南书院(现城南小学)前的书院池。
潮州人对池塘的风水作用很看重。不少宫庙祠堂前就有池塘。
南门旁的三妃宫池就是。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大量的池塘在古城中,起着保湿和平衡气温的作用,让炎热的夏天也变得凉爽。池塘旁成了人们悠闲纳凉的好去处。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池塘也是潮州古城排涝的保障每一个池塘都是活水可通韩江
古城地图中现在西湖大门对面一带的池塘,还附有文字:九龙吐珠涵引渍水出西湖。
正是这些池塘的蓄水及排涝功能,千百年来古城之中鲜有雨涝
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池塘都是活水的池塘,也让池水保持清澈,不会滋生蚊虫。
当长光伯把整个古城航拍下来,发现现在的古城区域,与清代潮州完全一致,只是清代潮州城的边界城墙,除了重建的滨江城墙,其它三面已经被环城北、西、南路所替代。
但当阿伯想找这些池塘之时,却已经难觅它们的遗迹。
在经过仔细辨认之后,发现古城图中唯一存留的池塘,竟是海阳县儒学宫的泮池
1974潮州城区池塘
在“故乡计划”团队的帮助下,阿伯拿到了1974年美国间谍卫星拍摄的潮州卫星地图。
1974年潮州卫星照片
现在的卫星照片
1974年,古城之中除了上面所说的县学宫泮池外,古城城中能看到两个大池墉。
一个是时钟楼(现中心医院)一带的翁厝池,现在该池已经成为中心医院的一部分以及外围民宅。
另一个是城南书院前(现华侨大厦)一带的书院池。
现在城南书院池也成了华侨大厦及十几幢商住楼。仅剩下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街名。
从上面的城区对比图中,还可以看出,在现在环城南路的南侧,原来还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它就是南濠池,也是古代潮州府城护城河的其中一段。
南濠池
现在的南濠池,也只剩下一条街名,这里已经成了众多的楼房
古代的潮州府城,除了东面临韩江外,北西南面也有护城河环绕。
西湖原来也是护城河的其中一段。现在老一辈的潮州人,还把西湖称为“城河池”。
宋代潮州地图
然而1974年的时候,在古城之外,现在新城区的范围内,还有着不少池塘,当长光伯将它们用蓝色标注出来的时候,发现它们星罗密布。
1974年城外的池塘,有意溪兵寨蔡家围的护寨河
有南春路居民区西侧的鱼苗池
有祠堂前的风水池
最多的是农田灌溉所需的蓄水池塘及鱼池
现在,这些池塘的大多数已经消失,有些已经不留任何痕迹,有的还有地名可寻。
中心医院对面的牛屎池,现在成了巷名。
池塘消失的原因
如果长光伯说屎尿不再值钱是很多池塘消失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很多人会不信。
当然,房屋扩建,很多池塘被填后建成楼房也是池塘消失的主要原因。
但以前的生活污水大多是洗漱废水,这些废水排入池塘后对水质影响不大。
而以前的屎尿是值钱的,基本被收集后成为了肥料。
当化学肥料代替了粪尿,而城乡的排污系统却还未完善的时候,池塘就成了重灾区。
大量的富养污水排向了池塘,蚊虫、垃圾、臭味集中在池塘之中,很多池塘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于是,除了潮州人极其看重的风水池之外,大量的池塘被填平也成了最佳的选择。
数年前的西湖,还因为污水问题进行治理。
现在,随着城乡排污系统的日益完善,城市污水以及很多乡村的污水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据说潮州古城区还有计划引进活水,让牌坊街的太平古桥下细水长流。
我们也期待着潮州仅剩的这些池塘的水,能变得越来越清澈。
好文要等别人转你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