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青铜器巡礼之四:周倜分享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青铜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青铜器鉴宝专家,在青铜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周倜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又以具有长篇铭文和著录的重较多为特色,新的陈列品中还有西周的晋候器和秦国早期秦公器等重要文物。
前言
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帜,它是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崇尚礼制的特殊产物。当时用于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飨宾客等活动中的青铜器称为礼器。不同身份的贵族,拥有与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是早期铁器时代,这时青铜器的铸造仍在继续发展。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青铜器种类的繁多,纹饰的精美,铸造技术的完善是古人创造能力的光辉体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极其灿烂的文化遗存。中国边远地区,发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造型和鲜明地方风格的青铜器,这是了解古代中国各族的文化面貌和相互交融的珍贵遗物。众多的青铜器,显示了边远各族青铜艺术的成就。
中国青铜器的冶铸技术
中国青铜手工业的采矿、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很高水平。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铜、锡、铅的成分配比臻于完善。石范、陶范、金属范等范铸方法先后出现,以陶质块范法的发展最为充分。陶范的选料配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渐趋熟练。复合金属合铸显示出已能巧妙地运用合金配比。镶嵌、鎏金等装饰技术使器表精丽多彩。毋需分范的失蜡法是青铜铸造的一大进步。西汉透光镜的特殊效果,折射出青铜工艺的余辉。
萌生期青铜器(夏代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青铜文化。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饰件,并发现铸造遗址。青铜礼器造型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陶质块范铸造技术已达熟练水平。具有兽面特征的纹饰和绿松石镶嵌工艺也已形成。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显示中国业已步入文明社会。
育成期青铜器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商代早期和中期是中国青铜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巧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发展的基础。
鼎盛期青铜器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转变期青铜器
(西周中期、晚期 春秋早期 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体系,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的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
更新期青铜器
(春秋中期、晚期 战国 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术趋于素朴平实。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从莫卧儿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域外神工玉器: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四
近代俄国日本与西方的异域情调: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三
周倜分享:《18-20世纪西洋到东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二》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印度篇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中印雕塑艺术大展》中土篇(上)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