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 or 火焰?赴港上市潮并未褪去……

前阵子,有篇文章说“赴港上市潮,悄悄退去了”,比如说:天士力生物或将推迟港股IPO上市进程、阿里巴巴推迟了香港IPO……
这些消息甚至被外界解读为“一度火爆的港股IPO,突然降温了。”但是到了最近一周(8月20日~8月26日),香港交易所受理了11家企业的IPO申请,占8月累计受理的55%。由此可见赴港上市潮或许并未褪去。
港交所一周受理11家IPO申请
从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的趋势和表现来看,则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破发,也有大涨;有放慢节奏观望者,也有逆流而上者。
先说喜的一方面。
①翰森制药进入恒生指数
8月下旬,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成分股进行调整,上市不久的翰森制药顺利纳入其中,将于2019年9月9日起生效。
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为香港资本市场重要的指标之一,旨在反映港股市场大型股和中型股的整体表现。其根据公司市值、成交金额、业务表现及财务状况等标准编算,进入门槛较高。根据沪港通的现有规定,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成分股为港股通的可投资股票范围。
翰森制药今年6月份登陆到港股市场,最近一个财年的营业收入为77.22亿元,同比增长24.84%。截止到2019/8/28,翰森制药的市值接近1500亿港元。
②复宏汉霖通过聆讯
8月25日,香港交易所披露了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宏汉霖”)通过聆讯后的招股书。
复宏汉霖2010年在上海成立,成立以来主要专注于研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目前已于市场推出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的生物类似药HLX01(商品名“汉利康”),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是中国首款根据《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获批并以商业形式推出的生物类似药,已经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此外,该公司还自主研发20种以上候选生物药及多种肿瘤免疫联合疗法。复宏汉霖香港上市所得款项拟用于持续进行核心产品及其他生物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监管备案及注册,以及开发免疫肿瘤联合疗法等。
复宏汉霖本次上市拟集资5亿美元(约39亿港元)。若复宏汉霖成功上市,将成为港交所第9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
③康龙化成递交港股IPO申请
8月26日,香港交易所披露了上Pharmaron Beijing(以下简称“康龙化成”)递交的IPO申请书。康龙化成自1月在深交所首次公开招股筹集5.03亿元人民币,目前该公司在A股市值约290亿元人民币。
据该公司公布的2019半年报,前6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7亿元,同比增长28.80%;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8.51%。IPO申请书披露,按2018年的总收益计,康龙化成是中国第二大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及全球三大药物发现服务供应商之一。
④CRO整体表现不俗
再看近两年在港股上市的一些企业表现。我们发现,CRO公司的表现整体不错,比如截止到2019/8/28,药明生物市值991亿港元,市盈率(PE)139;药明康德市值1350亿港元,PE 59;方达控股市值71亿港元 ,PE 80;维亚生物市值59亿港元,PE 61。

最后再稍微说说忧的一面。

一方面,部分创新药企业刚登陆港股不久便迎来破发,另一方面是准备去香港上市的部分企业节奏放慢。比如:两个青岛海尔生物撤回了赴港上市申请,转战科创板;和黄中国医药取消原定于6月19日在香港举行上市静态颁布发表会,并向外界传递或推迟香港IPO的讯息;8月19日业内传来天士力生物或将推迟港股IPO上市进程。

除此之外,随着“818文件”(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出台,也有一些投资者担忧,曾经的金融中心是否可能会被深圳取代?去香港上市倒不如留在内陆。甚至还有一部分认为,那些坚持交表的企业是因为前期筹备太久,不忍心为了上市花出去的钱“打水漂”。

创新药企业赴港上市,究竟是海水 or 火焰?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港交所相关系列:

点亮“在看”,好文相伴

(0)

相关推荐